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靜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隨著學校畢業生總數逐年增加,導致學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對于中職學生,更需要掌握專業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要解決中職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實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文章以國際商務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為例總結經驗。
國際金融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課程。該專業內容較多,對學生要求比較高。重點學習內容包括英語、金融知識、外貿函電、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網絡營銷等、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然而中職教師絕大多數沒有在相關企業的工作經驗,他們雖然擁有多種專業技能,但無法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在整個表達和口譯的過程中會有非常大的局限性。這種空洞的基礎知識教學方式,只能使學生記住技術性專業知識,而不能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具體實踐項目中。
隨著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我國政府部門制定的出口貿易行業政策和方針也在不斷調整,我國出口貿易的環境也在不斷演變,這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國際金融技術教材的內容應根據進出口貿易行業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中職教材的編訂要及時跟上時代,多方面修訂,確保學生所學知識與出口外貿實踐相一致。
從人力資源市場的招聘現狀可以看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欠缺一定的競爭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崗位對資質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員工不僅要具備多種專業技能,還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中職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半,此外,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難以進行深入的學習。這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劣勢。在校期間,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自己的專業課程,還有其他專業課程,這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程的深度學習。
在當前進出口貿易自然環境不斷發展的形勢下,教師也應不斷創新,不斷學習。學校要及時組織教師開展學習培訓,提升專業知識水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了解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進出口貿易的新發展。學校除學習外,還應及時為外貿企業指派教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了解外貿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從中得到大量有效的實踐活動專業知識,豐富自己的教學和課堂內容。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內容外,其他專業知識和信息內容都是從教材內容中衍生出來的。學校編寫的教材內容很重視專業技能,但往往忽略當前進出口貿易的最新情況,學校在撰寫教材的整個過程中很可能使內容缺乏實踐性。如果學校和企業一起寫教材,可以在出口貿易行業的實踐活動中增加專業知識。同時,可以在教材內容中加入大量具體的例子,使教材內容更容易理解。
為更好地推動中職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落實教育部相關中職院校教材基礎建設工作的精神實質、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自主創新人才,與企業合作規劃發展方向,促進企業與學校的共贏。例如,某中職學校根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總體情況,包括校企合作在學校開發和合作辦學教材的編寫,確定與企業的技術骨干就教材編寫的框架、內容,企業能夠提供的案例、素材與數據等進行深入溝通與交流,讓學生對企業的業務范圍和工作流程有更強的把握。企業以材料的學習為基礎。根據與學校的進一步對接,企業和學校相互消化、吸收對方的意見和建議,拓展教材開發、設計和編寫的理念,雙方成功簽訂校企合作教材內容合同,促進國際商務專業工學結合教學的發展。
為更好地讓學生將在校期間積累的專業技能直接運用到具體工作中,中等職業學校應切實做到專業技能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貫徹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在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中,要充分運用出口外貿模擬培訓。為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提高實習實訓的有效性,應安裝目前比較新的、易于使用的學習軟件,以便于學生掌握實踐活動的本質。
比如利用TMT4國際貿易實務系統模擬項目主管、師生之間的互動,從創建模擬商務談判自然環境、業務流程的談判、合同的簽訂、合同的履行,到購匯的最終結算,涉及國際貨物運輸交易的過程,每個階段實際上都包含實際操作規程、操作提示、答復、業務流程意見等部分反饋(如海外客戶來信及其回函、中國海關、船企業、車險、金融組織等組織的文件)順利完成模擬外貿上的訓練計劃。同時,管理老師在進行外貿模擬的同時,從相反方向對軟件進行相應的進口貿易模擬擴展。
為更好地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選擇“工程替代”培養方式。該方法是在學生畢業之前,學校需要與相關單位簽訂合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相關企業開展實踐學習。不同的課程內容為學生設置了不同的實踐項目。這種教學方法的關鍵是時間分配,學校要明確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實踐活動時間,并進行有效分配,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對工作有所了解。在最后一個學期,學生不僅可以從課堂教學中學習相關專業技能,提高知識儲備,同時還可以學習出口和外貿實務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讓學生畢業后,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比如學校的工學聯合實習可以分三步進行:(1)認知實習。第一學年,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技術專業知識。學校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實習,通過走訪、調查、參觀實習崗位,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工作內容和簡單的工作流程掌握和培養自學能力等,為以后的技術專業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認知能力。(2)專業實習。第二學年,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在每個學年,每個人都會被分配一個專業試用周。班主任和實習學院輔導員將帶學生到相關公司實習,公司將指派專職員工進行在職培訓。從實習來看,不僅考驗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培養了他們的專業素質,使其做好了實習的準備工作。(3)崗位實習。第三學年,學生根據前兩學年的訓練,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每個人都與公司簽訂了實習合同。建議學生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公司,享受公司實習生的工資,實習由公司部門統一管理和分配。各學校按時到公司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跟蹤。學生每學年提交實習總結,考核以學生的工作心態和專業技能應用、考試成績和學生就業質量為關鍵指標。
隨著我國出口貿易和市場的不斷發展,各家企業對國際金融科技優秀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企業對員工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中等職業學校技術教師應認識到,僅靠傳統的專業技能教學策略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專業技能應與出口和外貿實踐緊密結合,充分選擇工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全方位提升中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