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琴
摘要:服裝制造工藝是從古至今存在的一種技術。服裝業歷經數千年創新與傳承,在不同國家以及地域上服裝風格逐漸突出多樣性。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是服裝設計最為重要組成部分,服裝造型是基于結構設計基礎上創造而來。在當下人們審美逐漸提高,對服裝衣著需求也逐漸提高,不再僅限于穿暖的需求,而是注重外在追求美感。所以,如何設計出更優質服裝,以及服裝創新如何實現,都要從基本因素出發,從結構設計角度來進行實現。做到結構設計與服裝設計互相結合運用共同創造出新型服裝,完成二者和諧統一任務。
關鍵詞:服裝造型;創新理念;中職設計
引言:服裝結構制版與造型設計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性質存在,屬于兩種相互關聯元素。隨著時代發展,人們思想轉變,對服裝需求逐漸增高。雖然服裝是不能替代生活必需品,但是也著重強調服裝與時代的緊密聯系。服裝設計要緊跟時代步伐,走在時尚前沿,設計高質量服裝成為服裝設計師終身發展方向。服裝設計主要突出服裝運用元素,制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元素與結構互相結合,才能制作出符合人審美以及身體結構的服裝,因此,如何實現結構與造型和諧統一成為當今教育領域以及服裝設計領域唯一重要話題。
一、服裝造型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人體結構亙古不變,但是人體形態會隨著時間以及人類活動產生變化。服裝是人類肉眼就能看見的實物存在,服裝也從這個方面體現人類生活狀態。通過外在服裝就能判斷一個人職業性格特點等。例如:空乘人員衣著大多統一顏色,無論任何尺碼,人的形態如何都隨人體身形設計,不會過于肥大或者瘦小。職場中也能根據服裝判斷職位,IT程序設計員服裝多以單一,簡單為主,程序員多數也喜歡格子襯衫等。而辦公室領導則多數衣著西裝,皮鞋、領帶是標配。醫生等工作職業衣著則主要以白色褂袍為主,基本上無人在上班時間著便裝。由此可見服裝在生活中多種多樣,根據人類職業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服裝設計也不同。人體是支撐衣服骨架,人是一個充滿情感和主觀意識有思維的生命體。人們自我意識促使重新組合服裝風格結構,比如襯衫與毛衣疊穿,內衣外穿,襪子露在褲子外面等。改變傳統結構概念,隨著人們自我意識擴展,它將削弱或強化服裝在四維空間中語義表達。
二、服裝造型與結構設計二者聯系關系
結構設計與造型設計共同存在。造型設計與結構設計互相結合體現在服裝樣式與色彩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服裝造型實際上是將設計進行物化過程,促使服裝材質全面轉化為服裝成品。從對物料加工處理和色彩搭配以及裝飾品選擇等方式進而構成服裝。整個操作過程中,無論是造型設計,又或者是結構設計,都作為服裝成品展示創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二者相輔相成,展現出各種各樣服裝樣式,從而滿足消費者審美需要。
結構設計是服裝設計基礎,單單了解服裝制作方式很難作出高品質服裝。要通過人體結構分析服裝結構,服裝本質上就是貼合人體,人體結構不能明確則會導致服裝不合適現象產生。從理論上講,服裝設計就如同庖丁解牛,做服裝設計之前要清楚人體結構規律,掌握事情客觀規律,才能創造出符合人體需求的服裝。而服裝造型也通過結構元素得以展現。例如:潮牌服裝采用哥特式元素,以此來展現服裝的時尚。這種新潮服飾沿襲哥特式風格剪裁方法,從平面結構轉變為立體構成,同時運用墊肩、鏤空、等設計元素強化造型設計。由此可見,要想滿足消費者就要從新穎,創新角度創作服裝,服裝設計風格強調造型結構與人體結構互相統一,通過對二者結構結合運用,展現服裝造型款式以及整體造型。
三、服裝造型與結構設計和諧統一策略
(一)培養立體思維能力
在設計服裝造型與結構時,為了促使兩者更加和諧,并且避免產生設計方面沖突感,必須提高設計者立體思維能力。立體思維是將物品從平面到立面三維思維轉變的過程。總結說,結構設計屬于空間結構概念,所以,設計者要從服裝整體性出發,針對服裝細節等進行解析研究,在中職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折紙活動練習。例如:教師課前充分準備,掌握多種折紙技巧,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折紙,比如在紙上描繪出動物簡化線段,通過線段對折紙張,進行折紙,將二維平面轉換成三維立體造型。通過此種方式鍛煉學生3D立體思維,想象能力等。逐漸形成立體思維能力,思考其立體結構是正方體或者其他相關立體形狀。在空間上分析外觀輪廓,觀察事物細節,將立體思維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實現造型與結構融合,提高我國服裝行業競爭力。
(二)將技術與理論深入融合
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相關現代化科技已經在各個重要領域中得以廣泛應用。例如:3D打印技術盛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服裝樣式傳至云端,通過3D打印機就可以將服裝制作出來,從而通過這種方式對一些服裝數據、結構、時尚元素等直觀感受所出問題并進行更改。另外,設計師應全面考慮服裝布局結構,從多層次,多方面考慮設計造型,根據服裝造型特點和服裝實際應用需求,采用合適工藝設計方法,掌握服裝造型類別以及服裝不同結構之間相互聯系。技術運用在設計中處于不容小覷的地位,中職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過對人體結構以及服裝結構理解,結合技術手段設計服裝,以此減少設計時間,提高設計效率。由此可見,技術創新與加強,能促進服裝業快速發展,實現服裝造型與結構設計和諧統一理念。
結束語:伴隨社會發展,人們對于服裝需求不再限制于蔽體階段,而是更加追求外在魅力展現。對于服裝重視程度也側面展現人們對于生活情趣感重視。在社會空間發展中,人主體地位越來越重要,從任何角度來說,服裝設計都是基于滿足人們需求之上。本文合理論述服裝造型基礎概念,做好服裝設計首先要明確結構理念,清楚人體結構,服裝構成等。從最基本知識學習,掌握理論認知,中職教師在教授學生時要重點強調結構概念,促進學生結構概念形成,為以后服裝設計,動手能力奠定基礎。由此可見,結構設計與服裝造型設計二者相輔相成,任何環節都要和諧統一發展才能設計出高品質服裝。
參考文獻
[1]劉旭,王瑋.四維空間中服裝造型設計與結構設計的互動探索[J].今古文創,2020,10:79-80.
[2]孫甜甜,田宏.服裝結構設計中解構原理分析[J].遼寧絲綢,2019,02:41-42.
[3]楊柳.服飾文化服裝設計和服裝結構管理的內在聯系研究——評《服裝設計思維與創意》[J].毛紡科技,2021,490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