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思琳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需要建立堅實的基礎,其中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始終起到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其中學好語文基礎知識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更能促進學生的在學習生活中其他能力的建立。同時,通過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讀的發散思維能力,這對學生的影響是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通過有效的培養路徑來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思維能力中的發散思維的提升,對一個學生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發散思維;教學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也是語文教師應該著重把握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如思維能力中的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等。尤其是其發散思維,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基于新課標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要求,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重點之一可以說是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語文老師結合課程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增加信息獲取渠道,為發散性思維提供基礎
小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基礎是要具備豐富的見聞,在物質基礎之上,學生能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想象力的基礎之上,學生會有發散思維的物質基礎。所以,學生在語文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對課程中的內容做到吸收和掌握,同時也要在老師的引導下,拓寬知識面。在人文、社科等方面,都可以圍繞課程進行有效的拓展,讓學生擁有廣博的見識,這樣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考量。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會更加靈活,不拘泥于所謂的標準答案,從而鍛煉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是自己更具有創造力[1]。
比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由教育部組織編寫4年級《語文》第五課《琥珀》。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所以,我首先讓學生嘗試把課文分段,理清脈絡,這樣有利于對全篇課文內容的把握。其次,教學的重難點是能自己說出琥珀的形成過程,找到推測的依據,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從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兩個方面讓學生感知過程,再結合實際,分析科學家已知和不知的內容,從而找到依據,體會推測的合理。教學中有適當的拓展,讓學生想象生動的畫面,描寫具體的場景,體會琥珀的形成。
二、塑造良好環境,提升學生思維活躍性
學生在良好舒適的環境中,心情舒適,可以更好發揮天性,其想象力可以無拘無束,更好的參與到語文教學的過程里。通過其想象力的釋放,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學生用創新性思維去思考問題的時候,便可以更多地運用到發散思維,使用多元化的思考方向,不拘泥于一種思考方式,這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便可以更具有靈活性。
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元化的講授方式,不拘泥于講授法,可以采用民主,和諧的方式。比如,討論法、演繹法等等。這樣可以創設一個輕松越快的課堂,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一些有很讀的問題,學生在頭腦風暴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的運用其大腦,占據課堂的主動權,將教育的模式從被動的接受演變成掌握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2]。
比如:由教育部組織編寫4年級《語文》第三課《天窗》,課程開始由情境導入,“活潑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善于想象也是孩子們特有的優勢,即使一方小小的天窗,也會讓孩子們變成一個好玩的世界。這節課,我們就來透過天窗,感受孩子們奇幻豐富的世界。”通過形象化來引導學生。本課教學時注重朗讀理解。讓學生通過自由讀、感情讀、互動等多種方式反復體會天窗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從而理解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們“唯的慰藉”。其次,通過師生活動,翻轉課堂,交流點撥,突破難點。教學時以讀代講,在充分理解前文、感受孩子豐富想象的基礎上來理解最后一段,就會容易很多。
三、鼓勵學生提問,激發學生對的發散思維方式
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方面的影響。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要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指責,糾正其行為。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發現學生的思維特點,促進學生勇于創新,不懼怕自己的真實想法被質疑。鼓勵學生也可以對教材和老師進行質疑,具備良好的發散思維,勇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首先要從轉變思維開始,端正學習態度。在正確的方向,理解課程的前提下,拒絕無理取鬧。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對于不理解和不認可的地方可以勇于提問,通過互相探討來梳理知識。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
其次,塑造和諧的課堂環境。語文教師需要提供一個和諧的課程環境,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舒適度。學生在放松的環境下,更能激發內在的潛意識,從而迸發出更多地想法。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不要擔心自己的問題簡單等,這樣可以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起到良好的作用。
最后,在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的同時,要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提問過程中要緊密結合課本的知識,在合理的框架內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多元化的去發現問題,從基礎知識、表達方式、主題思想等方面去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3]。
語文教師的任務時讓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都在課堂上得到解決,同時也要明確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可以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從而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其明白思維的過程是有價值的。并且通過有效的討論,可以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論證,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結束語:
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培養的過程中學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是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散思維培養的過程中,需要著重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教與學相結合,語文教師起著導師的作用,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總結與改進方法。只有適當的培養方式才能讓學生的發散思維真正的得到提升,促進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得到更好地發展,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蘭昌雪.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促進發散思維培養[J].教育界,2020,{4}(28):46-47.
[2]葛晴.發散思維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4}(07):16.
[3]邱君巧.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6,{4}(0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