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雁,楊娟
江西康寧醫院,江西 樟樹 331211
左氧氟沙星是臨床比較常用的抗感染藥物,屬于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其優點很多,如抗菌作用較強、抗菌譜較廣、組織滲透性較好、及生物利用率較高等,抗感染治療方面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1-2]。有關文獻表明,2016 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之中,左氧氟沙星在抗感染類藥物中的排名處于第一位[3]。隨著臨床廣泛應用左氧氟沙星,其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人數有所增長,而胃腸道不良反應在這些不良反應中的排名比較靠前[4-5]。本研究對經左氧氟沙星治療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分析及應對策略。
選取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1 月進入江西康寧醫院的經左氧氟沙星治療的15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79例,年齡(57.64±13.28)歲,年齡范圍18~79 歲。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原則要求。
(1)納入標準:①簽署知情同意書;②18 周歲以上;③符合胃腸道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④能夠配合研究;⑤給藥劑量、過敏史及合并用藥記錄等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胃腸道不良反應記錄不詳細;②給藥劑量和給藥原因不明確;③疾病的診斷不明確;④藥敏史、合并用藥的記錄不完整;⑤不能有效配合研究。
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判斷標準參考《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胃腸道不良反應與藥品的相關性分為可能有關、很可能有關、肯定有關、無關和可能無關等五種情況,本研究以前三種進行統計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6]。收集患者的性別、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頻率、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飲酒、抽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飲食情況、住院時間及體質量指數等相關資料。根據所選156 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分為胃腸道不良反應組和無胃腸道反應組。
選用SPSS 24.0 軟件處理相關資料,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危險因素篩選,多因素分析選用logistic 回歸分析進一步對危險因素進行分析,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6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中,有24例患者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其發生率為15.38%。具體為腹瀉4例,占16.67%;腹脹3例,占12.5%;嘔吐13例,占54.17%;惡心8例,占33.33%;食欲下降5例,占20.83%。
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頻率、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飲酒、抽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飲食情況、住院時間及體質量指數等一般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得出性別、給藥頻率、飲酒史、抽煙史、合并高血壓、合并高血脂、合并糖尿病、飲食及住院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體質量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的單因素分析
根據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的結果,對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體質量指數進行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得出,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體質量指數是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左氧氟沙星在臨床抗感染的治療中應用比較廣泛,常用于皮膚軟組織、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感染,而有部分患者經左氧氟沙星治療后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7-9]。
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體質量指數是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是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60 歲及以上的老人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60 歲以內的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腸胃功能逐漸退化[10]。藥敏史也是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是因為有藥敏史的患者機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或代謝酶缺失[11]。給藥劑量和給藥療程是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是由于較大的給藥劑量和較長的療程會使得藥物在患者體內蓄積,加大了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概率[12-13]。合并用藥是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合并用藥或許能夠對感染進行快速控制,然而合并用藥容易發生藥物的相互作用,從而造成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14]。另外,體質量指數是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是由于體質量指數較高的患者身體抵抗力和藥物代謝的能力較弱[14]。因此,為了避免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臨床上可以結合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制定增強身體抵抗力、合理控制藥量及療程、改變給藥方式及減肥等應對策略。
綜上所述,年齡、藥敏史、給藥劑量、給藥療程、給藥方式、合并用藥、體質量指數是左氧氟沙星所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可以結合以上因素制定合理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