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雪華
摘要: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依法治國深入發展到公民生活方方面面,對公民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培養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全面發展的中國公民,加強公民的公民意識尤其是法治意識,提高公民素養和公民技能,實現人的現代化并以此作為社會國家的發展的強大動力,提出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公民教育路徑,一是法治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突出憲法教育;二是教育目標根據時代發展要求與時俱進;三是形成家庭、社區、學校三位一體公民教育網絡,助力新時代公民教育的路徑研究和理論發展。
關鍵詞:公民教育;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
導言
我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對公民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民教育在新時代也應該與時俱進,培養新時代的合格公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全面依法治國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政治層面,培養合格的具有公共意識、法治意識、權利和義務意識的有道德講法律的現代公民,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重要意義。在經濟層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也出現了新的風險和挑戰,培養更具有市場主體意識、更具有契約精神的市場經濟參與者,是影響市場經濟發展質量的主體關鍵因素,也是影響經濟體發展的主管力量。在精神文化層面,中共中央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頒布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新時代的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而公民的素質是治理國家的主體基礎和客觀條件,全面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公民是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圍觀個體,全面依法治國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公民是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主體力量和建設者。
一、公民教育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關系
1.公民教育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主體基礎
國家的民主和法治建設必然需要公民教育提供基礎性支持,公民教育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公民培養的質量和公民素質的發展,進而對促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起著直接的影響,沒有良好法治素養和公民意識的公民,就沒有辦法從微觀的和諧推及到整體的進步,部分影響整體,高素質的公民作為社會的細胞,其活力對整個國家有機體的發展有直接影響。良好的公民教育為國家培育高素質的公民,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主體性基礎。為科學立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以保證科學立法;為嚴格執法提供依法執法的公職人員,以實現執法合理合法;為公正司法提供公平正直的司法工作人員,以追求公平公正;為全民守法提供良好的受眾基礎,以促進公民對于法治的信仰和嚴格遵守。公民教育為全面依法治國的各個方面提供主體性基礎,法治終歸是靠每個公民去踐行、去實現,良好的公民教育勢在必行,是當前新時代對公民建設、對國家治理提出的重大課題。
2.全面依法治國為公民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新時代法治成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作為一切制度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法治是規范社會成員行為、規范市場經濟,促進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研究發現,民主法治建設和公民教育之間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互動關系,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越來越明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根本保障”。公民首先是個法律概念,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順利推進,伴隨著國家法律制度和體系的不斷完善,公民及其教育的合法權也會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實現。其次在實踐中深入發展的法治建設,也為公民教育提供了現成的教育內容,也為公民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現實保障。
3.公民教育和全面依法治國辯證統一,相互促進
全面依法治國和公民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兩者的良性互動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國為公民教育提供價教育內容和價值指向,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為公民教育向實踐性轉變提供現實素材,全面依法治國的落實可以為公民教育提供實實在在的外在制度保障和內在價值的指引。另一方面,公民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對依法治國有著重要的反作用,為社會培養良好素質的公民,從而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和推動社會進步,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健全提供更優質的環境,更優秀的人才,更好的輿論氛圍。
二、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公民教育的特點
1. 重點引導公民意識的生成,憲法教育放在首位
新時代的全面依法治國走向新的階段,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發展要求,公民教育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依法治國從“依法辦事”到“全面依法治國”發展,所涵蓋的范圍和主體進一步拓展,不再僅限于行政主體的范圍內,全面依法治國在黨的十九大之后有了更加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更為緊迫的時代要求,強調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和重點任務。全面依法治國成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公民教育順應時代發展特點,在教育內容上重新規劃,重新理清教育思路,從知情意做起,重點引導公民意識的生成,公民意識是一切公民教育的起點,使公民再次明確自己的公民身份和責任義務,是公民教育的第一步。并且把憲法教育放在首位,重申憲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明確憲法在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重要性,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公民教育首先要進行憲法教育,重新樹立起公民對于憲法的崇高信仰,是厚植公民意識的第一步。
2. 注重公民的全面發展,公民教育內容豐富
五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作為精神上層建筑的公民教育也應隨之豐富,在教育目標上要做出調整,立足于公民的全面發展,全面培養公民的知識、意識、情感、實踐體驗、信仰等等,公民教育的內容也隨之調整,從法律條文的講解和普及,到動員社會公民積極參與法律的制定,切身參與民主法制建設,開展豐富多樣的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逐步豐富完善公民教育的內容。既培養現代公民意識,也傳授公民實踐技能,公民教育體系得到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
3..教育方式趨于多樣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新時代集中表現為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四個特點,全球化使得各國之間的交流和法律交往急劇增加,而信息化使得一切教育變得數字化、變得量化可見。網絡化與智能化作為歷史的新浪潮,營造了全新的虛擬空間和隨之出現了一系列該領域的公民道德問題和衍生的網絡教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公民教育的方式必將趨于多樣化,教育的手段、介質的更新帶來教育方式乃至體系的極大改變,使得公民不僅獲得了更多教育渠道和資源,而且拓展了更多公民教育實踐的平臺和教育實踐的場合,公民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三、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的路徑
1.法治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突出憲法教育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改革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指導,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必須進行全面依法治國,同時公民教育也必須同步建設,把法治教育融入公民教育,使得公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設了解、認同、支持,在教育中實現自身的更全面的發展,成為和時代同步的有知識、有道德的好公民。同時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強調從本土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地建設中華話語體系,振興中華法律傳統、創建新的法治文明,在公民教育中既要普及法治思維,也要強調民族特色和自身國情,制定實施真正適合中國公民的公民教育體系。其中,尤其要突出憲法教育的首要地位,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培養全體公民對于國家根本大法的敬仰和崇敬感,設立專門的國家憲法日,大力宣傳憲法知識,讓公民真正了解憲法、信仰憲法,是培養公民意識的重要基礎。
2.教育目標根據時代發展要求與時俱進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其中法治政府是重點是中心,依法治國切實走向實踐操作層面,開始聚焦立法、執法、司法等過程中的微觀過程。公民教育的目標也應該與時俱進,培養以公民素養、公民知識為基礎,且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公民技能,幫助公民學會合理合法地參與公共生活和民主法治實踐,培養有良好的主體意識、權利與義務意識、法治觀念和法治信仰、自覺踐行公民行為的新公民。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絕不是一種形式上的工具或手段,而是一種信仰、一種制度,一種全面的生活與生存狀態。
3.形成家庭、社區、學校三位一體公民教育網絡
每個公民所處的社會環境不盡相同且在不同階段會發生變動,而公民教育必須建立一張系統化的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協同教育網絡,以保證教育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及教育內容的銜接性。在學校教育中,將公民教育課程化,把公民在家庭中習得的道德修養和教育上升為體系化的教育課程,在社會中,積極發揮基層社區的共同體作用,建設公民民主參與平臺,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構建獨立的社區教育機構,把社區生活、社區發展、社區事務和社區教育結合為一體,成為教育與生活綜合體。最后綜合家庭、社區、學校三個教育主陣地和場所,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應從小給孩子培養道德品質和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做社會合格公民,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同時建設和諧民主的現代家庭文明,弘揚傳統優秀美德和家風文化,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去影響孩子,培養具有優良品格、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未來公民。協同制定教育規劃和實施策略,建立嚴密的科學的公民教育體系,實現公民教育覆蓋的一體化、公民教育的終身化。
參考文獻
[1]張鳴起,袁曙宏,姜偉,張蘇軍,江必新.學習十九大報告重要法治論述筆談[J].中國法學,2017(06):29-55.
[2]朱佳木.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依據和意義——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點體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1):5-10+159.
[3]陳潔.我國大學生法治教育研究[D].復旦大學,2012.
[4]陳燦平.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特征新要求[N].天津日報,2019-10- 21(009).
[5]梁成意.法治國家對公民教育的訴求[J].重慶社會科學,2012(02):122- 127.
[6]翁舒捷.“法治中國”視域下的高校公民教育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 2015.
[7]張婷.成長中的中國公民社會與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