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李 嘉,馬莉莉,王吉蕓,施羅麗,李孝敬,楊非凡*
(1.宜良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云南 宜良 652100;2.宜良縣植保植檢站,云南 宜良 652100;3.云南省農藥檢定所,云南 昆明 650034;4.云南衡原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100)
玉米(Zea maysL.)是世界四大糧食作物之一,在中國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產量的高低、生產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國糧食安全及農業生產的發展。然而,雜草是影響玉米產量及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玉米田雜草主要以1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類雜草為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千金子(Semen EuphorbiaeLathyridis)、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藜(Chenopodium albumL.)、柳葉刺蓼(Polygonum bungeanumTurcz)、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L.)為主要常見雜草,隨著玉米產業化發展,化學除草劑已經成為玉米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為了減少因除草劑在糧食中的殘留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以及對土壤和水源造成的污染,試驗選擇720 g·L-1異丙甲草胺乳油制劑,以確定其對玉米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千金子(Semen EuphorbiaeLathyridis)的防除效果及對玉米作物的安全性[1-3],為玉米田化學除草的科學、有效用藥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本試驗中,供試物為720 g·L-1異丙甲草胺乳油(天津市華宇農藥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960 g·L-1精異丙甲草胺乳油[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玉米品種為云瑞339。
試驗地選擇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耿家營鄉玉鼓村,地勢平坦,壤土,有機質含量3.42%,pH值6.23。前茬種植作物為玉米,近2年未使用對本試驗有影響的除草劑。田間1年生禾本科雜草主要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千 金 子(Semen EuphorbiaeLathyridis),無1年生闊葉雜草及多年生雜草。
試驗地于2020年3月翻耕起垅,于2020年4月6日播種。地塊平整,試驗區耕作栽培措施條件一致。底肥使用云天化混復合肥(N∶P2O5∶K2O=15∶15∶15)一次性施入,人工除草處理區調查前進行2次以上人工鋤草,以小區無雜草為標準。其它田間管理按當地耕作栽培習慣正常進行。
2020年4月11日施藥,當日晴,日平均氣溫23.5℃,最高氣溫32.0℃,最低氣溫15.0℃,微風,施藥瞬時微風。
依據GB/T 17980.42—2004的要求,試驗設7個處理(表1),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大田試驗每小區20 m2,4個重復,共28個小區。每小區間留0.6 m寬走道,確保各處理互不干擾。在試驗地醒目的位置樹立“禁止非試驗相關人員進出試驗區域”警示牌。

表1 試驗設計
遵循“先空白對照、后試驗藥劑,試驗藥劑先低濃度、后高濃度,最后配對照藥劑”的原則。采用3WBD-16A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土壤封閉噴霧法施藥。(臺州市路橋邦國塑料制造有限公司,使用可調噴頭,工作壓力2.5 bar)。
雜草防效調查:施藥后20 d、40 d觀察記錄雜草對藥劑的反應。每小區調查4點,采用Z字形取樣法,每點0.25 m2,按種類記錄每種雜草株數,鮮重調查時分別稱取雜草鮮重,取4點平均數,分別計算每種雜草的株數防效或鮮重防效。
作物安全性調查:施藥后7 d、14 d觀察記錄玉米所受到的影響,對其損害的癥狀,如生長抑制、褪綠、畸形、枯斑等應作準確描述。如有藥害發生,記錄藥害類型和發生程度、發生時間和恢復時間。
處理區分區收獲測產,測產時取中間4行去除苞葉后的玉米,脫粒烘干后測粒重產量并折合成公頃產量,測產面積5 m2。
使用Excel 2007進行原始數據統計和防效計算。采用SPSS數據處理系統V24.0版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確定各處理之間防治效果的差異,并對防治效果作出應用評價。
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GB/T 17980.42—2000,防效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PT—處理區殘存雜草株數(或鮮重)
CK—空白對照區雜草株數(或鮮重)
從表2可以看出,施藥后20 d調查雜草株防效:供試藥劑720 g·L-1異丙甲草胺乳油有效成分用量分別為1296 g·hm-2、1458 g·hm-2、1620 g·hm-2、2916 g·hm-2時,稗草株防效分別為92.0%、93.4%、98.3%、100%;千金子雜草株防效分別為91.2%、98.0%、100%、100%;合計總草株防效分別為91.8%、94.7%、98.8%、100%。各處理防效均達到90%以上,說明試驗藥劑均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其中藥劑有效成分量1620 g·hm-2、2916 g(ai)·hm-2防效最好,但2916 g(ai)·hm-2屬于本試驗處理中倍量用量,在生產過程中會增加經濟成本及生態環境的影響,綜合來看,生產中推薦試驗藥劑有效成分量1458 g·hm-2、1620 g(ai)·hm-2用量。

表2 玉米田雜草株防效(藥后20 d)
從表3、表4看出,藥后40 d處理1—處理4雜草株防效及鮮重防效,稗草株防效分別為91.0%、94.1%、97.8%、99.6%,鮮重防效為91.1%、93.4%、98.2%、99.1%;千金子雜草株防效分別為91.3%、92.1%、98.8%、99.2%,鮮重防效分別為92.3%、94.5%、98.8%、99.4%;總草株防效分別為91.1%、93.4%、98.1%、99.5%,總草鮮重防效分別為91.6%、93.9%、98.6%、99.2%。各處理間防效均達90%以上,說明該試驗藥劑具有良好的持續性,且各處理間差異顯著。

表3 玉米田雜草株防效(藥后40 d)

表4 玉米田雜草鮮重防效(藥后40 d)
720 g·L-1異丙甲草胺乳油防治玉米田雜草對玉米安全,試驗期間未發現對玉米有生長抑制、褪綠、畸形、枯斑等現象,從表5可以看出,720 g·L-1異丙甲草胺乳油防治玉米田雜草,其各處理玉米產量與處理7(CK3)均差異顯著,增產效果明顯。

表5 田間試驗玉米產量測定
供試藥劑720 g·L-1異丙甲草胺乳油防治玉米田禾本科雜草,適宜施藥時期為玉米播后苗前土壤噴霧封閉。適宜用量以供試藥劑有效成分1296~1620 g·hm-2為宜,折合制劑用量為1800~2250 mL·hm-2,土壤噴霧施藥應均勻,避免重噴、漏噴。具體施藥量應視田間雜草種類、基數、施藥時雜草及作物是否拱土以及本年度播種后的土壤墑情、施藥前后的氣溫條件以及是否有降雨等條件在推薦劑量范圍內酌情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