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 要】目的:本篇文章主要為了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服務后對患者心理情況的影響以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在我們醫院進行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計112名,作為本次醫學觀察對象,根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手段護理,一組為觀察組給予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手段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手段之后的心理狀態和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分皆有所下降,但觀察組內患者目前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分數低,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內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結論: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的質量和滿意度,這一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應用,具有重大醫學價值。
【關鍵詞】心理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長,比較難徹底治愈,所以會嚴重地影響病人的心理,會比較容易讓患者產生負面情緒,例如緊張、焦慮。所以在出院前有必要對患者提供的心理護理服務以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但是目前來看,有關行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以及生活質量方面的影響有關的研究比較少,本次作者將針對這一問題做出分析,具體內容做如下介紹[1,2]。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在我們醫院進行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計112名,作為本次醫學觀察對象,根據患者的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組內患者56人,一組為觀察組,組內患者56人,在未開始本次實驗之前,兩組患者的基礎信息對比不存在任何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皆符合慢性阻塞性疾病的臨床確診標準。②所有患者都自愿參與本次實驗并且簽署了實驗知情書。③所有患者的年齡68歲~78歲。④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高。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的疾病,無法和人正常交流。②患者存在其他嚴重的身體器官疾病。③患者存在其他的嚴重的原發性疾病。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都利用抗炎消喘、祛痰止咳和營養補充進行治療,對照組內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內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聯合心理護理。
1.2.1 行為干預:指導患者戒煙并提供營養支持,護士將與患者家屬一起正確的指導患者咳嗽和咳痰,并糾正呼吸方式,以幫助調節呼吸功能,并依照疾病的嚴重程度制定個人康復護理計劃。
1.2.2 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年齡問題,護士必須為患者提供充分的關心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COPD的長期復發,患者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如緊張、焦慮,這會影響疾病的恢復。護士應與患者積極討論,客觀評估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士應使用簡單的方法來給患者傳輸有關COPD的疾病知識,幫助他們正確理解COPD,減少患者的后顧之憂,讓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并讓患者知道負面情緒對病情的不良影響。
1.3 觀察指標
1.3.1 心理情況判定:利用焦慮、抑郁測評表來判斷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分數變化,以及護理后兩組的分數變化,分數越低則心理狀態越健康。
1.3.2 生活質量情況判定:利用生活質量測評表來判斷患者的生活質量,參考內容為:身體機能、社會能力、物質能力以及心理能力等。
1.3.3 護理滿意度判定:利用醫院內自己設定的滿意度測評表,確保其發放的問卷百分百有效且全部收回,分為三個判定級別,非常滿意90分以上、滿意60分以上、不滿意60分以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對比
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分皆有所下降,但觀察組內患者目前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分數低,目前觀察組內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為32分和35分。對比組內患者的焦慮和抑郁評分為56分和48分(P<0.05)。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內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觀察組內患者的滿意度高達94.74%,對照組內患者的滿意度僅為65.45%。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通過本次的醫學實驗得出,經過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分皆有所下降,但觀察組內患者目前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分數低,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內患者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患者的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心理護理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減輕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護理的質量和滿意度,這一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應用,具有重大醫學價值。
參考文獻
[1] 潘梅英.心理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47-48.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