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悅
摘要:主題班會活動方案是將抽象的規則意識以具體生動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與學生共同探討規則于班級管理中的意義,于社會發展中的價值,于國家前行中的力量。既能從微觀層面規范學生的行為,又能從宏觀層面體現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
關鍵詞:主題班會;高中生;規則;秩序
一、活動背景:人們抱怨有些中國人不文明,他們不應該怎么樣。人們缺少對該怎么做的思考。只有每個個體遵守規則,就會形成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一個文明有序社會氛圍,又能促進個體行為的規范。
二、活動目標:
1、使學生明白遵守規則是外在的約束。
2、使學生明確遵守規則與秩序的關系。
3、使學生學習形成秩序的方法——遵守規則。
三、設計思路:
1、分析社會現象,明確規則概念。
2、討論規則形成過程,明確規則與秩序的意義。
3、總結遵守規則的意義,實踐參與社會秩序構建。
四、活動準備:學生搜集與規則相關的事例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規則是什么?
在剛剛過去一周的國慶假期中一條新聞引起了我的關注。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文明到底離我們有多遠?下面我們通過這段視屏來關注一下近期熱點新聞。
提問1:你如何來評價視頻中司機的行為?
預設學生答案:自私,趕時間,沒有規則意識,缺少生命的敬畏等等
(板書:不守規則)
總結:由于我們缺失了規則意識,由此衍生出許多的社會問題,例如中國式過馬路,游客的到此一游,公路的亂加塞,亂扔垃圾,闖紅燈等等。歸根結底產生大部分問題的原因是我們缺少一種規則意識。
提問2:什么是規則?
預設學生答案:法律,校規,班規等約束體行為的外在要求。
規則是約束體行為的外在要求。
(二)規則與秩序的關系
規則是一種他律,是白紙黑字的法律制度。它更像人性的低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修養。它不像宗教要求你眼高手低,就踏踏實實的告訴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規則的存在有多有用,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看。
1、PPT展示:60年代的新加坡的圖片。
上個世紀60年代的剛剛獨立的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環境臟亂差,人口素質很低,不文明現象屢見不鮮,社會秩序混亂。
學法律出身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發起了反對隨地吐痰、吐口香糖、喂養鴿子的運動,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以及罰款標準。這些禁令推行過程后成效卓著。他說:“我認為一個國家更需要的是規則,而不是民主。”
2、活動:請同學來朗讀新加坡PPT展示的對行為習慣的細致的法律規定。
教師評論:違規者必會收到一張罰單,如果不按時交罰款就會受到法院的傳訊。在新法推行之初,執法是嚴格且毫不留情的,情節嚴重會被處以7天監禁,甚至實施鞭刑。如此重罰之下,誰還敢為了圖一時之快而破壞城市環境呢?
3、經過了半世紀的發展,現在新加坡是一個美麗清潔的島國:無處不見花,無處不披綠,有著花園城市的美稱。
PPT展示:圖文展示現代新加坡的文明現狀。
4、提問:新加坡是如何做到從臟亂差的60年代變為今天的秩序井然的大國?
學生活動:討論
總結:
規則:新加坡是一個“亂世”。要想在這樣的“亂世”中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除了宣傳手段提高國民素質之外,最迅速最有效是制訂詳細具體的禁行規則,明確在新加坡,什么不可以做,做了就要受到什么樣的處罰。重罰之下,必有成效。
習慣:在規則的約束、重罰威脅之下,人們從最開始的不敢亂扔亂丟,漸漸形成了一種不亂扔的行為習慣。行為的慣性、習慣有一種可怕的力量。所有規則會變成公民的生活習慣。
自律:當所有人都能堅持規則之后,所有在我們看來嚴格的規定,于新加坡人來說就會變成生活日常的自我要求。
文明:看不見的內在要求。當大部分人形成規則意識變成內在的精神上的訴求并以之為行為指導之后。現代文明也就由此產生了。
中國現代社會如果實現了新加坡式的行為的自我約束,文明成了中國公民精神內核后,中國必然會走向社會秩序的完善。
(三)我們如何達到文明?
一、個人行為文明
我們看到新加坡的公民在規則的規范下,實現了個人行為的文明。學校是我們生活的小社會也有事無巨細的規則,比如班規,校規。規則規范了大多數人的行為,但我們依舊能看到了校園里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PPT展示:校園生活不文明的現象:插隊,不交作業,上課睡覺,不穿校服,校服上胡亂涂鴉等等。
學生活動:用接龍方式讓學生來承諾個人文明。“我承諾我會不做什么違規的行為。我承諾,我自律。”
總結:今天一個不守規矩的學生,明天又如何成為一個守規則的公民?今天我們用行動來捍衛規則,明天我們的社會形成有一個讓所有公民都受益的文明社會。
二、社會氛圍文明
展示PPT:昨天是十一長假首日,假日游客突破百萬人次。昨天,來自全國各地的7萬多名群眾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昨天從北京環衛集團獲悉,今年升旗現場的垃圾量明顯減少,游客不但主動將垃圾扔進果皮箱,有的還自備垃圾袋,幾乎是“人走地凈”。
提問:我們個人行為是如何改變社會文明的?
總結:每個人都遵守不亂扔垃圾的規則,我們從所隱身的集體中抽身出來,恢復成獨立、完整并需要為自己的一舉一動負責的個人,并力所能及的影響身邊的一群人。沒有一滴水會認為自己造成洪災,也沒有一滴水會認為自己能變成大海。
當每一個“你”做到遵守規則,那將有無數個“你們”共同構成一個社會的文明。
三、國家意識形態文明
總結:我們每個未來公民都能在社會生活中做到:過馬路要走人行道,過人行道要看紅綠燈,走路要靠右,乘車要排隊,不能隨地吐痰丟煙蒂,開車不能隨便變道、加塞、鳴喇叭、打手機,不能往窗外丟東西,在高速上不能占用應急車道等等規則,文明并沒有想象的高大上,也沒有想象的困難,遙遠。就是遵守生活細節中的點點滴滴的規則。我們就能實現良好社會秩序的構建。
事在人為,未來中國的分量和質量,就在各位的手上。最后,我想將一位學者的話送給親愛的同學們——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你守規則,便能推動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實現社會良好秩序的形成。
參考資料
(1)2021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綜述。
(2)習近平總書記八論“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