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學生們開始了頻繁使用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設備,多種復雜的信息漸漸影響著高職院校大學生們的思維方式、道德素養和價值觀等。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教育需要從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方面完善學生的思想功能。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體育;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科學的體育教學能幫助大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完善個性和品格。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電子產品不斷的革新,學生的飲食生活越來越豐富,而且多數學生沉迷于網絡。在學校的時間段里多是在教室里學習,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造成學生們虛胖的體格,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學生對于鍛煉身體的重要性的理解,通過體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職院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智力發展
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開發大腦思維,部分的神經系統的功能被強化,使大腦多數時間處于積極狀態,豐富想象力并影響其變得更加靈活,更加協調,有助于人們注意力穩定,擁有良好的記憶狀態,從而豐富想象力和靈活的思維等智能要素的健康發展。另外,多元智能論主張體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智能。由此可見,體育運動在一定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智力,完善其思想政治的建設。
(二)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
在各種體育比賽上,選手們能取得輝煌的成績是因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他們有勇于追夢的精神,并且其成長經歷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這不僅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且還幫助他們培養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共產主義理想。比如,在進行體育活動時,許多體育活動具有較強的競爭性,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壓力。因此,需要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到體育活動,并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消化失敗的挫敗感,使學生攻克心理上的困難。從而強化抗壓能力,逐漸增強其意志品質。
(三)有利于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人們越來越依賴科技,造成人際關系淡薄。尤其是對于部分的大學生來說,自主運動的機會變得更少,除了正常的體育課之外,一部分學生是不會去參加體育項目的,人際交往也僅僅是存在和身邊的室友或者同學之間。比如,組織學生進行用紙箱過河之類的益智游戲的小組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團隊的強大力量。因此,在體育教室里,教師要根據體育課的內容,安排很多團體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交往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和諧、友好。
二、高職院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弊端
第一,高職院校體育的思想教育宣傳模式較死板固化,開展的教育活動形式也比較單一,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性較低。第二,高職院校沒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影響著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由于畢業生對思想道德概念的缺乏,學生們不具有職業道德,缺少愛崗敬業的精神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對于今后的職場生活,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第三,高職院校沒有在體育教學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普遍缺乏專業化的體育思政一體化,難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
三、新媒體視閾下高職院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主要依靠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存在多種的傳遞信息的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受眾空間,還方便大眾及時互動交流。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新媒體豐富體育的教學方式,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感
體育是集合身體、智力、能力于一體的競爭,其特殊的魅力吸引著學生積極參加。通過參加運動和競爭,可以鍛煉學生自立、拼搏進取的良好品質。尤其是在球類、團體賽等集體比賽中,學生之間互相體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其道德修養。
(二)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觀念
目前,職業學院普遍實行實踐與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體育課程也應該以學生所需要的職業需求和前景發展為主。例如,體育課中,醫學高等職業學院積極推進醫學和體育結合的授課方式,將醫學和體育有機地結合。通過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的廣泛實施,可以激發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從而強化職業理想。
(三)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結合體育特點,刺激學生的自發性,引導學生的心理逐漸發展成熟。比如,當學生在體育課上產生不良情緒或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教師應立即糾正錯誤的行為,開導學生,消除學生的悲觀情緒,通過積極的觀念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其次,在體育課的整個過程中,如果學生們對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感到不適應,那么體育教師要及時改變授課方式,比如,觀看有趣的體育視頻,減少學生的疲憊感,保證學生有較好的上課體驗。
(四)結合新多媒體拓寬學習空間
隨著新多媒體的應用,現在的學生有條件接受延伸課堂,從而取得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教師應該結合電腦、微信、釘釘等,給學生提前發送相關的有趣視頻,或是設計豐富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除此之外,現在有翻轉課堂、微課、網上課堂等多方平臺幫助學生做課前預習。學生們可以通過實際體驗鞏固對法治的道德意識,提高理性的認知能力,從而達到學生綜合素質升華的目的。
結語
體育課程內容的充實,以及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可以從多角度滲透培養學生擁有愛國主義精神。健康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有積極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重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力求提高人才培養的平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朝.醫學高校體育與核心價值觀教育協同路徑探討[J].運動.2018,(15).78-79.
[2]楊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的融入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2).98-99.
[3]杜翔輝.大學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討[J].拳擊與格斗,2019,(22):20.
[4]李凱.探析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主要功能[J].山西青年,2020,(6):142-143.
作者簡介:劉大川 男 漢族 山東青島 碩士研究生 講師 體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529000 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