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蘋麗
電子白板以其便捷的操作界面、直觀的展示、即時反饋等功能而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它既繼承了傳統的黑板教學的特點,又發揮了現代多媒體靈活快速地綜合處理和控制信息的優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以電子白板為媒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幾點做法。
一、利用電子白板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電子白板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優點,有利于刺激低年級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教師應善于利用電子白板的上述優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實施。
如人教版一上“加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學生先前只學習了1~10的數字認識,從單個數字過渡到數字相加有一定的困難,對加法算式的抽象性也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因此表現出學習熱情不高、課堂不積極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從電子白板的資源庫中隨機調取3個鳥籠子,左邊一個鳥籠里有2只小鳥,右邊一個鳥籠里有3只小鳥,接著拖動左邊和右邊的小鳥放入中間空的鳥籠里。學生在觀看時,筆者讓他們試著用算式表示出小鳥集中的過程。有的學生寫出了數字2和3;有的學生更進一步,把2、3、5三個數字寫在一起;也有的學生寫出了2+3……此時,筆者讓學生拿出小棒,分別代替左右兩邊籠子里鳥的只數,引導學生從觀察現象轉到擺小棒。然后讓學生數一數合起來共有幾根小棒,學生回答是5根。筆者:“同學們的觀察很仔細,把2和3合起來表示加在一起,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筆者在白板上寫上2+3,同時讓學生數一數中間的鳥籠有幾只小鳥,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學生通過數出小鳥的只數,回答出是5只,可以用數字5表示。此時,筆者在2+3后面寫上“=”,并在等號后面寫上5。最后,筆者通過電子白板讓每個加數都逐個由藍色閃爍變成紅色,同時還輔之以悅耳動聽的音樂。電子白板的動態展示,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又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加法是把幾部分合并起來,理解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二、借助電子白板直觀教學,化解抽象知識難點
數學學科具有邏輯嚴密性、內容抽象性的特點。電子白板以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學習內容見長,有助于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地展示出來,通過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能較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如在教學人教版三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筆者在電子白板上先畫出一個長方形,再用白板中的“直尺工具”量出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寬是4厘米。隨之,讓學生上臺在電子白板上拖動或者復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有的學生用面積單位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長方形全部鋪滿來量,有的學生只鋪長方形的長和寬,還有的學生只用一個小正方形邊量邊做記號,都可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接著,筆者通過白板上的畫筆任意延長或縮短長方形的長和寬,并配上閃爍的直尺邊,讓學生觀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具體長度。同時,引導學生邊擺邊數,詢問長方形的長和寬可以各擺放幾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通過直觀的演示,順利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也理解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乘邊長。由此可見,利用電子白板進行可以使教學由靜態灌輸變為動態傳播,使數學概念由抽象變為形象,突破了教學難點,也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依托電子白板進行課堂訓練,彰顯主體地位
小學“圖形與幾何”的知識內容有一定的前后關聯性,引導學生利用電子白板的“復制”“拖拉”“回放頁面”等功能對圖形進行探究,既能讓學生直觀快捷地感知圖形的變化與聯系,教師也能對學生的作答情況進行指導。
四、通過電子白板揭示本質,促進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學習,其核心是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從而發現數學規律。電子白板可以為學生提供由淺入深式的學習契機,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對知識的本質進行直觀演示,有利于引導學生從特殊現象總結出一般規律,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深化認識,促進深度學習。
如“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教學,筆者采用問題導學的學習路徑。首先,原型啟發。借助電子白板的“播放”功能展示教材中的例題,激活學生常見的“直的路最近”的生活經驗。其次,感知發現。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三角形學具,通過量邊長,試著探究寫出邊長的三個算式,然后讓他們利用電子白板的“畫圖”“書寫”功能進行演示,初步感知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再次,例證歸納。筆者從電子白板的圖庫中任意拖出幾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包括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每個三角形標注每條邊的長度。然后讓學生展開邊長關系的探究,學生發現任意三角形的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最后,應用結論。筆者用電子白板出示五組數據,讓學生利用電子白板探究每組數據中的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學生通過電子白板的操作,發現兩條較短的邊的和小于第三邊時,圍起來的三角形有缺口;當兩條較短邊的長度和等于第三邊時,三條邊圍起來是重疊的兩條線段;只有兩條短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才能圍成三角形。這樣的導學路徑設計,在任務的驅動下層層推進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究,全方位理解了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內涵,并促使學生遷移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真正達到對知識的通透理解,實現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