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喜
摘要: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和枯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使用一定的策略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不僅可以使數學知識更加直觀、生動,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并能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基與此,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深度融合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前言: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時深度融合信息技術,不僅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直觀,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主動參與到數學課的教學中。基于此,教師應在數學課堂的不同環節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并為學生創建逼真的教學情境,讓信息技術這座橋梁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樂于探索數學知識,并且越來越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
一、通過多媒體拉近數學與學生距離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的邏輯能力正處在萌芽時期,對于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難免會出現掌握不好的情況。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依據教學內容,在數學課上應用多媒體把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思路清晰,從而使學生靈活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
比如,在《數學廣角——找次品》的數學知識授課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將教學內容轉換成圖片的形式,并在利用信息技術將文字和數字體現在圖片上。首先,教師需要先讓學生在大腦中清晰認識什么是“次品”,并同步為學生播放圖片。教師可以對學生講:“同學們,小亮同學手里有4瓶彩虹糖,其中有一瓶里少了5顆,那么這瓶就是次品。”使學生的思路清晰,并懂得次品的基本概念:“和正常質量不同的物品,即為次品。”之后,教師再提問學生:“同學們,有3瓶維生素,其中一瓶維生素少了10片,假如讓你找到這個次品,你會用什么方法呢?”一些學生會回答教師:“數一數就知道了。”教師又說:“不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生便會較難回答教師的問題。此時,教師就可以播放不同稱量工具的圖片讓學生觀看,并提出問題:“同學們,次品的數量變少了,那么它的重量會不會也變少了呢?”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有效拓展,并回答教師:“可以直接用稱,次品的重量會輕。”促使學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學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教學內容留有較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會使數學知識的難度降低,使學生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
二、結合多媒體創建趣味故事情境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采用灌輸式授課方式,往往會使學生感到非常乏味無趣,使數學課的氣氛過于沉悶。基與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從學生的感受出發,有效應用多媒體來創建故事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數學課堂上,并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比如,在《倍的認識》這節數學課上,教師在課前準備好有關小兔子和胡蘿卜、白蘿卜和紅蘿卜相關的圖片。課程開始,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可愛的小兔子嗎?”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喜歡小動物,學生便會回答教師:“喜歡。”教師又問:“那你們知道,可愛的小兔子都喜歡吃什么嗎?”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生活閱歷較少,并且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會有一部分學生回答教師:“喜歡吃蘿卜。”接下來,教師便可以導入小兔子的故事,為學生創建情境:“秋天到了,小兔子種植的各種蘿卜收獲了,有白蘿卜、紅蘿卜和胡蘿卜。并且,每種蘿卜的數量都各不相同,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收獲的各種蘿卜都有多少好嗎?”此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課前準備的小兔子和蘿卜的圖片。接著,教師再播放有三種蘿卜數量和圖案的圖片,圖片上有胡蘿卜3根、紅蘿卜6根、白蘿卜9根。同時,教師需要教導學生查看清楚各種蘿卜的數量是多少。然后,教師再提問:“同學們,胡蘿卜有幾根呢?”學生回答:“3根。”教師又問:“紅蘿卜有幾根呢?”學生回答:“有6根。”緊接著教師便可以提問:“那紅蘿卜里有幾個3根呢?”學生便會進行思考并回答:“有2個3根。”此時,教師再引入“倍”的概念,就可以使學生很容易掌握這部分數學知識。因此,教師結合多媒體創建趣味故事情境,不僅可以使的熱情和興趣更濃厚,注意力充分集中,還可以使學生感覺數學知識不再枯燥,進而積極投入數學知識的學習中。
三、運用信息技術變換練習形式
小學數學教師除了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為學生創建故事情境,還可以在學生進行練習時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將練習題轉換成有趣的數學游戲,使學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比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數學課上,教師首先引用簡單的例子讓學生鞏固整數加、減法的知識。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小紅媽媽拿了一根繩子,并用剪刀將繩子剪成了兩段,其中一段繩子長79厘米,另一段繩子長25厘米,請計算這根繩子一共有多少厘米?較長段的繩子比較短的繩子又長出多少厘米呢?”引導學生復習兩位數的加減法。當學生準確計算出答案:“繩子共長104厘米,兩根繩子相差54厘米。”之后,教師再導入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就會使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后,教師就可以通過電腦答題闖關的游戲方式,來幫助學生去鞏固所學的知識。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明,闖關游戲的內容:“一共有三關,第一關有10道題;第二關有20道題;第三關有30道題。每道題都是選擇題,答案正確電腦上就會出現一雙小手并有掌聲出現,選擇錯誤就會出現‘再接再厲’的提示。同等時間內,哪名同學答題的準確率越高即為獲勝,會得到相應的物質獎勵。”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積極投入到練習中,并有效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結: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開創有新意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能有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制作生動、逼真的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和簡單。同時,需要教師依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建不同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數學的新鮮感。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元素,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還能使數學教學更具有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董斌.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學周刊,2021(33):131-132.
[2]胡斌年.小學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整合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