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閣,李 華
(新疆阿克蘇地區林草局,新疆 阿克蘇 843000)
阿克蘇地區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其氣候宜人、地勢平坦,擁有廣闊的草原資源。草原質量對當地牧民的生活、生產以及國民經濟而言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受一些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的影響,阿克蘇草原的生態環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壞,出現了草原退化問題,對當地牧民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研究和探討阿克蘇草原退化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對策非常必要。
草原退化是阿克蘇草原長期存在的問題,據統計數據,2014年該地區草原面積達12.34萬hm2,約占可利用草地面積的1/5(64.82萬hm2)。草原面積的退化引起了實際載畜量的銳減,據統計數據,該地區春秋牧場、夏牧場、冬牧場的實際載畜量在2015年達到最低值,如表1所示。

表1 阿克蘇草原理論載畜量和實際載畜量
可以看出,阿克蘇草原的載畜量有大幅度下降,這使得草畜矛盾非常突出,再加之過度放牧行為的危害,引起了更大范圍的草原退化。
2.2.1 自然因素
阿克蘇草原地區的自然條件非常復雜,生態環境很不穩定,在牧草生長的季節雨水分布不均,加之近年來全球氣候逐漸變暖,造成區域氣溫明顯上升,進一步增加了阿克蘇草原的干燥程度,加大了草原發生火災的風險,也會延長植被返青的時間,從而加速了草原植被的退化程度[1]。根據自治區氣象局的相關數據,自治區的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0.27 ℃,降水量增幅為0.67 mm/年。
學術界普遍認為單純自然因素對草地退化的影響是很小的,人為的破壞性開發才是引起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2.2.2 人為因素
人為活動是造成阿克蘇草原退化的一項重要原因,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當地違背生態規律、自然法則進行大規模草原開墾活動,導致草原出現嚴重退化現象,部分草原甚至出現了荒漠化現象[2]。據統計,阿克蘇地區2008年開墾的草原面積約為6.27 hm2,采礦毀壞草原面積約4.67 hm2。
(2)近幾年來新疆牧區的牲畜數量連年增多,部分地域的牲畜數量嚴重超過了草原的承載能力,加之實行草畜承包到戶政策后,定居下來的牧民以定居放牧的方式替代了季節性輪牧,導致草原長期無法恢復[3,4]。據統計,阿克蘇地區的實際載畜量已超出了理論載畜量,草畜矛盾非常突出。
全面推行林長制,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統籌推進林草資源保護的主體責任,切實履行好草原資源保護的屬地責任,突出草的地位和作用,分級設立林(草)長,強化草原資源保護,正確處理草原資源保護和科學合理利用的關系,以破解當前影響制約草原管理工作開展的難題和瓶頸,守住草原生態安全的邊界。
3.2.1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
(1)嚴格落實各項放牧制度,明確限定牲畜在什么時間進入和退出各草場,堅決防止牲畜提前進入季節草場或逾期滯留季節草場的行為[5]。另外,要以夏季、秋季草場利用為重點,禁止在春天牧草返青時進行放牧,尤其是禁止在此時定居放牧,要給牧草生長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6]。
(2)在明確規定季節牧場的始牧期、終牧期的前提下,注重改良牲畜品種,通過提高牧草供給水平來提高牲畜的商品率和出欄率[7]。另外,對于冬季條件差的草場或秋季、春季超載的草場,可以學習借鑒昭蘇種馬場的做法,在對草場生產力進行監測的基礎上,嘗試更換草地,也就是對春秋草場、冬草場進行更換[8]。
(3)堅決實行以草定畜,根據草原的承載水平對牲畜數量進行科學劃定,使牲畜數量和草場的生產力基本處在相對平衡穩定的狀態,以保持草場的利用率和自然恢復能力[9]。草原具有自動更新的能力,在科學利用、正常演替的情況下能永續利用,但若超強度利用或人為進行破壞則會導致草場出現退化現象,嚴重的還會遭到不可挽回的生態破壞,甚至永久失去放牧利用價值[10]。所以,要高度重視對草場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以草原生態狀況、草原生態災害、草原生產能力等為核心的草原監測預警體系[11]。
3.2.2 重視對退化草地的建設和改良
在確保農耕者基本口糧的前提下,大力推行“種草種樹、退耕還牧”政策,阻止風沙南移。對于已出現退化現象的草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實行標本兼治的改良方式,即采取松耙、補播、封育、化學除莠、灌溉等多種措施,恢復草地的生產能力[12]。針對嚴重退化、無法恢復或需較長時間恢復的草地,應有計劃地進行翻耕,建立人工飼草料地,實行養種結合,擴大飼草料種植面積,增強載畜能力[13]。第二,實行草場分戶承包責任制,在較長時間內將草地的使用權固定下來,明確劃定草地邊界,分草地到戶,合理確定載畜量,堅決禁止超載過牧[14]。第三,倡導發展季節畜牧業,有效緩解冷季出現的草畜矛盾,針對牲畜過多的牧民,引導他們適量銷售,以增加收入、加快周轉,實現脫貧致富[15,16]。
3.2.3 完善草原基礎設施
強化對改良草地、飼草料基地、牧區和人工草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修建草原圍欄、水利工程等[17]。在具備灌溉條件、水熱條件良好的地段搭建牲畜越冬基地、暖棚、牧民定居點等,并結合農藝、生物、工程等技術,強化對草料棚、青貯窖、定居點棚圈等設施的利用,改善飼草料加工基地條件,推行牲畜機械化轉場,逐步實現牲畜標準化養殖,提高牧民的收入[18]。
3.2.4 加強草原生態治理
加強和鞏固阿克蘇地區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及修復,統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緊區域內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通過“兩河一區三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阿克蘇艾西曼湖區域生態修復及荒漠化治理工程”“阿克蘇地區生態綠化工程”和“塔里木盆地北緣防沙治沙工程”推進區域草原環境的修復,利用阿克蘇市、溫宿縣的再生水資源及季節性生態水資源,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通過人工灌溉措施,營造以生態防護林為主,以果林、用材林、種子棉為輔的荒漠化治理工程,實現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1)通過多種渠道深層次、大范圍地宣傳有關草原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當地群眾尤其是牧民的防火意識、法治意識,規范生活、生產用火,堅決避免火災隱患[19]。
(2)對草原實行依法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草原。對于擅自破壞、開墾草原的行為,應嚴格追究有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給予嚴厲處罰,并責令其限期退耕還牧,種樹種草,恢復植被[20]。
(3)強化草原滅火防火工作。堅持“以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原則,加大資金投入,構建草原防火體系,加強草原火情監測和信息傳遞工作;嚴格落實縣、鄉、村、個人4級防火責任制度,劃片承包、責任到人,增強防火意識和責任心[21];強化值班巡邏制度,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
阿克蘇草原退化會嚴重影響和制約當地畜牧業的發展,給廣大牧民的收入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對阿克蘇草原退化的治理工作,以應用天然草場為重點,不斷平衡草畜之間的矛盾,提升天然草場的生產能力。另外,還應加強對草原資源的保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有效破解人為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草原退化問題,盡快恢復草原的生態功能,助推新疆地區實現社會經濟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