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明
摘要:在現代社會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審美教育,激發幼兒自身潛能,讓幼兒能夠獲得更全面的發展。舞蹈訓練可以增強幼兒自身的協調能力、提高氣質、開發腦力,對于幼兒的終身發展來說,起到了良好的鍛煉作用。為了有效提高幼兒舞蹈教學,加強舞蹈創編,能夠更好的滿足幼兒學習需求,本文將主要探討幼兒舞蹈創編存在的問題以及提高策略。
關鍵詞: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策略
前言
從實踐調研中可以發現,幼兒本身對于舞蹈具有一定的興趣,這是幼兒的天性,從心理層面上,舞蹈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發現美、展示美,同其他教學形式的不同之處在于舞蹈教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吸引性,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潛力,所以幼兒舞蹈教育需要得到相應的重視[1]。舞蹈創編一直是我國幼兒舞蹈教學中的薄弱,很多教師都是采用模仿教學的方法,這些舞蹈較為專業化和成人化,并不適合幼兒學習,所以教師在進行舞蹈創編時,要基于幼兒的特征進行舞蹈編排,讓幼兒舞蹈更符合幼兒的心理預期。
一、幼兒舞蹈創編的主要目的
幼兒階段的個體往往會通過自己的主觀想象來支配行為,這也是幼兒本身的表演天性,幼兒舞蹈創編要從創新性的角度出發,應用更加多元的舞蹈形式激發幼兒的表演天性,并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編舞的質量。
(一)幼兒舞蹈創編是保證舞蹈教學質量的基本能力
當下教育強調發展全面型人才,很多幼兒都喜歡舞蹈,舞蹈也是整個幼兒階段學習的重要課程,舞蹈教育可以幫助教師塑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幼兒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體會藝術帶來愉悅,進而將自己的認知展現出來[2]。幼兒舞蹈教育需要得到相關教師的重視,加強幼兒在舞蹈教育中的收獲,所以加強舞蹈編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編舞要從幼兒教育的認知規律層面展開,教師要了解兒童舞蹈的心理以及對動作的偏好,根據幼兒本身的自學能力以及學習情況,靈活調整學習內容,讓舞蹈創編更有活力。
(二)舞蹈創編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階段是發展想象力的關鍵時期,幼兒編舞人員要注重激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為幼兒學習提供想象空間,從而更好的完成舞蹈表演。舞蹈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以及幼兒的舞蹈學習基礎進行創編,讓舞蹈變得更具新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得到想象力的塑造,進一步體會舞蹈的意義[3]。
(三)幼兒舞蹈創編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舞蹈意識
幼兒階段所開展的教學要幫助幼兒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而舞蹈創編正是幼兒舞蹈教育實現創新的重要路徑,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性格特征以及能力水平,發揮出舞蹈本身的藝術性,使其融入到幼兒舞蹈創編中,增強幼兒的舞蹈意識,讓幼兒能夠在投入舞蹈學習時感受到創新的力量以及藝術的愉悅,從而養成良好的藝術學習習慣。
二、幼兒舞蹈創編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舞蹈創編中缺乏符合幼兒特點的舞蹈教材
一般來說,很多幼兒園說使用的幼兒舞蹈教學教材都是脫離于時代的,而且教師也缺乏更新教材的意識,如果幼兒所學習到的舞蹈內容是落后,不夠創新、和幼兒生活聯系不足的話,則會導致幼兒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興趣降低,也影響了幼兒舞蹈的教學質量。很多幼兒并不知道舞蹈是動作的含義,心理需求層面沒有獲得滿足,教師即使花費了大量的力氣帶動幼兒進入舞蹈情境中,幼兒始終較為被動,無法激發良好的情感體驗[4]。所以,教師要認識到當下幼兒舞蹈創編教材的局限性,從激發幼兒舞蹈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避免滯后的教材影響舞蹈教學的質量。
(二)舞蹈和音樂的結合性不夠
很多教師在進行舞蹈創編時只是關注到了舞蹈的層面,教給幼兒動作以及舞蹈技巧,忽略了和音樂之間的融合,實際上舞蹈和音樂是相輔相成、彼此配合的,如果舞蹈脫離了音樂表演,則會喪失節奏感和韻律感,幼兒也很難體會舞蹈動作的含義,造成了心靈和肢體的脫節。這種情況也會使得幼兒舞蹈教育的藝術價值降低,一些幼兒只會機械性的模仿教師的動作,沒有音樂也無法打開想象力,嚴重影響了舞蹈教學的質量。
(三)沒有充分考量幼兒的生理特征
幼兒舞蹈創編還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即教師往往忽略了幼兒的生理特征,很多創編的動作都過于成人化,幼兒理解不到位,而且難以完成。例如,很多幼兒舞蹈中所出現的下腰、抱腿等等,對于幼兒階段的個體來說生理發育還未成熟,這些動作可能會對幼兒造成身體的負面影響,加上幼兒舞蹈基本功不扎實,完成難度較高的動作是容易受傷。所以,幼兒教師要平衡好舞蹈創編以及幼兒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考慮到舞蹈創編的安全性,同時也不能避重就輕,仍然要發揮舞蹈對身心健康的正面影響作用。
三、幼兒舞蹈創編優化的相關策略
(一)取材于幼兒生活
生活是舞蹈藝術的源泉,舞蹈創編中所使用的形象語言等等,都要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這些和生活接近的舞蹈動作需要舞蹈創編者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將生活中的表情以及動作融入到舞蹈表演中,這樣才能夠讓整個表演更加真實,也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表演欲望。教師可以擺脫舞蹈創編教材的束縛,直接選擇幼兒喜歡的書籍或者詩歌,將其作為題材,讓幼兒在了解書籍中寓意的基礎上,將自己心靈中所迸發出的動作表演出來。起初教學時,可以讓幼兒跟隨音樂模仿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或者小動物,基于幼兒熱愛模仿的特點,讓幼兒初步感受舞蹈的節奏和韻律。
(二)把握幼兒的心理及生理特征進行舞蹈創作
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開展舞蹈教育時要將舞蹈視為一種活動,以促進幼兒生理發展、增強體質。針對當下幼兒舞蹈創編中成人化和專業化的問題,教師尤其要考量到幼兒的成長情況,在舞蹈的形式、內容方面進行科學設計,不符合幼兒生理特征的舞蹈動作要去掉,避免幼兒在舞蹈中受傷。在心理層面上,教師進行舞蹈編排時,也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按照幼兒的思維方式進行創作,這樣才能夠有利于幼兒感受舞蹈中的樂趣,進而愛上舞蹈[5]。所以,教師也要了解幼兒的心理特征以及偏好,這樣才能夠讓舞蹈創編更適合幼兒的生長發育。
(三)創作者本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
創作者本身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尤其是音樂知識以及相關技能,這是舞蹈創編最基礎的條件。其次,幼兒教師也要進一步了解幼兒的生理以及心理發育特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創編適合幼兒發展的舞蹈,加強幼兒心理學學習。在舞蹈創編時要增強和幼兒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增強幼兒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策略。
(四)對舞蹈中其他條件進行控制
由于音樂和舞蹈之間是密切相連的關系,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音樂,根據音樂進行舞蹈的創編。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先向幼兒播放一段音樂,激發幼兒的韻律體驗,然后讓幼兒將自己的動作盡可能做到和音樂的協調,從而實現感情的抒發。
在帶動幼兒進入舞蹈學習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燈光以及服飾方面的配合,雖然每一堂課并不是真正的舞臺,但是教師仍然要對幼兒做出舞蹈上的要求,這樣可以讓幼兒更好的融入到氣氛中,將舞蹈所要傳遞的情感和情緒表現出來。教師也可以在班級中使用簡單的燈光,做好氛圍構建,加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鍛煉幼兒的創作能力,教師要多發揮出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也成為舞蹈創編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參與其中,共同創造一個集體的舞蹈動作。此時教師也要對幼兒編制的舞蹈進行指導,運用適當的鼓勵,促進幼兒形成積極情感和心態。
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幼兒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加強舞蹈創編需要幼兒教師從舞蹈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調整,舞蹈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心理、認知,動作則要避免對幼兒的生理健康造成損害,選擇的舞蹈和音樂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加強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要注重基于舞蹈創編,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幫助幼兒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全面發展,在體會美、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心靈愉悅。
參考文獻
[1]陳瑤. 幼兒舞蹈創編藝術的實踐路徑研究[J]. 包裝世界, 2019, (07):127-128.
[2]龍雨婷. 幼兒舞蹈創編的問題及其研究對策[J]. 文學少年, 2019, (021):P.1-1.
[3]張蘭. 淺議幼兒舞蹈創編策略[J]. 青春歲月, 2020, (08):47-47.
[4]石琇瑗. 幼兒舞蹈創編的策略分析與研究[J]. 中國文藝家, 2019, (01):192-194.
[5]岳柏陽. 兒童舞蹈創編的問題及思考[J]. 科學咨詢, 2019, (025):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