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但仍存在平臺壟斷日趨嚴重、數據安全隱患凸顯、數字鴻溝呈擴大、國際化發展水平不高等諸多問題。歐盟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數字經濟相關政策文件,在一體化數字經濟市場、數據治理、創新與監管、歐盟模式推廣等方面頒布了一系列舉措,引領全球數字經濟規范和發展。本文對歐盟近些年來數字經濟領域相關政策文件進行梳理,總結其主要特點,以期為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字監管?歐盟
近些年來,歐盟數字經濟發展迅猛,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在《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的數字經濟統計中,歐洲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的占比達到379%,僅次于美洲;歐盟中的德國2019年數字經濟體量位列第三,規模超2萬億美元,英國?《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于2020年12月31日晚11時(北京時間2021年1月1日7時)正式生效,意味著英國徹底脫歐,這里我們認為2019年英國還正式脫離歐盟。、法國位列第五和第六,規模超1萬億美元。雖然歐盟數字經濟體量不如美國、中國,但其在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政府監管方面卻引領全球,其中的不少新觀點、新理念、新思路對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2020年數字經濟規模達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但平臺壟斷制約創新、數據安全隱患凸顯、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國際化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仍然制約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平臺壟斷日趨嚴重,制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目前,社交平臺、搜索引擎、視頻運營等部分領域由少數巨頭占主導地位,嚴重影響數字經濟各領域的創新發展,完善的法律制度及現有法律規章落地實施等仍需進一步加強。其次,數據安全隱患凸顯,與國際先進技術存在差距。部分互聯網企業重發展輕安全、重建設輕防護,忽視對大數據安全的研發投入和技術接入,數據處理缺乏防護,存在嚴重技術安全隱患。第三,數字鴻溝呈擴大趨勢,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我國地區間、群體間數字鴻溝、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現象仍然存在并呈擴大趨勢,數字企業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大城市,未來數字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拉大地區間的經濟差距。第四,國際化發展水平不高,國際合作有待加強。盡管我國已涌現出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市值或估值超千億美元的互聯網企業,但總體上看,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市場主要是在國內,國際業務比重低,合作模式較為單一。
二、歐盟數字化戰略主要特點
歐盟數字化戰略的主要目標是打通成員國之間的數字壁壘,實現地區內的整體數字化轉型。自2015年以來,歐盟連續發布《數字化單一市場戰略》《塑造歐洲的數字未來》《歐洲數據戰略》等文件,意欲在戰略上,強調以人為本、服務公民,構建歐盟一體化數字經濟市場;在技術上,推動技術主權,以制度和科技創新提升歐盟整體數據治理能力;在監管上,為互聯網巨頭們劃定紅線,強調市場監管的公平公正,平衡創新發展與市場監管的關系;在合作上,與其他國家構建多渠道的合作溝通機制,推廣數據經濟的“歐盟模式”。
(一)構建歐盟一體化數字經濟市場
首先,歐盟希望打破成員國間的地域、制度邊界,促進數字產品和服務的地區間流動。歐盟《數字化單一市場戰略》提出讓商品、人員、服務、資本和數據在歐盟內部自由流動,為個人和企業提供更好的數字產品和服務,包括出臺措施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提供速度更快、價格更實惠的包裹遞送服務,打破地域界限,改變同種商品不同成員國不同價格的現狀,改革版權保護法,推動提供跨境電視服務等。其次,創造有利于歐盟數字經濟統一協調發展的有利環境。全面改革歐盟電信領域規章制度。重新審查視聽媒體組織框架以適應時代需求。全方位分析評估搜索引擎、社交媒體、應用商店等在線平臺的作用,加強數字化服務領域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個人數據等。第三,最大化激發歐盟數字經濟的增長潛力。歐盟提出“歐洲數據自由流動計劃”,推動歐盟范圍的數據資源自由流動,在電子醫療、交通規劃等對單一數字市場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推動建立統一標準和互通功能,構建包容性的數字化社會,為民眾分享互聯網發展紅利。
(二)以制度和技術提升數據治理能力
首先,形成歐盟內部統一的數據治理框架。《歐洲數據戰略》明確提出采用試驗、迭代等敏捷的數據治理方式,建立歐盟內部跨部門的數據獲取與利用治理框架,加強歐盟內部的數據監管能力。通過出臺《開放數據指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克服歐盟內部長期存在的市場分散問題。圍繞數據治理框架任務,提出了為歐盟數據空間管理和高價值數據采集立法等一系列行動計劃。其次,提出“技術主權”的概念,確保歐盟對高新技術和基礎設施等研發、部署、應用具備自主可控能力。《歐洲數據戰略》提出加大數據領域的投資,構建歐洲統一的云計算基礎設施Gaia-X,提高數據中心和邊緣設備的計算能力,增強歐洲在數據儲存、處理、利用和兼容方面的技術能力和設施建設,資助探索個人數據利用的最佳實踐路徑。第三,尊重并強化個人數據權利,保護個人數據安全。《歐洲數據戰略》提出尊重并強化個人數據權利,加強數據專業人才建設,扶持中小企業數據創新能力。《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簡稱GDPR)為個人賦予數據的可遷移性、可攜帶等權利,并提供相應的工具和手段以實現個人對數據的控制和自助處理能力。
(三)創新發展與市場監管齊頭并進
首先,建立以投資為導向的“卓越生態系統”和以監管為導向的“可信生態系統”。歐盟《人工智能白皮書》提出構建卓越、可信的人工智能體系框架,即“卓越生態系統”和“可信生態系統”,其中卓越生態系統側重從投資政策的角度促進歐盟人工智能核心競爭力,而可信生態系統側重從監管的角度建立可信的監管機制。其次,建立分級分類的風險監管體系,實現創新發展與市場監管的平衡。比如對于高風險行業,如使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遠程生物識別或監控等,需要滿足法律規范的強制性要求;而對于非高風險行業或非特定高風險行為,企業可自愿適用強制性要求,政府也優先為滿足這些要求、贏得用戶信任的企業頒布認證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