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經過若干年的快速發展后,借助傳統高耗能、易污染、廉價勞動力增長的形式也逐漸產生的弊端。自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漸對產業轉型與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個領域都要使用全新的管理機制、體制以及技術等,以此對產品質量和服務含金量進行提升,強化該產業在市場的競爭力,以此促使整個社會升級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程度。在這一背景下,中職服裝設計專業在培養人才方面應該結合產業升級,創新人才培養形式,以便順應時代發展。
關鍵詞:產業轉型升級;中職服裝設計;人才培養
以產業轉型升級為背景,要想實現服裝行業的迅速發展,就要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創新,但這一形式對于服裝人才培養而言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如何才能在傳統服裝人才培養的基礎之上,培養出一批批具備技藝與設計并存,同時擁有服裝銷售與管理能力的人才已然成為了中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大體方向。當前,我國服裝設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理論教學,留給學生的實踐和設計的時間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一直處于被動狀態,整體知識面較窄,不能獨立應對市場的突發變化。對此,中職院校服裝設計應該定位專業發展方向,并突出自身存在的優勢,以此應對市場需求。
一、產業轉型升級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呈直線上升,其中作為支柱產業的制造業發揮了關鍵功能和作用。現如今產業發生的轉型與升級,其轉型的主要形式是結合國家實際行情以及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對各個產業進行了全面優化和調整。以服裝產業為前提,通過優化服裝夕陽產業,創新技術和設計,調整各項環節,以此打造出更受消費者青睞的服裝與服飾,從而轉化其為擁有較為先進設備的制造新型產業。產業升級主要是升級了產業結構、相關企業管理以及生產技術和品質等,從低級向高級轉化[1]。進一步改善自身結構,合理調整布局和產業產能,避免出現大面積污染和浪費的現象,從而實現產品質量的升級,增強產業競爭力度。而如今,我國產業缺少核心競爭技術,大多數產業都依賴引進國外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創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升級產業,我國在近幾年來大量投入了研發項目,但在研發過程中過于重視宣傳,從而忽視了技術上的更新和創新。可見,技術高幅度的更新,我國各個行業都即將面臨危機,要想產業不被時代拋棄,那么就要對產業進行升級與轉型,這樣才能對我國經濟做出共享,促使經濟持續上升。
二、中職院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定位滯后
綜合各校人才培養形式而言,大多數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人才培養定位滯后的現象,沒有明確培養內容,進而忽視了當前學生技能和綜合素養的培養,一些學校沒有透徹理解對于產業來說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還有些學校在培養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沒有科學定位教育目標、或者是在培養人才過程中體現了當地的特色,但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等現象。總之,更多學生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過于追求學生理論知識的完美,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造成了學生在崗位競爭過程中呈現結構性失業[2]。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眾多學校也忽視了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培養目標,因此導致自身人才培養形式滯后。
(二)畢業要求不夠嚴格
應《國家職業教育實施改革方案》提出,應該管理好兩端、規范中間,全面落實高質量學生畢業要求。對于畢業生的要求也直接呈現出了人才培養的質量,身為一名在校學生,成績合格應該是最根本的要求,其次是獲取該專業要求的各項技能證書,但這些也只能體現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良好,很難通過這些標準來體現學生實踐技能的掌握[3]。有些學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只一味要求相關專業學生考取相關證書,對于一些含金量較高的證書來說,學生則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獲取,若學生輕輕松松就能獲取的證書也就意味著這項證書的含金量不高,也不能為學生在就業時提供相關幫助。還有些學生在列舉畢業生的相關條件時,也是建立在課程體系的基礎之上,并沒有在其中納入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要求。
三、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中職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優化培養方案,強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對于我國而言,雖然服裝專業起步相對較晚,但卻具有較強的產業支撐,也恰恰是這些產業的支撐為服裝設計專業提供了有利發展空間,再加上優質人才的培養,二者相輔相成[4]。在封建社會時期,手藝人中也包含了裁縫,對于人們來說,服裝是每個人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物品,也正因如此,服裝產業發展一直較好。但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服裝行業逐漸出現了縫紉機械,而這一機械也逐漸頂替了裁縫這個崗位,以此服裝也由原來的私人定制,轉變成了大眾服飾。而隨著時代變化和發展,人們逐漸在物質追求過程中加入了個性化需求,此時的“裁縫”仿佛又有了全新的發展空間。服裝專業的學生與裁縫之間有著一致性,主要區別是人之間的綜合素質,以及掌握專業知識的程度。因此,為了支撐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各個中職院校就要適當調整人才培養方式。
(二)創新培養目標,確定人才培養方向
培養目標的確定,能夠進一步實現對企業與社會輸送綜合素質以及較強專業能力人才的愿景,同時也會人才培養提供了全新的培養方向,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確定培養目標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環節。在2018年9月,習近平同志指出,教育的根本問題是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在確定培養目標時,必須要指出培養內容、規格,以及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5]。當前很多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呈現為四平八穩的培養目標,這一培養目標并不利于學生順利就業,并且與該行業實際發展并不能產生相關聯系,同時培養內容也不具有全新特色。當學生畢業后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進行就業于不同崗位,為了能促使學生清晰自己的優勢所在,才能使其進行精準就業,在社會和企業中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崗位,明確自己崗位勝任目標,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理清培養目標,有利于學生畢業后更好的就業。
(三)有效規劃課程內容,奠定專業技能基礎
國家多個文件提出,各個高校應該全面實行課程改革,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撰寫和創新全新的技能教育,創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課程。全面推進精品課程和教材,并建立在原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更新,在設置課程時應該緊緊貼合產業轉型和升級,隨著產業升級要求和產業結構有效調整課程體系。另外,課程教學內容中,還要涉及到定崗實習的相關內容,以此保證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從容面對并解決問題,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中職院校還可以開設與就業指導相關的課程,其中包括對學生進行的職業規劃,創新創業等一系列內容[6]。合理設置課程內容,適當調節課程難度,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掌握相關學習技能。與此同時,中職院校還要創設針對性較強的課程,并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系列技能,這些技能大多數都是機器無法替代的技能,進而優化學生個人優勢并在就業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結束語:
總之,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各個中職院校都要創新服裝專業人才培養形式才能順應時代發展,同時也能實現人才個性化發展,以此為社會與國家輸送更多技能型人才,為祖國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昕.技能大賽背景下的中職服裝專業人才培養[J].速讀(下旬),2019(9):271.
[2]吳倩.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9(11):144-145.
[3]劉兆波.高職院校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窺探—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J].紡織報告,2021,40(1):99-100.
[4]吳倩.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4):111-113.
[5]富鵬博.加強中職服裝專業建設,培養新型服裝實用性人才——以德清職業中專服裝專業建設實踐為例[J].職業,2021(3):71-72.
[6]蔡迎春.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中職服裝專業學生管理[J].教師,2018(18):99-100.
唐彪,性別男,四川宜賓市,四川宜賓高場職業技術學校,中職服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