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巧玲 劉春花 葉海霞

摘要:目的:研討脊柱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進行持續性護理干涉對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持續性護理,對比倆組入院時和出院三個月后神經功能、生活質量、發生并發癥的幾率。結果?出院以后觀察組病人神經功能、獨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改變平均都好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手術后的并發癥總的產生概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持續性進行護理干涉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能更好的的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及其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的概率。
關鍵詞:連續性護理;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脊髓損傷是受多種因素影響造成脊髓結構和功能上的損傷,導致損傷后既而出現感覺、運動等多方面的功能的受損,讓其沒有活動能力,才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出現。積極的進行搶救才能及時挽回病人生命,但不可避免會對病人的生活質量的降低。怎么才能更好使病人術后恢復,使神經功能的損傷降到最低,協助病人更快回歸社會及家庭已經成為當前臨床醫療人員面對的主要難題[1]。把患者從急性期轉化到穩定期這就需要應用持續性的護理,把病人由醫院轉送到家中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護理措施。該文是研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應用持續性護理干涉對神經功能及其生活質量上的影響。
1 資料及其方式
1.1 一般資料?選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此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3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病人成為對照組,其中男病人22例,女病人8例;年齡36~73歲,平均(54.28±2.31)歲。選擇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此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3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病人成為試驗組,男病人19例,女病人11例;年齡38~74歲,平均(53.46±2.47)歲[2]。其中去除掉依從性較差或沒辦法進行訪問的病人。該項研究討論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允許,病人對本項研究知情同意并在同意書上簽字。對照組和實驗組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擁有對比性。
1.2 試驗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干涉,檢查病人各項生命體征、合理進行飲食及用藥。實驗組采取持續性護理干涉,具體內容:第一,組建持續性護理小組,其中包括3名臨床醫生、3名康復指導醫師、5名骨科高年歷護士組成一個小組,評估病人全身的情況,還有進行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方法[3]。第二,手術前護理:手術前一天對病人進行探望,查看病人病歷,增加與病人之間的溝通,樹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解決病人的心理上的顧慮,告訴病人手術的目的,對病人做好心理的護理,才能讓病人提升手術的配合率。第三,手術中護理:根據手術的要求對病人采取正確的體位,建立靜脈通道,時刻觀察手術中各項的體征指標,和醫生做好配合。第四,術后護理:合理處理好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道的通暢,保證引流管道不受壓、變形,注意查看引流液的顏色及性質,如果發現異常狀況需立即上報醫生;指導病人擺正確體位,定時翻身;制訂合理的飲食方法,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為主,還要選用好消化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避免過飽;制訂相對應的康復訓練,列如生活功能鍛煉、四肢功能鍛煉、認知能力的鍛煉、言語功能鍛煉,根據病人恢復狀況進行適時調整,從被動到主動需要慢慢的過渡期,適而在合理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強度及難度的調整。第五,院后指導:在病人出院之前,要為病人出院后在家制定相對應的訓練計劃,更方便病人在家進行鍛煉,病人出院后要進行定期的回訪,出院后第一次采用進家隨訪的方式,觀察病人的恢復狀態,及時幫助病人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及時制止錯誤的行為,傳授正確的方式[4]。
1.3評價標準?第一,對比倆個小組出院三個月后神經功能和獨立生活質量,應用美國創立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標準進行評價,分值要再0~40分,分數越高表明神經受損越嚴重;應用功能獨立性評價表格(FIM)評價病人的獨立生活能力,總分126分,分數越高說明病人的自己的獨立能力更強。第二,比較倆組出院3個月之后的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評價表格進行評價,合計36個條項,其中包含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程度、心理健康等級、社會適應能力等8個方面,每個方面總分100,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第三,對比對照組和實驗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其中包含刀口的感染、腦脊液外漏等。
1.4 統計學方式?應用SPSS20.0統計學系統,計算資料應用 ()表明,行為t檢查,計算資料以百分數及病例數,行x2檢查,以(P<0.05)為差距劇透統計學意義[5]。
2 結果
2.1?神經功能及獨立生活能力的恢復?實驗組患者出院之后NIHSS評價數值顯然低于對照組,且FIM評價數值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格1.
2.2?生活質量的提高?觀察出院后3個月以后SF-36各方面評價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格2.?[分值,(),n=30]
2.3?并發癥的發生?試驗組方面1人出現傷口感染,褥瘡1人,30人總的并發癥發生概率為6.67%;對照組出現腸道梗阻1人,傷口感染2人,褥瘡4人,總的發生概率為23.4%,實驗組的發生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6]。
總結:根據團隊的討論研究,傳統護理的方式比較受限制,而持續性的護理干涉,能更好的滿足病人的需求。通過文中表格的統計,持續性的護理干涉措施能大大降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的各種功能受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病人通過在術前、術中、術后以及醫院轉到家里的過渡,進行持續有效的護理,更能減少損傷及更好的恢復,降低并發癥的出現。
參考文獻:
[1]常育之.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0,11(22):74-75.
[2]姜曉萍.針對性護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03):55-57.
[3]梁少娟.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運用康復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05):180-181.
[4]羅筱瑋,郭乃銘,徐海濤,李裕標.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7,39(16):2542-2544+2547.
[5]鐘傳弟,殷巧艮,鐘愛紅,勞進娟.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術中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4):1334-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