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本文以國際市場營銷課程為例,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價值,并歸納了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徑,以期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思路。
關鍵詞: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文化;教學改革
一、引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厚積薄發,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當下高校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和教育資源挖掘,在課程思政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抓手,將文化元素嵌入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二、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哲學思想、文學精華、理想信念等多方面元素,不但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還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達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政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相關元素,能夠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引導大學生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個人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因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要求每個大學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成為國家棟梁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優秀傳統文化需要與時代精神相融合,引導學生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二)促進大學生道德成長
中國自古以來崇尚美德,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愛國、誠信、重義、勤儉、奉公、勤奮、務實等內容,這些是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缺的道德品質。在專業課的思政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道德資源,創新性的融入專業課程學習,將傳統美德內化到每一個大學生心中。
(三)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
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以詩經、唐詩、宋詞等為代表的文學經典,以陶瓷工藝、琴棋書畫為代表的傳統技藝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教育相關資源,能夠使得大學生耳濡目染。在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該系列元素,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能建立文化自信。
三、優秀傳統文化視角下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徑
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的主要目標是使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能夠正確處理國際市場營銷活動和跨文化交往。根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團隊對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的思政元素進行了深入挖掘,并進行恰當的篩選,歸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融入點。
(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思政元素融入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進行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將愛國、誠信、敬業等正能量的價值觀通過課堂講授、分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融入到各模塊教學中去。
1.國際市場政治環境分析模塊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詩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討論“如何看待外企侵犯中國主權事件?”通過話題討論和互動,讓學生深刻的感悟到國家利益至上的首要原則,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堅決抵制因為商業利益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此外,還可以結合“新疆棉花”等當下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并發表觀點,形成更深層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國際市場策略模塊
《孔子·為政》中講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國際市場營銷活動的倫理基石,通過古語的熏陶,結合當下誠信缺失的企業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時刻將產品質量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國際促銷部分,要強調企業樹立國際化形象的重要性,國際企業應該通過在國際市場上樹立的誠信經營的良好形象來占領國際市場,而應該避免通過惡性的手段與競爭對手開展競爭。
3.全球營銷模塊
在傳統文化中,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工作人員越拉越多,這就在時間和精力等方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再結合國際營銷中的各種沖突及應對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敬業的價值觀。
(二)增強文化自信之思政元素融入
在國際市場營銷戰略部分中舉一些華為、海爾等成功走出去的全球性跨國企業的案例,向學生展示我國企業改革開放后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同時,多舉一些TCL并購湯姆孫、吉利并購沃爾沃、聯想并購IBM等成功的并購案例,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自豪感。
在講解綠色營銷時,引導學生思考“中國智慧對解決全球環境的污染問題有何啟示”,并通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學思想,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在講解關稅等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時,通過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案例,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性,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合作與競爭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競合”思維意識。
(三)培養跨文化交往理念之思政元素融入
企業在跨國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文化沖突、政策沖突、社會沖突等,在授課過程中要強調尊重、包容、理解的重要性,共商、共建、共享和諧的全球營銷環境。引用“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等理念,倡導學生用包容的心態對待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來啟發學生在夸過交流中要互相尊重,必要的情況下,要秉持“和而不同”的經營理念,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四、小結
“課程思政”不是要把國際市場營銷課程上成思政課,而是要充分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除專業知識之外的育人元素,組織并激發授課教師除“授業”“解惑”之外的“傳道”意識和育人自覺,使廣大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諸多思政元素,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并立足課程的知識體系,構建課程思政脈絡,通過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巧妙的將其融入課堂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忠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轉化與創新探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2):129-132.
[2]韓燕雄.淺析高校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建設”的對策[J].國際公關,2019,13(11):113-114.
[3]李凌.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角[J].對外經貿.2020(4):134-137.
[4]盧迪穎.“課程思政”視域下《國際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與創新[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1,19(2):81-84.
[5]石靜.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J].營銷界,2020,(29):80-81.
[6]穆哈拜提·帕熱提,沈建剛.國際市場營銷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問題探索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1):202-203.
作者簡介:王守霞,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1990年,山東協和學院商學院,職稱:講師,碩士學歷,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項目:2020年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專項:《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元素融入國際市場營銷課堂》(項目編號:2020SZ15)。本論文為該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