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幔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內許多金融機構也在這一市場環境中逐漸興起,其中,商業銀行作為最普遍存在的金融機構,卻被許多學者認為是金融體系當中相對脆弱的環節,因而如何處理商業銀行所產生的不良資產便成為廣大業內人士及學者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國政府也在這一范圍當中不斷的去探索、創新及完善,但是在實際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法律缺陷完善當中還是會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不可忽視的是商業銀行在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漏洞,對此則需從法律角度將其缺陷不斷優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穩定發展。文章首先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基本理論及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當中的法律缺陷作出闡述,其次對商業銀行資本證券化法律機制的完善措施展開討論,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法律缺陷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概述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內涵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指的是在金融市場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也就是銀行無法按時并足額的將資金充足,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以后其中的信貸資產存在著不符合安全、流動及效益的情況,這樣連帶著資金也會面臨著風險,如果銀行無法收回貸款,就會被定義為不良的運營狀態,而且從正常的利息上來看也會出現負面效果。非良好經營狀態的銀行資產主要還是因為銀行不良貸款的資產和無法及時收回的貸款利息與本金,就像貸款逾期、呆滯貸款等。而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也屬于證券化當中的一種,它的原理與資產證券化相同,但是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還存在著一些特殊性,與其它的證券相比而言有四個特點:一是現金流動不穩定,風險比較大。二是現金重組相當困難,成本非常高。三是對于信譽的評估要求很高。四是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會影響到證券的評審和最終的回收。
(二)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必要性
我國的商業銀行種類很多,而其中的不良資產自然也會很繁雜,無論是銀行的內部還是外部因素都能夠給不良資產帶來諸多負面影響,雖然有相關政策的支持,但是大部分問題還是無法針對性的解決。從穩定金融市場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改革與完善是必然的,只有解決其負面問題才能保證商業銀行各方面業務的可行性。從降低風險和提高公信力的角度上來看商業銀行的資金基本上都是流動的,而存款主要是依賴大眾,如果發生了信貸問題就會影響到大眾對于商業銀行自身的信任,從而導致資金流通困難。在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負載率不斷上升的基礎上,只有將流動資金加強才能有效的降低風險的存在。從節約執行成本并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來看,對于訴訟和壓縮貸款等問題的不良資產處理能夠降低證券化的成本,這樣在執行的時候也相對容易,而且也能夠幫助企業克服各種經營上的困難,并有能力解決貸款壓力。最后從商業銀行轉型上來看,不良資產的證券化也是其發展的必然需求,利用市場分析功能將不良資產的價值評估出來,這樣就能為信貸的配置提供有力的借鑒,然后保證商業銀行的穩定運行,從而實現良性的轉型。
(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可行性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經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現如今國民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近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逐漸穩定,而金融體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當中也是不斷的完善,這樣就能夠為資本市場的穩定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保證證券交易市場的良性運作。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等機構現如今已經具備了很強的金融管理和監督能力,對于那些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管理重建能力也有所提升,從投資基金法的建立就能夠看出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已經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一直以來我國的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都在不斷的探索、創新以及完善當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已經向國外的資本市場借鑒,并對于資產的證券化開始研究,到了2005年,試點的規模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而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也根據政策相繼的推出了法律法規,這也為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奠定了可行的路徑。再之后為了進一步的完善證券市場并減小風險,銀監會與國務院制定了一些條例,為證券化市場的合理化提供有效行徑。
二、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當中的法律缺陷
(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當中立法有所缺失
根據相關的實踐證明不良資產的證券化是商業銀行處理不良資產的重要推進,但是它自身也存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就需要有嚴格的法律作為擔保才能保證其規范化。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還處于探索階段,其中很多操作并不規范,金融法律當中并沒有設立能夠調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內容,僅在一些法律規范當中小范圍的體現,如此對于我國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操作性和規范性是存在著制約效果的,而且也阻礙國內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發展。有相關的研究學者表示,如何在市場中處置不良的信貸資產是目前比較緊要的事情,但現下我國對于市場的監管和法律法規并沒有完善,并且存在著諸多漏洞,這些負面因素的產生使得很多交易行為無法保證其安全穩定,所以這些也是不良資產產生的主要原因。在金融風暴的經歷當中,能夠深刻的體會到銀行的資產證券化沒有法律依據將面臨很大的危險,那么這些教訓都需要有關部門的嚴格重視,不斷的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法律進行完善,并提高監督與管理的力度,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整體經濟持續發展。
(二)法律規范當中沒有明確證券化的形式
證券在現實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那么從基本的性質上做出分析,它屬于一種融資行為,而且是建立在資產基礎上的現金流動賠償行為,如果以固定資產對未來的現金流動進行償付的話,那么資產是很難支撐其中的各部分結構與業務的。我國現在已經推行的證券法當中對于證券的范圍也有一定的規定,是僅限于發證券企業自身信用作為有效保證的,而證券的持有者在投資的收益時數量多少和企業的營業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如果說商業銀行在進行不良資產證券的運營商利用了證券法,這也代表著一些法律上的漏洞會隨之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