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獻芹
(泗洪縣佳寶婦產醫院婦產科 江蘇 宿遷 223900)
在剖宮產術中,因為手術切口出血、胎盤剝離面出血,使得術后出血率高于陰道自然分娩,不僅會延長患者產后康復時間,提高子宮切除概率,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所以,在剖宮產術中,一定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止血方法,以此加快患者止血,減少輸血量,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關文獻[2]報道顯示,壓縮式縫合法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有助于減少患者出血量與輸血量,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基于此,本文現以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行剖宮產術的患者60例,分析壓縮式縫合法實施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5月—2021年4月我院行剖宮產術的患者60例,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30例,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30.08±3.34)歲;孕周最短為33周,最長為40周,平均(38.05±1.02)周;初產婦17例,經產婦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患者30例,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30.24±3.21)歲;孕周最短為33周,最長為40周,平均(38.01±1.05)周;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研究目的,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生產后,對患者子宮進行按摩,促進患者子宮收縮,并向宮體注射250 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Pharmacia and Upjohn Company LLC,進口注冊證號H20170146,規格1 mL:250 μg)與20 U縮宮素(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474,規格1 mL:10 U)。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應用壓縮式縫合法止血,具體操作如下:大彎胸科針從切口左側下緣1.5 cm處進針,切口上緣1.5 cm出針,連續縫合子宮漿肌層,至子宮后壁下段,再向右側,同法縫合至子宮切口右側下緣出針,兩側線收緊打結,至此子宮壓縮縫合完成,宮底至臍下二指。對照組患者應用非壓縮式縫合法止血,具體操作如下:于患者子宮下段予以止血帶束縛,對胎盤剝離面出血予以“8”字型縫合,若上述處理后依然出血,可給予動脈結扎、宮腔填塞紗布等處理。
以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患者出血停止,未再出血,血紅蛋白水平恢復正常,不需要輸血,評定為顯效;患者出血減少,血紅蛋白水平提高超過5 g/L,不需要輸血,評定為有效;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評定為無效。總有效率為有效率與顯效率之和)、子宮切除率、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出血量、術中輸血量、術后24 h輸血量為觀察指標,并統計對比觀察結果。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止血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效果比較[n(%)]
觀察組子宮切除率為3.33%,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706,P<0.05),見表1。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出血量、術中輸血量、術后24 h輸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血量與輸血量比較(±s, mL)

表2 兩組患者出血量與輸血量比較(±s, mL)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 術后24 h出血量觀察組 30 705.36±79.12 956.52±91.02對照組 30 827.44±85.46 1 024.81±94.66 t 5.741 2.848 P<0.001 0.006組別 例數 術中輸血量 術后24 h輸血量觀察組 30 848.62±101.32 1 462.24±115.97對照組 30 1 215.32±105.23 1 776.62±125.36 t 13.749 10.083 P<0.001 <0.001
在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經臨床研究發現,引起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如下[3]:(1)子宮收縮乏力。因為孕期肌纖維伸張過度、斷裂或者產程時間較長,使得胎兒娩出后,患者子宮無法有效收縮,當胎盤開始剝離時,就可能引起活動性出血。(2)前置胎盤。因為患者子宮下段峽部拉伸,肌壁薄弱,使得宮體收縮力不強,所以,在子宮下段或者宮口處胎盤剝離特別是剝離不全的時候,血竇不能關閉,加之下段出血臨近子宮大動脈、膀胱等,導致止血難度比較大,易引起活動性出血,進一步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引發無法控制的大出血。(3)子宮胎盤卒中、胎盤早剝。因為肌纖維分離、變性、斷裂等,使得子宮收縮力減小,如果凝血系統被局部激活,就會引起纖溶亢進等情況,進而引發凝血功能障礙。
在剖宮產術止血中,臨床多采用“8”字縫合、宮腔內紗布填塞等方法處理。對于“8”字縫合來說,因為縫合面積比較小,使得止血效果并不理想。針對宮腔內紗布填塞而言,操作較為簡單,但需要操作醫師具有嫻熟的操作技巧,如果紗布填塞不均勻、不充分,可能無法及時發現隱匿性宮內出血、宮內感染等情況,易引起醫療糾紛[4]。近些年來,壓縮式縫合法作為一種新型止血方法,其原理就是對子宮壁血管進行機械性壓迫,并對胎盤剝離面開放血竇進行縫合,以此達到止血效果。相較于非壓縮式縫合法,壓縮式縫合法的操作十分簡單,不需要使用特殊器具,也不需要增大縮宮素用量,增多組織分離,具有止血安全、可靠的特點,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除此之外,在應用壓縮式縫合法之后,不會出現縫合線滑脫、松弛、移位等情況,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少再出血的可能性,降低子宮切除率,保留生育功能[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壓縮式縫合法的時候,必須保證操作醫師對人體解剖結構充分了解,熟練掌握操作技巧,以此減輕對子宮血供的影響,提高止血效果[6]。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止血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子宮切除率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出血量、術中輸血量、術后24 h輸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有關文獻[7-8]的報道十分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壓縮式縫合法在剖宮產術中的應用價值非常高,不僅可以顯著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子宮切除率,還可以減少患者出血量與輸血量,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
綜上所述,通過壓縮式縫合法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剖宮產術患者止血效果,減少患者出血量與輸血量,降低患者子宮切除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