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龍 郭 峰
(江蘇科技大學,江蘇 鎮江 212003)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高校工程專業實施的專業認證,可通過國際相互認可的協議實現各國工程教育和工程師資格的相互認可。自從2016年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成為會員以來,使得我國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逐步得到了國際的認可[1,2]。在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主要有如下三種:
第一,學生中心(SC)理念。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是學生,根本目的是保障學生在學校受到的教育質量以及畢業時所收獲的成果,學生自己和用人單位的評價也是專業認證是否通過的重要參考之一。想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一定要切記對于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身份、成績的不同而帶有偏見。學生們的家庭背景是不盡相同的,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成績也有好有壞。教師不能因為這些因素而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要保持鼓勵、支持的態度,給他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以及必要的指導;而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則要時常保持溝通,主動詢問學習近況,及時解決。
第二,產出導向(OBE)理念。在本科教學過程中,所有課程的安排以及資源的分配都需要以學生所能產出的成果作為導向[3,4],這里需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首先,課程學習應當包含能夠支撐畢業生獨立完成畢業設計的所有知識;其次,不僅僅是在校教師,學校應該聘請相關企業專家參與到課程學習中。畢業生的核心能力可以在畢業設計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是直接且有效的評價教學質量的方式;而企業專家的加入則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現狀,為以后的實習、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三,持續改進(CQI)機制。自我國加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六國聯合建立簽訂的《華盛頓協議》以來,在本科階段的工程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故步自封是不可取的,因此,建立可行的持續改進機制必不可少。為了保證改進工作正常、持續且高效的運行,在基于持續改進機制完整健全的基礎上,應建立貫穿各個教學環節的改進措施,細化每個教學環節的目標及考核機制,制備一定的約束和獎懲措施也是激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質量的有效辦法。
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程是當前在各大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課程。在過去本科教育的學習中,論文寫作能力一直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因為學生過往的學習經歷并沒有涉及這方面[5]。但是對這項能力的要求一直貫穿整個大學學習生涯,無論是很多教學課程結課時要求一篇相關論文的寫作,還是畢業論文的撰寫都對論文寫作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基于此,這門課程主要目的是提高本科生查閱專業文獻以及專業論文寫作的能力。然而,由于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程屬于開放性的選修課程,選課學生的專業背景各異,不僅僅是物理、化學、材料、環境、計算機等理工科的學生可以選修,人文、政治等文科專業學生也同樣有資格選修這門課程。而在考研熱潮的趨勢下,想要提前掌握SCI論文寫作技巧的學生人數也居高不下,這使得選修人數往往達到容量上限。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復雜專業背景,在有限的課時內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在課后問答環節中,一些積極好學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往往具備極強的專業性,若是不在任課教師自身擅長的領域范圍內的話,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也不是罕見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擴大知識面的同時,也要多積極鼓勵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給學生推薦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書,并教導學生如何查閱這方面的文獻,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培養專業興趣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在工程教育專業工程認證背景下,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程的教學及考核要求都上升了一個臺階,繼續因循守舊維持以往的授課模式是不可取的,針對課程安排上的不足以及專業認證的新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兩點改革:
教師在課堂之上除了傳授專業知識外,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也是必不可少的。隨著“信息大爆炸”的越演越烈,剛剛度過交際圈狹窄的高中生活,步入更廣闊舞臺的大學新生們如饑似渴地汲取各式各樣的知識,體驗著新的生活方式,這就給了很多心術不正的人有機可乘[6]。因此,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新能源技術課程。第一,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及職業道德,在課后多與同學分析新能源領域的工作現狀及相關就業知識,這有利于提高相關工作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用人評價。第二,融入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多布置一些需要集體完成的任務,讓學生自行討論、分工,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這可以幫助學生步入社會以后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環境。
為了照顧專業背景各異的學生,任課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大多采取“填鴨式”教育,講述的是理論知識,很難有時間給學生們動手實踐。因此,為了保障教學質量,達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高要求,讓學生們能夠學有所獲,采取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在課后保證充分的師生交流就變成了教學改革重中之重。近幾年,伴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在網絡上的溝通與交流變得越發方便、快捷,例如,QQ群、微信群等網絡平臺都是在課后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可行之選。教師在課堂上以講述理論知識指導為主,在課后則布置一定的任務,如查閱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五篇中文、五篇英文文獻進行閱讀,并就閱讀的感悟來寫一篇論文,讓學生學以致用,及時地將理論知識反饋到實踐聯系,進一步加深理解。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所遇到的困難可以通過平臺及時告知教師,教師也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學生在開發平臺上提出的問題也很可能會成為其他學生的啟發,促進思維碰撞,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背景下,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這門課程要與時俱進,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大基本理念為核心思想,以黨和國家的要求為指導,從授課模式、教學資源安排及思政教育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學生查閱專業文獻、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為以后畢業論文的撰寫以及升學深造做好充分的準備,能夠在畢業后積極、自信地步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這不僅僅是工程教育認證的基本要求,也是學校及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