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
摘 要:全面閱讀活動自開始實施以來,各個地區的公共圖書館在文化傳播工作與閱讀推廣工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現代化的社會生活與學校教育發展背景下,未成年人的文化素養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一方面源于現代教育體制與理念的轉變,另一方面在于居民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增強。為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背景下更好實施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工作,公共圖書館需要在閱讀活動的內容制訂、活動設計以及文化資源利用等方面進行優化與創新,通過復合型的閱讀推廣工作,使未成年人能夠在豐富、具有趣味的閱讀活動中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神養分。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未成年人;文化;閱讀活動
國內關于全民閱讀活動的內容制定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就開始進行,通過閱讀文化的相關主題倡導,推動國民文化知識涵養的建設工作。社會發展到20世紀,中宣部在國民閱讀活動的倡導上制定了主題倡議書,進一步指出了全民閱讀活動的具體內涵。傳統文化作為一個民族歷史、藝術與人文情懷的沉淀,在精神傳承、品格教育以及藝術觀念的形成上需要重視其內涵的育人意義。未成年人在成長階段上屬于習慣、觀念與品格教育的關鍵時期,借由傳統藝術文化的熏陶與內在影響,能夠使其在綜合素養方面獲得較好提升。針對目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發展情況與內容制訂形式等,需要明確活動推廣的意義、方法途徑以及開展模式等,確保未成年人能夠在相應的閱讀活動中獲得較好的文化素質培養。
一、傳統文化與閱讀之間具有的聯系
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體現出該民族的歷史發展軌跡、文學藝術體系與精神文化觀念,在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形成精神上的紐帶,體現出國家與民族發展上的“根”與“魂”。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階段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當代文化教育與知識普及等一系列工作,指出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國家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先進程度具有密切聯系,但在科學技術的發展的前提下,文化素養與精神觀念具有重要的指導性與引導性,能夠從精神層面上引領人們投入積極的人生奮斗中,根植于一個民族的信念與自我認知,傳統文化無非是具體的象征。
從公共圖書館的“公共”二字就可看出,國家對于人民文化教育與傳統文化推廣方面的重視。從歷史發展的因素上看,早期動蕩的社會環境與政治因素,使得人民生活一度起伏不定、風雨飄搖,近代歷史社會上存在許多“落后就要挨打”的案例,從中可以看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上,傳統文化教育更多起到育人、涵養人的作用,優秀的藝術形式與思想內涵,無一不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
閱讀活動的本質是精神與思維上的共同成長,未成年人作為當代“少年強,則中國強”口號的主體對象,通過閱讀的形式獲取成長上的養分,能夠使其具備較好的獨立人格、價值評判標準與藝術審美,這也是現階段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因此,在現階段的傳統文化推廣活動上需要注重閱讀的傳播,使其能夠在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未成年人、廣大社會公眾乃至國家的一種行為習慣,由此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教育提供較好的發展模式。
從聯系的角度上看,公共圖書館是當前傳統文化推廣與傳播的重要社會機構,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就針對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提出了相關意見,指出該建設項目是促進社會文明與傳播知識的重要工程項目。
在功能性上,公共圖書館具備存儲文化、提供文化資源以及保護文化資源的作用,在傳統文化的推廣傳播上起到“文化堡壘”的作用。閱讀活動的推廣需要公共圖書館,而反過來,公共圖書館也需要相應的傳播推廣活動,這是發揮其文化價值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在職責上,公共圖書館還承擔發揚傳統文化精神的責任,通過公益性的機構屬性,面向社會公眾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與閱讀服務。可見,公共圖書館在文化推廣、宣傳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能夠發揮較大作用,應在當前社會文化資源的建設工作中研究其閱讀推廣方式與文化資源的高效應用形式。
二、閱讀推廣存在的相關問題
1.系統化設計缺乏全面性
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工作在現階段的設計形式與開展模式上,公共圖書館一般通過文獻資源收集、閱讀活動組織以及數據庫技術應用的形式實施,在系統化、全面管理以及相關標準制定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包含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源于社會對公共圖書館的評價,公共圖書館在面向外部評優工作與開展活動的滿意度調查工作中,該系列工作需要進行的考核評估工作一般需要較長的周期,但在閱讀推廣活動與相關競賽項目制訂所需要的周期與外部的評估周期存在較大的矛盾,前者需要經歷立項、評審、試行、決策與實施,而評估工作每逢一至兩年就需要根據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工作進行相應的評審,先前進行確定與實施的閱讀推廣工作沒有得到充足的開展時間,而又開始新閱讀推廣項目的規劃與實施,導致總體的活動質量較差;內部因素主要源于活動外包,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工作面向的群體較為龐大,在針對未成年人進行文化推廣工作時,也需要進行專屬的項目制訂。為緩解人員不足等問題,公共圖書館通常會將閱讀推廣活動進行外包運營。若外包工作沒有較好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活動推廣意義,則容易誤導成年人乃至未成年人的價值取向與文化理解,進而使傳統文化的閱讀活動成為“彰顯”文化素養的膚淺活動。因此,在該方面的活動設計工作中,需要進行完善的系統化處理,使不同社會群體能夠理解閱讀推廣活動的實施目的與意義。
2.質量反饋缺乏合理性
閱讀推廣活動的質量反饋調查、統計與分析工作中,對于活動開展質量的評估缺乏合理性。公共圖書館在現階段的閱讀推廣工作質量的統計與分析上,主要通過數據庫技術與線下調查的方式實施。在數據庫技術的應用上,僅通過選購量的數據統計進行閱讀活動的效果評估,而沒有對點擊量、下載量與閱讀時長等方面進行統計,使得閱讀活動的開展缺少針對性的數據支持。另外,在線上閱讀活動的網頁數據統計工作中,存在通過網頁排版、配色與模塊數據掩飾等形式隱藏閱讀活動推廣數據信息的情況,造成閱讀活動的推廣質量缺乏真實性、可參考價值較低。但從數據庫的信息統計工作上看,數據庫采集到的活動數據較為表面,沒深入到文獻采購數量、選購數量與閱讀數量、效果等方面數據。線下調查活動主要通過自愿參與式的問卷調查進行閱讀推廣活動的實施質量評估,參與問卷調查的對象范圍較少,大部分情況下僅面向館內讀者,對于普通民眾缺乏調查數據。活動開展的相關數據資料與質量評估沒有得到較好提供,容易造成閱讀推廣缺乏合理性與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