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沈陽急救中心,遼寧 沈陽 110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CHD)簡稱冠心病,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與致死率,多發于老年群體,且其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流行病學顯示,伴多種代謝紊亂疾病如肥胖、血脂異常、高胰島素血脂等,可構成代謝綜合征(MS)[1]。有研究[2]證實,CHD合并MS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性明顯高于單純CHD,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老年CHD患者合并MS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旨在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CH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57例,女43例;年齡61~85歲,平均(70.42±5.13)歲;病程2~16年,平均(6.49±2.38)年。納入標準:符合《美國和歐洲穩定性冠心病診治指南》[3]中診斷標準;均經臨床診斷、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確診;年齡≥60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甲狀腺疾病引起的代謝紊亂者;急性、終末期危重癥疾病者;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礙或認知障礙者。
1.2 方法 參照《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4]中有關MS 診斷標準:①腹部肥胖或超重,女性腰圍>85 cm,男性腰圍>90 cm;②糖代謝異常,空腹血糖(FPG)≥6.1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 PBG)≥7.8 mmol/L,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③脂代謝異常,三酰甘油(TG)≥1.70 mmol/L;④高血壓:血壓(BP)≥140/90 mmHg。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將患者分為CHD 合并MS 組與單純CHD 組,由臨床醫師和護士共同觀察、檢測兩組患者臨床特征,并設計調查問卷。以詢問病史、生化檢查及冠脈造影等方式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實驗室指標等。①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病史、體重指數(BMI)、吸煙史。②實驗室相關指標:采用血壓儀測量患者收縮壓(SBP)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經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FPG水平;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市瀚德標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測定總膽固醇(TC)、TG水平;經可凝固蛋白法測定纖維蛋白原(FIB)水平;經直接測定法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經尿酸酶法測定血尿酸(UA)水平;經免疫比濁法測定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利用冠脈造影檢查患者冠脈血管狹窄情況,血管狹窄程度判斷標準:輕度狹窄,直徑狹窄<50%;中度狹窄,狹窄程度為50%~70%;重度狹窄:狹窄程度>7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作為自變量,將是否合并MS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特征 200例患者中,單純CHD患者90例,臨床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變;CHD 合并MS患者110例,除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臨床表現外,還存在體型肥胖、糖耐量異常、血脂異常、高胰島素血癥以及冠脈病變程度嚴重等特征。
2.2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兩組BMI、吸煙史、SBP、FPG、TC、TG、FIB、hs-CRP、冠脈病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單因素分析[n(%)]
2.3 多因素分析 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BMI、吸煙史、SBP、FPG、TC、TG、FIB、hs-CRP、冠脈病變程度是老年CHD合并MS患者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多因素分析
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我國MS發病率逐年遞增,又因老年患者屬于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高發群體,合并MS后心血管事件風險進一步增高,其致殘率、致死率也進一步升高。因此,深入分析合并MS的老年CHD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影響因素,對預防血管病變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純CHD患者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和心肌梗死;CHD合并MS患者除心絞痛、心肌梗死等臨床表現外,還存在糖耐量異常、高胰島素血癥、血脂異常、體型肥胖、冠脈病變程度嚴重等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MI、吸煙史、SBP、FPG、TC、TG、FIB、hs-CRP、冠脈病變程度是老年CHD合并MS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MS的基礎代謝異常為胰島素抵抗(IR),與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代謝異常及血液高凝狀態相關,可促使巨噬細胞吞噬被氧化的脂質形成泡沫細胞,而其可與纖維組織在血管內皮下形成脂質條紋,造成粥樣硬化班,增加血管壁厚度,導致管腔狹窄,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5];血液呈高凝狀態,可抑制纖溶系統,導致脂質沉積、血栓形成,平滑肌纖維基質成分增殖,進而發展為動脈粥樣硬化[6];胰島素水平過高,可增加TC、TG,降低HDL-C,促使斑塊形成加快[7];而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增強機體氧化應激反應,使血管內皮功能受損,血管彈性下降,收縮功能減弱,導致血管痙攣,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8];因此,提示高血壓、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異常、血液高凝狀態均是老年CHD合并MS的危險因素。另外,有研究[9]指出,CHD合并MS患者較單純CHD患者冠脈病變更加嚴重,分析原因為,MS能加快冠脈硬化的進展,不僅有各危險因素的危險性,也有乘積效應,使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呈幾何數量升高。而吸煙則會影響人體全身血管與血液系統,如加速動脈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粘附,增加血栓形成,提高LDL-C水平,降低HDL-C含量,及升高FIB水平等,從而使老年C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增高,提示長期吸煙是老年CHD患者合并MS的重要危險因素[10]。因此,針對上述類型的患者,在予以基礎治療的同時,應鼓勵其戒煙,加強運動鍛煉、合理調整飲食,降低MS發病率,從而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綜上所述,吸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脈病變程度是CHD 合并MS 的危險因素,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鼓勵患者戒煙。加強運動鍛煉,合理膳食,對降低CHD合并MS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