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濤
(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醫(yī)院 重慶 404000)
對于腦卒中這種疾病來說,在發(fā)病后的2~6個月,有些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心理障礙以及運動障礙等,致殘率和復發(fā)率都比較高。出院后,進行持續(xù)延續(xù)性康復護理有利于患者得到進一步護理,改善預后[1]。本研究選取90例腦卒中患者,采用不同護理方法,結果如下。
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間選取90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劃分為觀察組(45例)與對照組(45例),觀察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0例、25例,年齡范圍40~78歲,平均年齡(64.6±6.4)歲。對照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1例、24例,年齡范圍40~78歲,平均年齡(64.5±6.2)歲。本次研究均告知所有患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相似(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進行延續(xù)性康復護理,主要包括為∶①建立回訪機制。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需要給患者以及家屬講解延續(xù)性康復護理的重要性,并且要對相關基礎信息檔案進行完善,詳細地記錄患者的健康情況、家庭住址以及聯(lián)系方式等等,指導患者以及家屬在家庭中能夠注重日常活動能力的恢復,同時也要為患者提供主治醫(yī)師以及相關護理人員的電話,以備不時之需。②回訪內容。對患者進行回訪的過程中,需要給患者講解相關護理常識,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飲食、生活等方面進行干預,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了解病情變化,根據患者實際康復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如果遇到了不能處理的問題,則應該及時上報為主治醫(yī)師,從而做出預案。③確定隨訪時間。在患者出院后,需要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可以采用微信、電話等方式,也可以進行上門服務,一般每個月要隨訪一次,連續(xù)性康復護理開展時間要維持6個月。
根據Barthel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Fugl-Meyer表評價患者的運動能力,得分越高表示恢復效果越好,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使用SPSS軟件20.0版本進行數據分析,用(%)形式表示百分率,使用卡方值 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計量資料的方法為±s,采用t檢驗,結果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護理前,兩組患者運動能力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對照組為73.33%,觀察組所取得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詳情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n(%)]
對于腦卒中來說也被叫作腦中風,屬于一種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該疾病發(fā)病率相對較高,不少患者經過治療后也會出現相關的后遺癥,尤其對患者生活能力造成了很大影響,這就需要做好后期的護理工作[2]。患者出院后,如果不能得到規(guī)范化護理,將會影響病情康復。所以,需要在患者出院后進行護理干預,避免患者出現意外事件,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對于延續(xù)性康復護理來說,能夠將臨床護理工作延伸至家庭,當患者出院之后,通過護理進行隨訪以及康復指導,可以讓患者得到進一步的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運動能力作出科學性的指導,同時針對患者生活能力進行訓,這樣有利于預防相關并發(fā)癥,促進患者病情的康復[3]。
在本研究中,護理前,兩組患者運動能力評分、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對照組為73.33%,觀察組所取得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護理時,經過延續(xù)性康復護理,可以改善患者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滿意度,可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