王 勇 朱小芹 唐 煌
(1.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江蘇 常州 213003;2.江蘇理工學院數理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1)相對性原理: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都是相同的,所有的慣性系都是等價的.
(2)光速不變原理:在所有慣性系中,真空中光速等于恒定值,它不依賴慣性系之間的運動,也與光源、觀察者的運動無關.
經典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兩個獨立的觀念,彼此之間沒有聯系,分別具有絕對性,時間與空間的度量與慣性參考系的運動狀態無關.
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空觀認為:空間和時間的特性是相對的,是隨著物質運動狀態的變化而變化的,并不是永恒不變的.
在相對論時空觀中,運動的時鐘比靜止的時鐘走得慢,這種效應叫做時間延緩或時間膨脹,也叫鐘慢效應,鐘慢效應公式推導過程如下.

圖1
假定列車(慣性系S′)以速度v相對路基行駛.車廂后壁裝有光源,緊挨著它有一標準鐘,在對面放置一面反射鏡M,可使縱向發射的光脈沖原路返回,設車廂寬度為l0.

例題.慣性系S中3艘已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飛船1、2、3,各自的速度大小同為v,航向已在圖中標出.某時刻3艘飛船“相聚”(彼此靠近,但不相碰)于S系的O點.此時各自時鐘都校準在零點.飛船1到達圖中與O點相距l的P處時,發出兩束無線電信號.而后分別被飛船2、3接受到.

圖2
(1)在飛船1中確定發射信號的時刻t1;
(2)在飛船2中確定接收信號的時刻t2;
(3)在飛船3中確定接收信號的時刻t3.
解析:(1)S系中飛船1從O點到達P點所經過的時間為,飛船1中發射信號的時刻為飛船1從出發到發射信號的時間,兩事件在飛船1中為發生在同一地點的兩事件,此經歷的時間是本征時間,本征時間與S系中飛船1從O點到達P點所經過的時間關系為,其中(下同),所以飛船1中發射信號的時刻為
(2)方法1:在慣性S系中討論.
在S系中飛船1發射信號后相當于光追飛船2,則在S系中飛船2從相聚點出發到收到信號的時間為

所以根據鐘慢效應,飛船2中接受到信號的時刻為

將(7)式代入(8)式可得飛船2中確定接收信號的時刻為

方法2:在慣性系飛船2中討論.
由速度變換公式可得1相對2的遠離的速度為

在慣性系飛船2中,飛船1從出發到發射信號的本征時間為

在慣性系飛船2中,飛船1從出發到發射信號用了

將(9)、(10)式代入(11)式可得

在慣性系飛船2中,飛船2認為飛船1走了v12Δt2才發射信號.從飛船1發射到飛船2接收信號用了時間

將(9)、(12)式代入(13)式可得

飛船2中接受到信號的時刻為

將(12)、(14)式代入(15)式可得

方法3:在慣性系飛船1中討論.
由速度變換公式可得2相對1的遠離的速度為

飛船1從出發到發射信號的本征時間為

此時飛船1系中觀察者認為飛船2前進了v21Δt1,則從1發出信號到2接收信號,相當于光追及飛船2,飛船1發出的信號到飛船2接受到信號經過時間為

從相聚點到飛船2接收到信號,飛船1系中共經過了

將(17)-(19)式代入(20)式可得

變換回2系,慣性系飛船2中的為本征時間為

將(21)式代入(22)式可得

問題(3):(3)問中分析飛船3中確定接收信號的時刻時,只需通過相對論下速度變換公式分別對x方向、y方向的速度變換,飛船1將相對于飛船3斜向運動,相對速度為,參照問題(2)的解答只需將飛船1與飛船2間的相對速度v12變換為飛船1與飛船3的相對速度v13即可求解可得

在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中,運動的時鐘走慢.利用動鐘變慢公式,變換參考系分析相對論下的時鐘問題,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鐘慢效應進行思考,深入理解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