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有,李紅萍,嚴文偉,王 祥,羅金榮,張云波,徐潤松,代羲菁,王祥向
(紅河州農業科學院,云南 蒙自 661199)
品種多、亂、雜是當前玉米新品種推廣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確保推廣新品種的安全性,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1]。紅河州農科院玉米育種團隊堅持以品種抗病、抗逆性為育種目標。在較為惡劣的生態和氣候環境下篩選和鑒定新組合,以加大選擇壓力來提高新品種對生物脅迫、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進而更好地為云南的糧食安全生產服務。紅單20號經過嚴格的試驗、示范程序,表現出豐產性好、適應性廣、品質優良、抗病、抗逆能力強等特點,是一個可以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 m放心推廣的新品種。
G11-3-3是以個舊大田中收集的玉米品種為基礎材料,經過混合授粉后,選擇優良單株連續7代自交純化和系統選擇,由二環選育得到了性狀、品質優良且穩定的飼用玉米自交系。S2003是以本地黃團顆玉米作基礎群體,選擇優良單株連續6代自交純化和系統選擇,育成產量、品質都優良的飼用玉米自交系。其選育經過詳見圖1所示。

圖1 紅單20號的選育過程
紅單20號屬中晚熟單交種,全生育期130 d,植株整齊,株高270.2 cm,穗位高110.3 cm,穗長20.4 cm,穗粗4.97 cm,果穗錐到筒形,籽粒橙黃色、近楔形,穗軸白色,穗行數15.6行,出籽率87%,千粒重460.9 g(表1)。

表1 紅單20號綜合性狀
2019年11 月經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農作物品種抗性鑒定站鑒定:抗(R)大斑病、穗腐病,中抗(MR)灰斑病、銹病,感(S)紋枯病(表2)。

表2 紅單20號抗性鑒定
2019年10 月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的測定:容重774 g·L-1,粗蛋白質10.37%,粗脂肪5.05%,粗淀粉74.70%,賴氨酸0.32%(表3)。

表3 紅單20號品質分析
2018—2019年參加紅河州農業科學院玉米聯合體區域試驗(中海拔組)2018年平均產量為12040 kg·hm-2,比海禾2號(CK)增產10.9%,增產點率達92%。2019年平均產量為11601 kg·hm-2,比海禾2號(CK)增產11.8%,增產極顯著,增產點率達100%(表4)。

表4 2018—2019年紅單20號區域試驗
2019年參加紅河州農業科學院玉米聯合體普通玉米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992 kg·hm-2,較對照海禾2號(CK)增產14.9%,增產點率達100%,倒伏倒折率之和為0.28%。
播種時要重視土壤墑情,擇機播種。玉米播種時最適土壤含水率在18%左右,在土壤夜間回潮充分的地方可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其它地方則需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下透地雨后方可播種。在地下害蟲常發生危害的地塊,采用包衣或10%辛硫甲拌磷毒土蓋種。種植密度為6~6.75萬株·hm-2[2]。
云南玉米耕地多為坡耕地,土層較薄,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壤貧瘠,保水保肥力差,增施有機肥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技術措施[3]。建議施肥分3次進行,施肥時期為基肥、苗肥和攻穗肥。基肥施有機肥15000 kg·hm-2和糧用復合肥300 kg·hm-2;苗肥施硝銨150 kg·hm-2;攻穗肥施硝銨300 kg·hm-2。
云南是作物病蟲草害的高發區[4],特別近年來受草地貪夜蛾的危害較為嚴重,為控制病、蟲、草危害而導致產量降低,應及時做好病、蟲、草害的防控工作,盡量早防早治。
當苞葉完全枯黃,子粒乳線消失、黑層形成,含水量降到30%以下即達到生理成熟,此時收獲粒重最大,產量最高,收獲過早或偏晚,都會造成減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