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敏娜

【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模式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并根據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意愿,在保證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的情況下對58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設定組別名稱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組人數均為29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實驗組實施循證護理模式,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與效果。結果:在患者的心理狀況與生活質量評分上,實驗組患者的心理情況以及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循證護理模式對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具有積極的護理意義,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R-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14
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病情來勢兇猛,致死致殘率非常高,如不及時采取措施,甚至會直接剝奪患者的生命[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會給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造成嚴重的負擔,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重點,除了進行必要的治療外,還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模式增加臨床療效[2]。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循證護理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價值,以期為今后護理方案的設計提供參考性資料,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8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并結合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意愿將此58例患者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設定組別名稱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組人數均為29例。其中對照組共有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齡在31-76歲,平均年齡為(56.23±6.85)歲;實驗組共有男性18例,女性11例,面臨在30-78歲,平均年齡在(56.74±6.7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數據經統計學軟件檢驗后顯示結果為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主要的護理內容為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測,給予用藥指導和輸液指導,另外還需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到疾病的知識,促進其預后工作。
實驗組實施循證護理模式,主要護理流程為,首先由專業的護理人員提出關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問題,如何減少患者的并發癥以及死亡率,而后由護理小組對護理經驗進行總結后歸納出護理方法,主要為:(1)護理人員需要對醫生的治療提供輔助性的措施,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對患者實施心電圖監護,如患者的心電圖出現異常,需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治療;(2)生活護理: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與環境護理,建議患者使用清淡的飲食,并為患者搭配好營養均衡的飲食,保持大便的通暢,注意飲食的清淡與衛生,以免出現新的并發癥;在環境護理上要注意保持病房的衛生安靜,使患者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提升其依從性。(3)心理護理:患者的病情較重且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因此患者難免會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采取排遣患者的不良情緒,做好心理疏導工作。(4)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工作,使其了解到疾病的知識以及之后的預后工作,并以宣傳單、宣傳冊的方式講解患者發病后的自救方法,避免突發意外的發生。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分析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以(x±s)形式記錄,使用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記錄,使用x2檢驗對比,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況評分對比
根據表1,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和心理狀況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在總結護理經驗的前提下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3],旨在通過對患者臨床表現、心理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等的觀察對臨床經驗進行總結,總而制定患者的護理計劃,提升護理質量[4]。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來說,實施常規的手術或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進行臨床護理措施的干預,從而降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況[5]。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實施循證護理的實驗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心理狀況,究其原因在于循證護理能夠通過對患者的觀察了解到患者現階段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后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實施循證護理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來說具有積極的護理意義,能夠有效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對患者的預后具有良性作用,在今后的臨床護理中可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亞麗,李春彥,李雅麗,王靜,許曉偉,寇惠芬,李新軍.左西孟旦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1,49(06):684-687.
[2]侯興志,李江泉,劉琴,劉穎娟,銀芳,張玖文,王欣.重癥超聲技術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21,42(05):1088-1090.
[3]張振,劉瑞娟,郭曉曼,王猛,陳月婷.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伊伐布雷定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療效觀察[J].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2021,9(03):231-234.
[4]方延廷,李小雪,陳昕,李屹龍,俞佳利,孫琳潔,薛金貴.益活強心方治療氣虛血瘀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09):1460-1464.
[5]鄭玲,邢永生,郝宗嬌.基于ICNSS評分的分層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內科,2021,16(02):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