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潔
(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上海 201600)
腦血管病包括腦卒中及外周動脈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中常見的發病類型[1]。腦血管疾病和冠心病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來,盡管由其引起的疾病死亡率在全球范圍內有所下降,但該病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腦血管疾病通常發病并迅速,預防困難,目前主要的診斷方法為經皮股動脈穿刺全腦血管造影術(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3]。近年來,隨著DSA 的應用,對于腦血管疾病包括腦瘤及顱內動脈瘤等的檢出率明顯提高[4]。但由于多數患者對全腦血管造影技術缺乏了解,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7]。有研究[8]表明,針對腦血管造影術患者進行相關臨床護理及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人文關懷聯合健康教育對腦血管造影術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及抑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腦血管疾病患者11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5例。干預組男27 例,女28 例;年齡23~78 歲,平均(49.21±5.46)歲。對照組男26 例,女29 例;年齡26~75 歲,平均(47.21±7.46)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DSA 診斷標準;認知功能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精神疾病并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者;意識不清無認知能力者。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指導,以基礎的術前護理及相關手術知識宣講為主,并進行圍手術期相關注意事項的指導。
干預組進行人文關懷聯合健康教育指導,人文關懷:①患者就診時,護士需耐心與患者交流,交流時記錄患者具體情況,耐心詢問焦慮原因,患者對DSA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及患者的情緒;②了解患者具體情況后,根據每例患者的病癥及焦慮程度進行DSA 相關知識的普及,講解過程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并同時安撫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語氣緩和,鼓勵患者消除不良情緒;③術后保持治療環境的干凈和整潔,每天關心患者,耐心詢問患者術后病情及心理狀況,通過語言、表情及肢體語言等鼓勵患者,當患者積極配合,病情恢復良好時,應給予鼓勵,緩解其不良情緒;④圍手術期發現問題時需積極反饋,醫護人員共同商討調整治療方案,并及時解決問題。
健康教育:采用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講述DSA 相關知識;通過印制DSA 相關知識宣傳畫冊;制作動畫短視頻進行DSA相關知識播放講解;組織患者交流會,并由已康復的患者講解普及DSA 圍手術期的注意事項。主要講述內容以DSA 相關知識、圍手術期注意事項及預后,腦血管疾病發病原因、特點、檢查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常用治療方法及方案等為主。分別于DSA 術前1天、手術當天及術后3天進行調查,圍手術期均進行心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焦慮及抑郁狀態,評分越高則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9]。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具體情況。比較兩組干預后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滿分100分,>60分為依從性好,滿意度高;≤60分表示依從性差,滿意度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 和SDS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 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SAS 和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對照組干預組例數55 55 SAS干預前55.12±4.02 53.09±3.07 SDS干預前56.07±4.19 54.17±3.74干預后55.97±3.22 33.47±4.51a干預后54.67±3.20 32.17±2.68a
2.2 兩組干預后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n(%)]
2.3 兩干預前后具體情況比較 干預后,兩組不了解DSA知識、擔心治療方法、擔心手術過程、擔心后遺癥、擔心疼痛問題占比均明顯低于干預前,且干預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具體情況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近年來,隨著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提高,DSA已成為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斷的主要檢查方式,也是神經外科的介入治療的基礎[10]。但患者易對手術產生擔憂、焦慮等情緒,如不及時護理疏導可能會影響患者預后[11-13]。
人文關懷護理常與健康教育聯合使用,其強調以患者為中心,要求醫護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患者需求,通過人文關懷緩解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的焦慮及抑郁情緒,健康教育則可幫助患者進一步了解疾病知識,改善患者依存性及自我管理。因此,為了避免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對疾病預后的影響,DSA 圍手術期也需相關的配套護理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兩組SAS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SAS 和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人文關懷護理配合健康教能顯著改善DSA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及抑郁情緒,同時,與常規護理相比,人文關懷護理的患者依存性及滿意度顯著提高。分析原因為,多數患者對DSA相關知識不了解,易對手術過程中疼痛問題及術后后遺癥等問題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導致患者出現焦慮及抑郁情緒。本研究結果表明,94.21%的患者對DSA 相關知識不了解,患者擔心的問題其中以術后后遺癥占比最高,其次治療方法及疼痛問題也是患者較為擔憂的主要問題,而在經過人文關懷式護理及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知識講解后,患者對DSA知識包括手術過程、治療方法、疼痛問題及后遺癥等均顯著改善。
人文關懷聯合健康教育應用于腦血管造影術圍手術期患者中,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