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超晴 王銘昊 鄒子秋
摘要:近年來,全球災害性事件頻發,護士作為災害救援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揮著關鍵作用,而護理學生作為潛在的災害救護人才,在校教育至關重要,因此通過分析我國災害護理教育的現狀,就現存問題提出建議,為推進我國災害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護理教育;災害護理;啟示
當前,災害事件逐漸呈現大型化趨勢,對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構成巨大威脅。護士作為救援隊伍中最大的專業群體,在救援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災害護理應運而生。災難護理又稱災難護理。目前,我國對于災害護理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世界災害護理協會將其定義為系統和靈活地利用護理方面的獨特知識技能,并與其他領域合作,開展活動以減輕災害對人的生命或健康造成的損害。護理類學生作為未來災難護理人才的后備力量,是培養災難護理人才的關鍵。發達國家災害護理教育起步較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而在中國,災害護理教育起步較晚,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才引起人們對災害護理教育發展的關注。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學科體系不完善、教學內容不統一、教師素質不高等問題。本文回顧了我國災害護理教育的現狀,并對我國災害護理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1災難護理教育發展概況
1.1國外災害護理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頻繁的自然災害,日本政府非常重視災害應對。自1995年大阪地震以來,護士在救災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到了認可,兵庫大學也開始將救災納入其教學計劃。1998年,日本成立了救災協會,開始致力于救災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體系的發展。在政府的支持下,災害護理在我國各級護理院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科、碩士、博士人才不斷增加。除了在高等院校開設災害護理課程外,每年還為在職護士提供應急醫學培訓,培養大量的災害護理專家,促進災害護理的國際學術交流。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發生在美國。在2003年,,美國把災難護理作為災難事件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美國發表最新的災難護理教科書,在這之后,美國建立了大規模災害護理教育國際聯盟。它大大改善了美國災害護理教育發展滯后的狀況。2007年,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供災難護理碩士學位的國家。2007年,繼續教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護士在線培訓項目,旨在提高護士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歐洲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護士學校提供救災研究生課程,但不提供基礎教育[1]。
1.2國內災害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港臺地區最早發展災害醫學,并將相關課程融入到護理教育中,大陸起步較晚,仍處于探索階段。2002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癥候群的爆發讓災害護理得到萌芽;2003年頒發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推動了災害護理在我國的發展;2006年有學者建議將災難醫學納入醫學院校選修課程中,以及在繼續教育中添加相關內容;2009年中華護理學會災害專業委員會成立,開始有專門的協會致力于發展我國災害護理教育事業;2011年在國家的倡導與扶持下,大陸相繼有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及暨南大學等高校開始培養災害護理碩博人才,但對高職、專科(中專、大專)和本科教育相對不足;2014年中華護理學會加入世界災害護理理事會,我國災害護理事業開始與世界接軌[2]。
2我國災難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不合理災害護理作為我國新興發展的一門學科,實際開設相關課程的護理院校較為零散。張清對20所高校的本科護理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發現,僅有第四軍醫大學和第二軍醫大學開設了獨立的災害護理課程,其他高校僅在急救護理學中提及相關知識;婁偉等發現95所本科護理院校災難護理課程的實際開設率遠低于專家認為需要開設率,情況不容樂觀。近年來,伴隨災害醫學的發展,大連醫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江蘇大學等陸續開設相關課程,但與國外相比仍遠遠不夠。此外,由于災害護理教學需要融入情境,而大多護理院校仍停留在基礎知識、操作技能的層面,若教學過程中缺乏情境模擬,學生難以身臨其境,故災害護理知識的接收較片面,技能提升也相對較弱。因此,各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學科建設的重要作用,全面開展系統化的災害護理教育工作[3]。
2.2專業教材不統一
目前,國內已有學者編寫災害護理學教材,但還未在全國推廣普及,僅個別院校使用。無專業教材的部分院校僅在急救護理學或社區護理學課程中穿插災害護理知識,且不作為重點講述;另一部分院校則在參考《災害護理學》等書籍的基礎上自編講義進行教學。由此可見,我國教學材料匱乏且不統一,制定災害護理教學綱要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
2.3師資力量薄弱
研究發現我國針對災害護理教學的師資隊伍力量薄弱,綜合素質普遍偏低,這可能與護理教師大多從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學崗位,缺乏專業的災害救援培訓有關,而且少有院校聘請具有災害救援經驗的專家到校講課,沒有建設一支有梯隊的師資隊伍。劉莉等調查發現,99.2%的高職院校教師主動參與災害護理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由此可見,我國護理院校專職教師并未對災害護理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亟需提高專職老師的業務能力及教學精神[4]。
結語
當今世界災害頻發,類型復雜多樣,醫學救援形式愈加嚴峻,護理人員作為災害救援隊伍的中堅力量,所承擔的責任也更為艱巨。災害護理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雖然我國災害護理教育在近年得到快速發展,但要想跟上世界的發展腳步,仍任重而道遠,只有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建設下,我國災害護理教育事業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喬夠梅,陸皓,馬丹丹,任潔.我國災害護理核心能力培訓體系的研究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2):1676-1680.
[2]鄒圣強,楊吉羚,王一鏜.努力將災難護理學的建設向前推進一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27):2081-2085.
[3]黎瓊,蔣小劍.我國高職高專災害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教育,2020,17(09):853-856.
[4]黃莉莎,張耀丹,馮先瓊.我國災害護理教育的發展與啟示[J].中國應急救援,2019(0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