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的強勢崛起,UGC內容大量涌如互聯網空間使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壓力。伴隨互聯網誕生的新興媒體具有迎合受眾需求、以用戶為中心,流量至上等特點,其在收獲大量用戶注意力的同時又極易造成用戶的圈層化與“信息繭房”現象,而傳統媒體因其略顯枯燥的傳播方式與傳播內容使得受眾流失嚴重,發生了話語權的讓度,主流聲音的正向傳播成為問題。在此大背景下,結合新興媒體的“新型”與傳媒統媒體的“主流”的新型主流媒體應運而生,為當前媒介環境起到了調節作用。
關鍵詞:新興媒體;傳統媒體;新型主流媒體;用戶;傳播
中國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新聞輿論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新媒體強勢山崛起后所呈現的具有娛樂至上,迎合受眾特點的泛娛樂化的傳播環境,對相對嚴肅、缺乏趣味性的傳統主流媒體的傳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其用戶流失嚴重。“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公信力、影響力”的觀點,針對這一新聞輿論傳播要求,也為了追趕被網絡帶走的部分用戶,很多主流媒體給自己渲染出了網絡文化的色彩,作出了社交傳播中的“語態改變”以適應泛娛樂化的傳播環境,充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平衡器”。
一、娛樂與嚴肅: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兩個面向
移動互聯網時代,層出不窮的技術不斷改變著、創新著信息傳播的關系手段與格局。依托于互聯網誕生了新興媒體,使傳媒統媒體用戶大量流失,傳統媒體的新聞輿論傳播工作受到了不小的挑戰。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面向。
(一)新興媒體——聲量持續放大的信息消費“供給倉”
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媒體生產、傳輸模式由于低效率而逐漸被淘汰。新興媒體的崛起使得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成為了新的新聞產品集合地。而基于這些平臺的業務體系與生存規則,媒體要想獲得關注就必須與其生存規則相適應,于是社交媒網絡中的新興媒體開始迎合受眾需求以收割流量,甚至判定一條新聞的價值不再是其新聞性而是“用戶是否喜歡”,最終新聞的形式也因用戶的喜好變得更為娛樂化。例如,“標題黨”的出現。最終,新興媒體被馴化為用戶信息消費需求的特定供給方。
當然,不可否認新興媒體的崛起對新聞輿論傳播工作有許多積極意義,但就從其過度迎合受眾需求、流量至上這一點來看,極易深化“信息繭房”和圈層化的問題。受眾只關注自己所感興趣的信息,同時又長期處于符合自己信息偏好和認同自己意見的環境之中,便減少甚至失去了對外部環境的感知與把握,加劇圈層之間的對立與極化,不利于社會整合。
(二)傳統媒體——聽眾逐漸變少的主流“發聲筒”
相對于新興媒體傳播渠道的多元、內容的以用戶為中心、以及傳播形式的新穎,傳統媒的傳播渠道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內容相對比較嚴肅“枯燥”、與用戶的互動性也更差,這導致傳統媒體的收看用戶被新興媒體大量“搶奪”,其在互聯網中的新聞輿論話語權逐漸讓度給了新興媒體。
然而傳統媒體中的新聞內容主要多為嚴肅新聞的報道、主流價值觀的弘揚以及意識形態的塑造,承擔著社會發展的一部分責任,我們也將其稱為主流媒體,顯然傳統主流媒被邊緣化是十分嚴峻的問題,在此大環境下新型主流媒體應運而生,既以用戶為中心又弘揚主流價值觀,做到了“舉媒體之力,結用戶歡心。”
二、新型主流媒體傳播語態中的轉變
(一)從遠到近:人情味的新聞場
“人情味”是新型主流媒體新聞話題呈現方式的轉變,新型主流媒體更多地將話題以娛樂化方式呈現——這-現象在每年“兩會”的報道中尤為突出。
在2019年的兩會報道中,人民日報,央視網等媒體圍繞兩會的熱點制作了550條與兩會相關的Vlog視頻,通過vlog視頻更為多角度的、洋盡的報道與補充兩會相關信息。而Vlog視頻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能夠拉近觀眾與新聞的距離,相比第三人稱敘事方式的高高在上,第一人稱敘事顯得更有親和力,使觀眾能夠感到被平等對待,更具有人情味、在場感、真實感。
(二)從高到低:接地氣的主播臺
“接地氣”是新型主流媒體為與受眾找到活語共鳴和情感認同所作出的話語表達上的轉變——主要表現為網絡流行語的運用與日常用語的調侃。播音員康輝在《新聞聯播》中以“令人噴飯”來抨擊美國政府官員的表態,主持人朱廣權用順口溜的形式進行播報,主播海霞在《主播說聯播》中就兩岸議題做出呼吁——“灣灣,回家吧”。主流媒體一反傳統的話語姿態,,使用網絡語言與日常用語更接地氣的同時也更符合用戶的傳播偏好,使觀眾更愿觀看、更愛傳播。
(三)從一到多:全方位的傳播鏈
有數據表明,截止2019年我國手機網絡用戶規模達到8.47億,各大網絡平臺逐漸成為用戶獲取資訊交流信息的手段,而這一信息獲取渠道的轉變也促使新型主流媒體的新聞資訊傳播鏈條進行調整。從2018年起,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紛紛入駐抖音,2019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臺新聞媒體中心推出《主播說聯搖播》的新聞短視頻評論欄目;2019年8月《新聞聯播》微信公眾平臺正式開通;這種主流媒體所做出的傳播方式的改變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傳播格局,向帶有娛樂性質的社交平臺轉變,不間斷全方位的為用戶提供觸手及的內容,大大滿足了加速社會下用戶碎片化時間的信息需求,使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大大增強。
三、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的意義
在現如今價值觀趨于多元化的社會中,眾聲喧華己成常態,這也就更突出了構建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性。
(一)主流——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所謂主流價值觀是指社會大多數人民所認同的價值觀。在泛娛樂化、眾聲喧華的媒介生態環境中,新型主流媒體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塑造、主流價值觀內涵的構建十分重要。
由于互聯網自身所帶的風險,虛假新聞、謠信等問題屢見不鮮使得其掩蓋于真正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之上,而新型主流媒體的意義就在于搶奪網絡輿論陣地將真正的主流聲音與主流價值觀傳播出來,增強人民群眾的社會認同感。做大主流輿論,擴大主流價值的影響力版圖,能夠牢牢掌握輿論場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可以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上、價值理念上和道德觀上緊密團結。
(二)新型——社會整合的“制勝法寶”
所謂新型是指“新思維”、“新技術”“新產業”等。從“新思維”來看主流媒體的傳播方式、傳播內容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從過去的受眾思維轉向了用戶思維,開始積極迎合受眾用戶喜好、研究用戶需求,以觀眾更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消息,擴大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從“新技術”來看,新型主流媒體使用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突破原有傳統媒介的傳輸方式,消融原有媒介間的界線。而“新思維”與“新技術”帶來了新的以新型主流媒體為中心的媒體產生業其以滿足受眾對信息,日益增長的新需求為己任,大力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有效促進社會整合。
四、結語
新型主流媒體為了更好適應當下的傳播環境,集新興媒體與主流傳統媒體之所長在其表達形式、傳播內容、傳播語言、傳播技術等方面都做出了改變,真正做到了“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為受眾獲得一個健康的信息環境做出了不懈努力,加速了社會整合。
參考文獻:
[1]蔡雯.媒體融合進程中的“連接”與“開放”——兼論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難點突破[J]. 國際新聞界;2020(10)
簡介:張葉(1999--),女,白族,籍貫:湖南懷化,本科,單位:沈陽大學,主要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