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柳州市圖書館“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葉偉伶
(柳州市圖書館,廣西 柳州 545001)
公共圖書館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民閱讀開展的主體。2017年,原文化部印發的《“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以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促進其社會化發展;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2020年,中宣部印發的《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全民閱讀設施建設、提供全民閱讀服務。在文旅融合的新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多元化服務模式、規范化服務方式、創新化服務理念都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這是公共圖書館向縱深發展、彌補自身不足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國家政策引導和政府的支持下,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形式多種多樣,如獨立建館、捐資助館、合作辦館等。隨著互聯網數字化發展、讀者需求的不斷提高,單一活動形式及閱讀空間難以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從2014年內蒙古圖書館和新華書店的“彩云服務”開始,一路探索至“圖書館+”模式,如咖啡屋、文創書店等跨界元素與圖書館相融合,館中店、店中館等新型閱讀模式不斷涌現。在公共圖書館引入社會力量建設館內閱讀空間,能有效融合館中店讀者便捷購書、店中館文藝氣息濃厚的優勢,拓展圖書館閱讀空間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本文將總結分析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事業建設發展的實踐經驗,為應對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遇到的新挑戰與新問題提供思路。
2018年3月,柳州市圖書館引進社會力量,對館內負一樓中庭閑置空間進行全面改造,創辦廣西首家館店融合的復合式人文空間——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致力于將館中店打造為一座城市的人文地標、美學文化的孵化地。
在空間劃分與主營業務方面,設置4大主題板塊:1)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合作,建設館內茶書店;2)公共美術館;3)館藏文創研發;4)非遺時光研習所。從4大板塊入手打造融閱讀、館藏、茶習、工藝、互動為一體的美學生活體驗集合空間,創建人文、工藝、設計的創意生活實驗基地。柳州市圖書館追尋的不只是一家館內書店的人文生活,更是讓傳統回歸生活,讓美學回歸日常,讓館藏文獻走近市民。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運營后在社交媒體上成為文化集萃地、人文地標和網紅打卡地。
柳州市圖書館借助社會力量實現場景營造、服務功能的升級改造,融合多元業態以適應本地人文需求。特色主要體現在館店融合的空間設計理念、雙向融合模式、惠民品牌社群3個方面。
2.2.1 創新“館+店”空間設計理念。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占地 1 200 平方米,根據柳州市圖書館館舍“天井”的建筑樣式及中庭綠植、水池的環境元素進行創意設計,是國內不多見的庭院式山水人文風格的館內書店。店外部的庭院山水墻,用竹林蛙池之輪廓、水之波紋,表達嶺南人文生活樣本的氣質,于虛實轉換之間訴說著舊式館與新文化的空間故事。以庭院式的閱讀、靜謐舒心的休閑空間聚集讀者,通過設計來引導、激發公眾參與各種主題的全民閱讀、人文活動,與其所處的場所及文脈盡可能契合。
2.2.2 拓展“館+店”雙向融合模式。柳州市圖書館依托閱甫書屋優質資源,將圖書、文創研發、研學課程與館藏特色深度融合。1)館店內陳列有20多種國內外版生活類、創意設計類雜志,收錄600多種與藝術相關的圖書,滿足讀者的購書需求。結合本地文化旅游特色,增設柳州、桂林地區少數民族生活、音樂、建筑等鄉土文化及文獻展示圖書專區,展現柳州的文化魅力。2)開展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通過梳理文獻文庫研究,研發出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16款系列文創品牌。3)開設館藏文物書畫修復技藝手作、柳硯科普等30多種非遺研學科目,使傳統與現代結合,讓塵封的歷史文化與年輕人碰撞,有利于深入挖掘和系統闡發館藏資源所蘊含的文化內容和時代價值,對公共圖書館在新時代的體制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價值。
2.2.3 打造“館+店”惠民品牌社群。通過持續性的文藝活動、文化沙龍,聚集人氣、分享新知,積極拓展文獻資源的社會力量,實現讀者服務常規化和閱讀推廣特色化。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開設9大惠民主題文化特色服務品牌:館藏導賞、美術館導賞、名人名家講壇、閱甫茶書間、館藏傳習手作、古典音樂電影沙龍、共享讀書會、地方文化故事會、流動美術館,年活動量100余場,年服務讀者量30萬人次,全國各地知名學者到訪100多人次,研發館藏原創文創品類30多件,非遺研學30個科目,收藏社會人士捐贈高質量圖書50冊,有效緩解柳州市圖書館閱讀活動空間少、創新項目拓展難的問題。
2.3.1 合作共贏,拓展圖書館陣地服務。堅持統籌協調,引進與自我創造并舉。升級后的建筑空間解決了原有舊館建設的老問題,利用新舊建筑的結合,充分打開空間需求。從最初的“館內店+文創+茶藝”1.0模式到包括設計產品、文化沙龍、文化導賞等功能的2.0模式,不斷升級文化休閑生活方式體驗,建立多元化、信息化、互動化的學習交流空間。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與圖書館開放時間同步,每周二至周五成人常駐學習時間為10小時/天,周六、周日青少年常駐學習時間為8小時/天。通過閱讀空間的媒體宣傳、業務培訓、活動參與、政策解讀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源與館藏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完善服務效能,為公眾提供高品質、人性化的文化服務,實現特色人文的自我定位不斷創新,促進文化惠民合作共贏發展意識。
2.3.2 跨界融合,共建青少年實踐基地。社會資源為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提供有力保障,跨界融合社會力量共同發展是社會前進的趨勢。柳州市圖書館以閱讀空間為平臺,以建設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中小學研學基地、中華家風家訓實訓基地為推手,積極聯動機關、高校、協會等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開展閱讀活動,為讀者帶來跨學科、專業化的文化體驗。例如,與柳州市柳北區教育局深度合作,打造館校共建的青少年實踐基地,率先在館內建設落成非遺時光傳習所,配備古籍線裝書籍、碑拓等工具套件,滿足全區中小學生一年校外綜合實踐的培訓要求,啟動至今已完成城區內72所中小學實踐項目;聯合廣西書畫院、柳州市文聯、桂林市文聯、象州縣政府舉辦“毓秀古郡”名人名家聯展;邀請國內演講名家余崇正、牛文等到柳州開展線下講座;邀請本土文史專家孫代文、中國著名科普漫畫家王培堃到空間開展“親子共讀給孩子讀什么”“小人書童年情”等講座及畫展,以行動響應不同時期下人文空間的時代號召。
社會公眾對公共圖書館的認知普遍停留在圖書借閱、圖書整理等工作,對如何參與圖書館的建設發展及閱讀推廣不甚清楚,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重視社會力量參與的理念宣傳與普及,將之納入圖書館的發展戰略及宣傳工作之中,自上而下、由內而外地進行宣傳延伸。為此,公共圖書館需要在內部統一培訓學習思想政策形成共識,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時有意識與社會力量合作,并通過活動宣傳及口碑傳播,使社會力量的參與方式、途徑被更多讀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認識和認可,引導多領域、優質化的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在館內、館外形成良性互動循環。
在信息時代,要吸引讀者持續走進圖書館,打造“特色品牌”至關重要。引進民間資本打造的閱讀空間,本身便是公共圖書館的特色。在保持閱讀空間審美穩定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應配合活動開展進行局面軟裝設計,充分發揮自身及社會力量的優勢,重點聚焦百姓民生及文化事業,推動古籍善本、碑帖尺牘、地方文獻等館藏資源再利用,持續開展有文化底蘊的接地氣的活動,以特色環境及閱讀推廣品牌作為有力支撐,保持整體運行的創新力及內動力。柳州市圖書館也能以此為藍本,將未來柳州市柳東館(新館)打造為城市特色閱讀空間,加強城市文化新地標的辨識度,同時助推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升級,共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以圖書館為平臺,吸引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將特色閱讀空間作為多方交流合作的主陣地,建立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協會、研究所等單位的合作交流與資源共享機制,加強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青少年發展等社會重要議題的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在共同職能及理念的推動下,打造未來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健全公共圖書館內的社會力量生態鏈接機制。
在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的支持下,明確以公共圖書館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為輔的運行關系。為實現與不同領域、不同性質的社會力量高質量合作,公共圖書館應從宏觀層面統籌設計管理機制,從制度建設、策劃宣傳、設計理念、評估標準、用戶滿意度、服務效能、過程管理等方面進行考核。加強對社會力量參與方式、運行模式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有社會力量參與的管理、監督、競爭和激勵機制,使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的合作運行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閱甫輕藝術生活空間與傳統的圖書館空間相比,不僅擁有一流的環境營造、優質服務和閱讀體驗,還依托館藏元素,自主設計經營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開發配套各類文化服務和時尚輕餐,成為新的“城市會客廳”,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提供舒適的閱讀生活方式。這也是在公共圖書館引領下的全民閱讀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新景象。
2020年,柳州市圖書館柳東新館開始籌建。針對如何進行空間建設布局,柳州市圖書館開展多次實地調研。其中,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實踐經驗,對柳州市圖書館的新館空間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其一,融合當地文化與未來元素,打造以情境體驗為主的閱讀空間,一種開放自然的生活方式。新館造型設計取“城市書匣”之意,是集閱讀、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生活空間;外景綠化設計以柳江自然形態作為貫穿整場空間的語言,提取“一江一水一花”的元素營造場所景觀,連接讀者、空間、文化;融入體現柳州“工業城”的科技感與未來感,讓人置身其中感受柳州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人與建筑,建筑與環境之美。其二,內部空間分為讀者服務、閱讀推廣、休閑區域,打造“一處一景”的閱讀體驗空間,以人為本著眼于微小設計,讓廣大讀者充分感受圖書館的科學人性、溫暖舒適。其三,引入社會力量重點打造特色文化空間,隨時代趨勢變化靈活調整。大空間里內嵌小空間,如“城市會客廳+展廳+閱讀分享+文創產品+研學+茶藝”,使其成為柳州市民讀者學習交流中心與文旅融合的文化藝術空間。
社會力量作為公共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資本,是政府相關部門和公共圖書館共同倡導的發展結果。公共圖書館是空間建設與本土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無論是“圖書館+書店”還是未來的“圖書館+城市展廳”,圖書館都將成為社會大眾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因此,公共圖書館應依據法律規定尋找各方力量參與,挖掘自身優勢,延伸服務領域,擴大社會影響力,同時,應更好地宣傳、引導、規范,才能使社會力量正向、有序、可持續的發展,讓社會大眾盡享文化繁榮帶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