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群
(重慶市長壽實驗中學校 重慶 401220)
主觀題也被稱為材料分析題。在高中歷史中,材料分析題是一個不斷創新、完善、發展的過程。因為材料來源廣、信息量大、不設約束,所以加劇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實則,主觀題看似復雜、多變,其實存在一定規律。文章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主觀題的解題思路進行了歸納和整理,以切實的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解題能力提升策略即學生為了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有意識制定一套學習方案。解題能力提升策略有一定的可授性,通過適當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方法,可以將其應用于解題中去,以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同時解題能力提升策略具有生成性特征,解題能力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學生經過學習、積累,掌握方法以助力自身學習水平的提升,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1]。
文章通過調查研究表明: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能力表現出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獲得快樂,才能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升[2]。
文章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將其分為了三種不同的類別:A類(儲備量豐富、學習能力強、善于歸納)、B類(知識儲備量一般、依賴教師的)、C類(知識儲備差、自我學習能力弱的)。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向學生表達了分類方式,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歸類。在完成分析之后,教師可以列出分類中的要求,最終明確學生的學習態度、改進方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知識的有效傳遞是師生共同作用的結果。每節課的教學都構成了歷史學習的關鍵環節,課堂效率也是師生追求的主要目標。
1.于教師自身來講:設置目標、精選習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發現學生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走進學生,與學生交流。文章以《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為例,開展教學分析。
①強化學生課堂體驗
教學質量、效率的提升不是單純的教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因此科學設置目標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前提。文章結合考試做出了如下的調整:

目標梯度 教學目標 目標完成方式概述 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設問,基于文章知識,一邊講一邊完成表格繪制,對于疑難問題以圖文的方式解釋。通過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成就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

表格呈現,并解釋“改革開放”含義,并從經濟、文化、衣著、飲食等方面完成表格繪制,并付諸圖文解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的突破和發展。概括并識記改革開放的提出以及發展
課堂生成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師生互動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被忽視,可以作為課外材料參考。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鄧小平》《廬山戀》等影視資料開展教學,以喚醒學生的探索熱情。課堂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通過師生交流可以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提升。因此在問題設計中,教師要沖破書本束縛,注重拓寬學生思維,通過設置練習提升學生答題水平。
②在反思中獲得提升
實踐是開展教學的著眼點和最終落腳點。任何理論和方法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被廣泛的應用。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教師必須做好梳理和研究。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同一時期社會現狀涉及范圍很廣,比如在講解唐朝時期,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古代官員的選拔與管理》《古代的商業貿易》開展教學。可以通過提煉政治、商業等主題開展設計。
2.對學生來講:制定學習計劃,形成監督機制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所以學習必須精選題目,突破重難點。而合作是完成精選題目的前提,教師教學能力是保證選題的關鍵,教師要明白學生當前的難度,以此為基礎合理選題。
①開展限時訓練
本教研組的年輕教師居多,所以合作選題具有可行性,因此每個專題都設立了相應的題目,不是盲目訓練學生。為此,教師還設置了“每天兩個一”的計劃,即每天10分鐘完成一道主觀題,每天講評一道主觀題,這樣不僅可以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還能在逐步推進中提升學生的主觀題解題能力。
②開展糾錯策略
通過練習可以檢測出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然而學生的一些錯題不是知識沒打牢,而是因為粗心大意所致。基于此,文章建議學生準備好一個錯題本,將錯題整理和記錄下來,并寫上出錯原因,通過分析可以深化學生的印象,可以讓他們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在復習的時候學生會更加輕松。
③知識建構策略
高中歷史教材的編排是依次推進的。在學習完一個專題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專題知識串聯起來。專題整合、歸納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知識體系,還能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學完《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成就》之后,教師就建議學生用思維導圖整理,結果不少學生不僅整理全面還附上了相關題目。
綜上所述,學生歷史主觀題解題能力的提升策略是對師生的全新挑戰。教師只有在做好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差異化目標,才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同樣學生也必須樹立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化外部力量為自身內驅力,以提升自身的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