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余海忠,黃升謀
(湖北文理學院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41053)
校企合作是將高校理論教學優勢和企業實踐教學優勢結合起來,學生將學校所學理論知識和企業需求結合起來,建立“校地共建,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方式[1]。因此,人們對校企合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2~5]。
化工行業流程型性強,各生產環節相互依存,生產能耗、物耗相對獨立,技術創新快,設備更新頻繁。為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化工行業人才需求,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必需實行校企合作,根據化工行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2004年,湖北文理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鄂西化工廠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2017年正式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根據筆者多年與鄂西化工廠校企合作的實踐經驗以及理論研究,提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及合作途徑。為進一步完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提供依據。
課程設置是校企合作順利進行的基本環節。只有設置合理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化工產業需要的人才[6]。我國現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設置與化工產業人才需求脫節,因此,設置校企融通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結合課程體系刻不容緩。
2017年,湖北文理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與鄂西化工廠正式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根據校企合作的需要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和優化,設置滿足學生的共性發展和專業要求的必修課和適應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選修課[7]。其中,必修課包括通識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實踐必修課和創新創業必修課。選修課包括通識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選修課、創新創業選修課和企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包括專業基礎課《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和專業主干課《化工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和《化工熱力學》,主要由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在學校課堂講授;專業選修課包括專業方向課《化學工藝學》《40萬噸碳四深加工生產工藝》《化工機械儀表》《化工安全和化工過程設計》,主要由企業教師在車間講授;企業選修課《鄂西化工廠主要設備及技術需求》是在以上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鄂西化工廠的特點及技術需求開設的企業方向課,由企業制定教學大綱,企業教師授課,實現理論與工廠實際的結合,為學生畢業后進入合作企業打基礎。
實踐、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校企合作專業建設中作用巨大[9]。根據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教學的特點,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建立了三級實踐教學體系(表1)。

表1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課程設置
第一級為化學化工專業基本實驗,又分為三層次,即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把基礎驗證性實驗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結合起來,把綜合性實驗與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結合起來,把研究性實驗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結合起來,把傳統實驗教學方法與現代網絡式、視頻式和開放式等教學手段結合起來。結果表明:通過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專業知識,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10]。
第二級實踐教學為化工設計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熟悉化工行業的工藝流程和實際操作方法。
第三級實踐教學為畢業論文設計及綜合素質拓展。畢業論文設計以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指導為主,聘請企業教師參與,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讓學生利用企業的生產實驗條件開展畢業論文設計,把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問題與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增強創新創業意識。
校企合作考核是對學生在企業實習基地的實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檢查評價。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考核內容主要有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學習態度(包括出勤率,遵守紀律,服從安排等)、專業技能(設備操作熟練程度,工藝流程熟悉程度等)、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度(包括與人分工合作能力)。每一項考核指標還有具體細化,具體細化指標由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設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指導教師重點考核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學習態度和專業技能,企業指導教師重點考核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創新創業技能以及社會適應度。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定期對學生實習表現進行交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與鄂西化工廠采取校企合作,利用鄂西化工廠生產車間及生產實驗設備等資源作為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教學資源,鄂西化工廠的技術人員作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實踐教學的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實際操作生產設備,節省了設備耗材及人員的支出。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師生在校企合作中可以進一步了解鄂西化工廠生產中的問題,根據鄂西化工廠的技術需求進行針對性的研究,拓廣了科研課題的來源,幫助鄂西化工廠解決技術難題,同時及時把專業的科研成果向鄂西化工廠推廣,使學生盡早了解鄂西化工廠的生產、產品特點,及時向社會宣傳,提高了鄂西化工廠的社會聲譽,提高了鄂西化工廠的產品銷售率。2017年以來,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每年都有3~6名學生直接進入鄂西化工廠工作,滿足鄂西化工廠的人才需求,又提高了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就業率,實現優勢互補。
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與鄂西化工廠聯合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畢業生開始畢業論文設計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提出畢業論文設計的整體思路以及基本要求和規范,讓學生初步的了解畢業設計。鄂西化工廠教師給畢業生介紹企業生產中面臨的技術及管理問題,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提供參考,使畢業論文設計貼近企業生產的需要,企業教師在畢業論文設計實驗操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具體的指導,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開題報告答辯時,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側重理論問題,把握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理論可行性。鄂西化工廠指導教師重點了解學生選題對企業儀器設備的要求,把握學生選題的硬件可行性。畢業論文設計答辯時,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師側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理論依據是否可靠,設計是否合理,結論是否正確;鄂西化工廠指導教師側重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技術是否可行,方法是否得當,實驗數據是否可靠。
湖北文理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機整合,使其在具備化工行業特色的同時,兼顧普通工科專業特點[8],加強了課程的實踐性,同時,對學生實施差異化教育,突出了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擴展了學生專業口徑,拓寬了學生就業面,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和創業率,降低了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支出,幫助鄂西化工廠解決了技術難題,直接幫助鄂西化工廠推銷產品,提高了鄂西化工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美譽度(見表2)。

表2 湖北文理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成果
以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課程體系及合作途徑是學校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在與鄂西化工廠多年校企合作實踐經驗的總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化工專業的特點提出的,在三年的實踐中的確使學生提前認識企業,了解企業需求,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但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校企合作是發展的,有些方面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各學校的特點靈活運用。只有滿足企業和高校的雙方需求才能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