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紅
摘要:典型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班同年級學生相比,由于受到諸多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所作所為困擾著班主任的心理,給班主任帶來無形的精神壓力,同時給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帶來很大的障礙。分析這些學生的心理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開展我們的班級工作。
關鍵詞:典型問題學生 心理 分析
典型問題學生是在同一領域內,一般是在同一班級,同一年級,由于受到成長環境中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認知偏差的影響,出現諸多心理問題,導致思想、認識、行為的異化,這種異化在同班同學中表現出了與普通學生的不同,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長期訓練和行為矯正,方可促進其成長,才能得到健康與發展。行為表現在:首要表現在思想品德方面,其次表現在學習、行為、心理方面。表現為日常行為習慣差、道德感、集體意識淡薄、自私自利、愛占小便宜、自制力差、迷戀網絡、厭煩老師、對學習有抵觸心理、除網絡對其他不感興趣、遲到、早退曠課嚴重、親情淡漠、嬌慣任性、逆反等行為的學生。
在老師的平時教學與管理中,經常會遇到典型問題學生,他們的某些行為,給教學和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給任教老師或者班主任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大阻力和心理困惑。分析這些學生的心理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使教學相長,管理有效。使師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度過美好的時光。
一、高職學校典型問題學生的基本類型
由于長期擔任學校思政工作和學校班主任和輔導員工作。見證著學校的建立發展和不斷壯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體驗到高職學校班主任工作(輔導員)壓力愈來愈大。在多年的實踐中真正的感受到教學與教育管理工作成效取決于對學生的了解和在此基礎上采取的針對性歸因分析和特殊的教育方法。因此,我們要客觀地分析,針對個案研究與把握學生的行為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進行典型個案分析與普遍發展規律研究,解決個案學生的心理輔導與行為矯正,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目前高職學校生源層次不齊的現狀,也是開展思政教育和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的前提。也可以緩解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內心的許多矛盾、沖突、困惑和迷惘。目前高職學生比較突出的典型“問題學生”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迷戀網絡
現在高職學校學生主要來源是高中和中職,高職生源由于在高中學習成績不好,難以升入普通高校、中專生源來自學習動力不足,對學業學習普遍不感興趣的環境,進入高職院校對網絡游戲癡迷不悟,熱衷拼游戲成果,新的游戲層出不窮,興趣無窮無盡。
(二)曠課遲到嚴重,以致于難以完成學業型
上網比上課熱衷,晚上因為玩游戲很晚很晚,影響晚上正常休息、睡眠不足,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起來晚了,有些無法按正常作息時間上課,有些甚至逃課嚴重。
二、典型問題學生案例與心理分析
(一)上網成癮
典型案例:姓名:景某某、男、22歲
家庭背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從初中到高中一個人生活,跟父母缺乏溝通,自述說與父母很疏遠。
性格特征:孤僻
事件:三校生考試進入高職。上課偷偷玩游戲,不注意聽講,不愛學習、跟同學關系冷漠。
1.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缺乏關愛,親情缺失形成自身心理缺陷
針對迷戀網絡的學生以景某某為代表的普遍存在家庭中父母感情不和有矛盾,父母沒有時間去跟孩子進行正常必要交流溝通,缺乏與父母親情的溝通與關懷,孩子們普遍存在悲觀自卑心理而外在表現為玩世不恭的行為,總感覺各方面都不如人,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終日孤獨消沉;同學之間正常的人際交往缺失,獨來獨往。同時,內心存在潛在的仇視封閉心理:由于家庭分裂,父母感情不和,容易使他們產生敵視心理和封閉心理,把對父母的恨轉化為對老師、同學的冷淡,甚至敵視、厭惡他人,他們普遍認為人與人之間無信任和善良可言,只能把自己封閉在游戲世界中,在虛擬世界中德到心理的平衡和安慰,在虛擬世界中才能放松心理,得到快樂與內心的自由。
相反,有的學生走入另一個極端,即封閉自我內心。不跟別人溝通交流,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欲望掩蓋起來,過分自我克制,把父母的不和作為參考,評價人和事,不輕易相信別人。從不表白自己的心跡,給人的印象是性格內向,自戀孤僻心理:由于成長過程中出現不和諧的經歷,有些家庭不和或單親家庭的孩子心靈扭曲,嫉妒心理和自戀心理尤為嚴重。妒忌他人的長處、容不得別人的長處和優點,抱怨別人不重視自己,為表現自己的存在感而不分場合用極端的行為表現自己。
這種學生性格特點多敏感、多疑、孤僻、偏執難容于班集體,同時自身內心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很難跟同學建立起信任和友誼。這樣的學生也許只有通過更多的關懷來消除他們內心的不安與恐懼。
2.情緒控制、情緒管理能力差,缺乏科學的自我情緒疏導、宣泄途徑
這樣的學生多缺乏科學管理自己的情緒,尤其是不良情緒的管控能力。需要合理科學的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利用科學的方法疏導自己的情緒,緩解內心的壓力。
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與管理中分析鑒別特殊個案,通過個別訪談的方式,用共情、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消極情緒。紓解情緒的方法很多,有些人會痛哭一場、有些人找好友傾訴一番、有些人會逛街等等、發泄胸中怨氣。
3.自我意識覺醒,缺乏客觀的自我認知——自尊掩蓋下不為人知的自卑心理
自我認識是心理學上的重要概念之一,指自己對客觀存在的自己的科學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即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自我認知是自己對自己生理、能力等特征的客觀認識;自我評價是在自我認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客觀正確的判斷。自我認識是自我評價的基礎,沒有客觀正確的自我認識,就不會有正確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對個人的心理生活、行為表現以及人在社會中跟其他人的交往而產生的人際關系,都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正確的自我評價使人心理健康、生活愉快、積極樂觀、行為得當、合乎社會規范常態。非客觀的自我認知基礎上的錯誤的自我評價,會使人有諸多心理問題、生活在痛苦中、行為異常、人際關系有障礙,自我評價缺乏理性,常常伴有無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