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我國人口收縮現象日趨明顯。本文利用GIS技術結合數理統計方法,對2000年以來安徽省縣域戶籍人口收縮空間格局演變及收縮類型進行詳細分析。研究發現:安徽省縣域人口收縮城市空間分布呈現“S”型布局,整體呈現“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分布,且人口增長與人口收縮交叉分布,呈現“核心—邊緣”態勢,人口增長與人口收縮地區均呈連續性分布。區域發展不均衡、資源枯竭、邊界城市收縮為主要收縮類型。
關鍵詞:安徽省?人口收縮?空間特征?收縮類型
20世紀以來,人口收縮現象在全世界呈現擴散趨勢,逐漸成為全球性問題。我國隨著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及生育水平的持續下降,人口收縮的現象也日漸明顯。不可否認的是人口收縮的出現在社會經濟活力、社會保障、資源環境、土地利用等方面均會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人口收縮帶來的人口轉變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口的空間布局。當前收縮城市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城市層面,多關注城市和農村,而我國快速城鎮化過程中人口收縮現象不僅存在于城市和農村,在更大的縣域和市域尺度上同樣存在。有研究表明長三角地區有1/2的市縣區出現局部人口收縮,而安徽省作為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近年來經濟飛速發展且擁有較多流動人口的重要地區,其人口收縮現象出現及發展演變對我國人口收縮現象有著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本文重點關注21世紀以來安徽省縣域戶籍人口數量動態變化過程,并著重研究其時空變化軌跡,探究安徽省縣域人口城市收縮情況,以期了解縣域人口收縮現象發展演變情況。借此豐富收縮城市研究案例,并為未來安徽及周邊地區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文獻綜述
人口收縮起源于德國東部地區,20世紀90年代東德出現嚴重的城市人口收縮現象,引起世界關注,此后人口收縮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當前關于人口收縮的定義,學界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現有研究從不同的方面或角度進行了界定,但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城市人口規模的持續縮減,國際收縮城市研究網絡(SCIRN)對收縮城市的定義為“擁有至少1萬居民,在超過2年的時間內大部分地區經歷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經歷以某種結構性危機為特征的經濟轉型的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當前最普遍的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對人口收縮進行定義,即人口收縮是一定時期內(如五年)一個區域總人口(或勞動力、家庭)在數量上出現下降的現象。由此可見,人口收縮是一個持續性現象,是一定時間段內出現的人口持續減少,短期內一年兩年內的人口減少并非為嚴格的人口收縮。
近年來,盡管全球范圍內人口總量仍然保持增長的趨勢,但其增長速度已經明顯放緩。經相關調查研究發現世界范圍內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城市中,約有1/4正處于人口收縮狀態。在國家尺度上,除了非洲和中東的部分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率還在上升外,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增長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且下降幅度在01%—49%之間。1990—2010年間,歐洲地區約20%的城市深陷人口收縮困境,如英國、意大利、波蘭、希臘等國家的老工業城市。更有相關研究發現葡萄牙的東部、法國的中部、德國的東北部、西班牙、芬蘭、挪威等區域城市人口收縮最為明顯。可見,人口收縮現象無處不在,收縮范圍正在全球蔓延。
目前,我國總人口還處于增長狀態,這是由于20世紀下半葉人口內在自然增長率為正值所累積的正增長慣性仍在發揮作用,因此當前的中國人口增長被認為是人口慣性導致的慣性增長,但我國已經處于由增長轉向負增長的關鍵時期。雖然總人口仍舊表現為外在的增長狀態,但部分局部區域已經顯露出人口收縮的嚴峻趨勢。王露等以分縣作為研究單元對2000—2010年人口密度的變化進行分析,發現我國人口密度降低的縣級單元,主要分布于湖北、安徽、河南、江蘇北部、重慶、四川東部等地區;戚偉等的研究中認為人口負增長區在東北和“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呈擴張的特征;封志明等對京津冀的研究發現,盡管京津冀以人口增長為主,但仍存在一些人口減少的區域,人口減少的縣域單元比例約為20%。
在此背景下,學界開始嘗試從不同的時空尺度、量化指標分析國內收縮城市的空間分布、收縮程度、影響因素等。多利用城市尺度人口、勞動力、經濟增長、空間擴張和財政狀況等數據,建立綜合指標體系測度城市收縮程度。如龍瀛等利用城市尺度的人口密度變化將收縮城市類型分為資源型收縮城市、工業衰落型收縮城市、欠發達地區人口、遷移型收縮城市、行政區劃調整型收縮城市四個類型;周愷將其分為空心衰減型、資源枯竭型與中心襲奪型三類;杜志威等將其分為無收縮、片段收縮、持續收縮三類。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國內有關人口收縮城市的研究發展迅速,但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許多問題。一是人口維度的收縮指標過于單一,僅僅以兩個時間點的人口規模或者人口密度變化不能全面反映人口的流動,尤其不能表現定義中人口流失的持續性;二是對人口收縮問題重視不夠,現有研究多集中于城市和鄉鎮中,但我國縣域及市域人口收縮情況也十分嚴重;三是對區域性人口收縮研究多集中于東北地區等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城市,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地區也存在人口收縮情況。
本文選取安徽省共計105個縣域城市為研究對象,通過整理分析歷年統計年鑒數據,對2000年后,安徽省戶籍人口數時空變化軌跡做相關研究,多角度多維度識別收縮類型,以期為人口收縮城市研究提供多視角新案例,為未來城市發展規劃及方向提供參考。
二、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域概況
安徽省地處我國華東地區,屬東部經濟區,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業基地。2018年全省戶籍人口708289萬人,生產總值300068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47712元,GDP與人均GDP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三省一市中均居于末位數據來源: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2019年統計年鑒。本文以縣級行政單元來界定城市,全省下轄105個縣級區劃為本文的全部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