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娜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互聯網+”在近幾年成為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教育部門還借助“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進行提升,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學前教育專業。本文就對“互聯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策略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一些個人意見。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屬于全新的教育類型,其教育目的尚未得到明確,并且學者在總結分析過程中還產生了不同的認知,部分學者在研究中過于重視對學生創業意識的研究,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創新創業的重點在于創新,其目的是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行業,同時放寬學生眼界,為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更加傾向于將這兩個觀念相結合,因為“互聯網+”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崗位,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業意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加寬泛,同時也更能展現出學生主體地位[1]。
通過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并別占比進行總結可以了解到,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從性別上來說就具有一定特殊性,因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多數為女性。單從性別來說,這一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就會受到限制,女生由于性格原因,大多數還是樂于選擇一些穩定的工作,對于創業的需求并不高,這就導致學前教育專業整體創業意識不強,直接造成大量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狀,盡管部分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尋找到就業崗位,其單位性質大多也是小型民營幼兒園,其薪資待遇較差。但是由于崗位數量稀缺,這就導致學生在就業中遇到難題后會不斷退讓,最終在工作中不斷消磨斗志,最終放棄創新創業。所以,各高校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將這些影響創新創業的問題總結出來,并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思想觀念意識。
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擴大招生范圍,同時增加招生名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人民群眾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愈發緊俏的工作崗位。再加上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較差,這就導致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會出現擇業困難的情況,還有部分學生會選擇等待與專業相符的就業崗位,而不是主動尋找合適的崗位。通過總結分析可以了解到,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畢業后選擇直接就業與等待專業就業崗位的人數占總畢業生數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新創業意識是各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給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足夠的動力,才能保證學前教育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具社會競爭力[2]。
隨著近幾年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互聯網+”成為各階段教學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各高校教學過程中,更是將“互聯網+”應用與教學質量提升聯系了起來,并且在一些實際教學中也在不斷應用“互聯網+”引導學生,進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并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豎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意識。那么本段就針對“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策略進行總結分析。
在應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引導前,各高校首先要將現代化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重視起來,因為傳統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存在缺陷,最為明顯的就是教育引導存在單一性,部分院校在教育引導過程中過于重視創業教育,然而有些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將創新當作教育主體,這就導致學生創新創業觀念會出現問題。所以在實際教育引導過程中,各高校就需要借助“互聯網+”優勢,將創新與創新相結合,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與思想觀念意識,同時還可以降低學生出現從眾就業問題的概率[3]。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特殊性,導致學生在畢業后經常會忽視創新創業,所以在引導過程中就不能利用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工作,同時還要在發展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進而完善相應的組織與引導方式。那么在實際引導過程中就可以通過以下三點開展工作:首先在實際工作開始前院校可以組織開展調查問卷活動,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了解學生想法,進而對學生進行分類。其次在教育引導時,教師還需要根據課程改革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最后就是在引導過程中還需要重點關注學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性,盡可能組織同屆學生或是邀請學校往屆創新創業成功學生開展交流活動,以保證學生能夠參與到活動中,并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教師的專業能力會直接影響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去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正確認識“互聯網+”,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引導。那么在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過程中,就需要將以下三點重視起來:首先就是在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過程中,需要教師具備長遠發展眼光以及現代化技術應用能力,進而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其次就是要建立校園內部交流平臺,以供教師與學生在平臺中實時交流,進而提高教師對學生的理解。最后就是一定要保證教師具備實踐經驗,避免教師出現單純理論教學引導的問題[4]。
在當前“互聯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各高校一定要將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問題重視起來。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選擇應用“互聯網+”為學生建立實踐平臺,并在工作中對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并投入資金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平臺進行實踐,使學生可以在教學平臺中展示自我。教師可以選擇在引導過程中激勵學生去發掘創業項目,學校可以將實踐平臺當作模板供學生進行分析探索,同時在學生應用平臺時為其提供創新創業方案,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思想觀念意識。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平臺中推送一些創新創業項目供學生進行探索,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業課程學習中,還可以在平臺的幫助下改變就業觀念,進而為學生提供正確的人生發展目標。
通過以上總結可以了解到,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應如何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質量,以及怎樣在實際工作中將“互聯網+”技術合理應用起來,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營造出現代化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學引導體系。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各高校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互聯網+”技術應用進行探索分析,同時還要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并結合以往經驗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作出長遠規劃,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思想觀念意識,并為工作有效開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