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龍飛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6)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不少教師是以書本怎么講的,便怎么教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阻礙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端,不利于學生個人發展。例如:中學語文《望廬山瀑布》這一小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老師通常是講述這首詩是哪位偉大的詩人寫的,然后翻譯整首詩的意思,最后讓學生把整首詩背誦下來。雖然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對這首詩完全掌握,但學生始終體會不到詩背后的真正意義,不能掌握其背后的核心素養知識。
信息技術在教與學中的應用,改變了知識傳播的方式,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學結構、教學方式上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其具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2.1 體驗式學習
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的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豐富的形式可以對學生產生外部刺激。在現階段的中小學中,很多學生對純理論的、文字性的知識一般比較排斥,如果能通過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將這些枯燥的知識展現出來,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在他們的頭腦中產生深刻的印像[1]。還比如《望廬山瀑布》這一小節,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出廬山瀑布的壯闊場景,則可以吸引學生的視覺,一方面加深學生聽課的集中度,另一方面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了對這首詩的印像。
1.2.2 交互式學習
交互式學習簡單來講就是互相交流,信息技術的應用讓交互式學習具有頗多的形式,比如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學習軟件的應用等。交互式學習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個自測時間和,學生在階段性學習后可以通過評價系統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程度以及短板,以便在后續學習過程中進行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和學習態度。
1.2.3 協作式學習
以往傳統教學中,學生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只能通過詢問教師解決,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與老師之間不能及時地溝通,容易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在線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這種交流方式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可以讓學生在沒有范圍限制的地方進行合作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1.2.4 提供個性化學習
多媒體與互聯網蘊藏著非常多的學習資源,傳統教學中學習資源只能依靠書本。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深入挖掘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從而找出符合自己學習興趣的知識,培養自己的個性化學習。
信息技術的應用確實能夠提升教學質量,給教師、學生帶來非常大的幫助,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是否所有的課堂教學需要引入信息技術?如果需要那又該在何時引入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明確何時引入的前提是需要明白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性質作用,只有明確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性質,才能明白何時該引入的問題[2]。我們應該始終記得,在任何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引入的任何信息技術都不能成為教學目標,它們的主要作用、性質就是教學工具,也就是支撐教學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運用常規教學手段不能提高教學質量時,就應該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去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就是要找到常規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問題;這時才需要引入,否則就沒有必要引入。
教學過程中是否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引入信息技術呢?答案是否定的。當你手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考慮先把重要、需提前完成的任務先進行安排,也就是抓住重點。在學科教學中應該從哪些方面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同樣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學科教學中比較關鍵的,同時又是運用常規教學手段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的,這時才需要引入信息技術教學手段。
要想知道如何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就要了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為了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哪些難點。此外,教師需要考慮這節課到底適合哪種信息技術手段,是適合多媒體課件講述,還是適合使用交互式交流等。
中職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領域中的重要的分支,其培養的學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人才。了解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的應用狀況,對未來中職課堂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與發展具有前瞻性的作用。本文在借鑒郭桂英在對全國40余所中職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中的應用現狀[3]。
信息技術的應用需要有一定的設施加以配合,倘若沒有比較完善的教學設備即使有先進的技術也無法使用,這就好比一句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郭桂英在對40余所不同地區中職學校的調查中發現,3.24%的學校并沒有設立多媒體機房,5.76%的學校沒有校園網,5.76%的學校需要依靠各方面的扶持來建設校園的硬件設施。在這些學校中,教學與設備主要呈現了三種關系:第一數量剛好滿足學生上課需要;第二數量不能滿足學生上課需要;第三設備利用率低。
大約38%的教師每周利用互聯網的時間在10個小時以上,其中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上面,約45%的教師是自行根據教授內容制作課件,57.62%的教師則是通過瀏覽網上的資源,如果發現適合自己上課的內容的課件便下載下來。可見,大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還是比較高的,但唯一的不足點就是這部分老師是直接照搬他人的教學成果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這很容易造成課件不匹配的情況,因為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學生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直接硬套他人的教學方法可能會造成學生不適應;影響教學效率。
在對所調查的學生當中,約80%以上的學生認為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吸引學習的興趣。但也有10%左右的學生以前甚至很少接觸到信息技術相關方面的知識,在這10%的學生當中,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里面,加上少部分地區網絡還沒有完全覆蓋到,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電腦等信息技術科技產品。因此在面對這部分學生時,需要利用課外時間對他們補充相關知識,促進整體發展。
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是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精神。調查顯示,40%左右教師致力于研究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但相對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少,以后需要進一步吸引更多教師參與到這一塊的研究之中來。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在教育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教授方式,拓寬了學習渠道、教學方式。本文在當今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趨勢下,肯定了信息技術促進現代教學的諸多優點,探討了教學實際中信息技術如何進行應用、信息技術引入課堂中的若干問題以及信息技術在中職學校的實際應用狀況,對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與學中的現狀進行了一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