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文
新的課程改革標準給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指明了具體的改革方向,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加強學習,提升對新課改思想的認識深度和廣度,在新課改思想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教學工作。時代在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定義有了新劃分標準,這就意味著教書育人有了新的標準,教師也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的方式,通過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根據新課改的具體思想,在教學中,要把基礎知識教學和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教學結合起來。實際上,理論加實踐這種方式早有提倡,但是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被長期忽視,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從這個角度加強改革,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輕他們認知和情緒情感等方面的負擔,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在新課改之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改革,筆者認為可以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信息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之下,需要進一步反思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意味著學生主動參與,而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非常關鍵。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運用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知識用更加直觀的形象展示給學生,還可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習具有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不同年級的特點等,采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有多種的選擇和變化。從小學階段來看,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借助直觀的事物和場景來進行。多媒體教學在這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多媒體技術,用動畫圖片等方式,把學生們帶入數學學習的情境中,促進他們對于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個人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使用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讓小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降低學生們在數學學習中認知疲勞和情感阻礙。根據長期的教學經驗和教育教學領域中的研究,數學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并不是教師平時要求的上課端坐或認真做筆記,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習慣,要讓學生們樂觀開朗的積極品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行動力得到積極的培養調動。要給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對知識的使用有思考和體驗。教師可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思考,鼓勵他們在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中得出一定的結論。以這種方式來教授新的知識,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會有一種成就感,認為知識是經過自己探索和思考而得出來的,所以,在理解掌握和今后的使用上都會起到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的獨立人格得到培養,讓他們能夠具備積極堅強的學習品質。
三、善于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如果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還需要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下進行。如果無法讓學生感到自己被教師所接納和關注,那么,他們從精神上會產生緊張和焦慮,會影響他們的思考和參與。
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新課改的思想和理念出發,進一步地把和諧師生關系的建設放到重要的位置。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權利,激發學生們學習的潛能。在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上,每個學生不一樣,有快有慢,理解能力有所差異。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通過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進一步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堂內外與教師互動的細節當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接納和信任,從而能夠更加放松和積極主動的參與,激發出他們更多的潛能。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從新課改的思想和理念中得到更多的啟發和指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要更加富有趣味性,把學生帶入數學生動活潑的實踐中去,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訓練和培養,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滿足和快樂,提高他們數學學習的綜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