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甜
實現共同富裕,離不開雄厚的物質基礎。物質基礎的“蛋糕”不僅要做“大”,更要做“好”。做大做好“蛋糕”的關鍵就是高質量發展?!笆濉逼陂g,寧波全面落實中央決策、省委部署,經濟社會保持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發展態勢,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如期實現,為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進入“十四五”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化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開局起步相互交融,寧波正面臨著大國戰略博弈之變,亟須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面臨全球科技革命之變,亟須推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創新經濟和服務經濟融合發展,面臨國家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資源環境緊張約束之變,亟須推進產業高端化、集群化、綠色化,加快構筑面向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寧波必須把自身放到世界大變局、全國新格局、區域一體化中,針對產業鏈不夠優、科創平臺能級不夠高、大企業不夠多、數字經濟不夠強等短板,以實施“十百千萬”產業創新行動為牽引,打破傳統路徑依賴,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走在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前列。
以打造十大標志性產業鏈為重點,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鍵核心技術是產業鏈“卡脖子”的關鍵點,也是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的重中之重。目前,寧波多數企業對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偏少,尤其對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掌控力偏弱。比如,光學電子產業鏈中的光電芯片、高端樹脂,智能成型裝備產業鏈中的控制器、變頻器、編碼器等關鍵產品主要依賴進口。解決這些“命門”問題,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替代進口等方面,持續實施工業強基計劃和“科技創新2025”專項,運用“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標志性產業鏈的規模和底色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要大力培育鏈主型企業,在能耗、排放、土地等指標,首臺套等政策上給予傾斜,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創新服務機構等打造產業鏈企業共同體,引領產業鏈企業聯合創新、共同發展。總體來看,寧波產業鏈條偏短,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要鼓勵企業發展創新設計、品牌營銷、服務型制造、平臺服務等高端環節,利用跨國并購、整機帶動、專業園等多種方式,推動產業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和上下游延伸,實現產業升級和價值鏈躍升。比如,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可以向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汽車電子等領域發展,石化企業可以重點向高端樹脂、高端橡膠、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
以建設百家重點研發創新平臺為重點,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高能級創新平臺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資源、戰略資源,是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要圍繞構建新材料、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基礎件三大科創高地的目標定位,聚焦補齊源頭創新短板,建立健全功能清晰、重點突出的創新平臺體系。一是建設以甬江實驗室為龍頭的實驗室體系。加快創新甬江實驗室運行機制,堅持以應用研究倒逼基礎研究,以基礎研究引領應用研究,力爭在若干個材料方向占據技術制高點,爭創國家實驗室預備隊,成為科技戰略力量的組成部分。二是實施以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主體的創新機構提升工程。近幾年,寧波引進的多家產業技術研究院,從實際運營看,絕大多數是好的,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要優化集研發、轉化、孵化、人才培養等功能于一體的建設運營模式,支持企業牽頭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完善分類評價、分層管理制度。三是布局以甬江科創大走廊為載體的重大創新空間。對創新而言,世界是釘子狀的,創新策源地就是釘子,是創新高原上的高峰。要舉全市之力建設甬江科創大走廊創新策源地,完善規劃體系,加快項目落地,提升創新強度,重點打造沿甬江兩岸為主軸的創新帶,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的發動機作用、集聚全球高端資源的平臺作用。
以培育千億級企業梯隊為重點,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帶動力。大企業是制造業的脊梁和城市的名片,一家好的龍頭企業能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甚至整條產業鏈的發展。目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寧波企業僅有15家,營業收入千億級龍頭企業僅有2家,數量低于深圳的14家、蘇州的5家;寧波大型工業企業數為139家,而深圳、蘇州分別為345家、339家,缺乏華為、阿里巴巴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要深入實施企業上規、上市、上云、上榜“四上”提質增效行動,聚力政策疊加,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大優強”頭部企業。按照“地瓜理論”,在支持企業把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的同時,把企業的根基總部始終留在寧波,打造“總部+基地”發展模式。要繼續拉長長板、做強優勢,加快建設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毛細血管”。在培育大企業的同時,要抓好中小企業培育和競爭力提升,鼓勵更多中小企業向“小而優”“小而精”“小而特”發展,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熱帶雨林式”企業生態體系。
以做大萬億數字經濟規模為重點,提升產業發展新動能。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形態,是推進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和“放大器”。寧波擁有較大的產業規模、較齊全的產業配套,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但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寧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體量較小、能級不高,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僅為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在電子商務、共享經濟、數字金融、數字消費等領域新增長點較少,很多領域仍扮演“跟跑者”角色。要實施數字經濟倍增計劃,一手抓產業數字化,突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建設,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主體,加快服裝、家電、模具、汽配等重點行業性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工業互聯網支撐體系。加快數字技術、智能技術賦能制造企業,推動制造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著力打造一批無人車間、柔性工廠、平臺工廠、孿生工廠。一手抓數字產業化,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以多元場景應用為支撐,主攻5G和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成果轉化,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創意、特色軟件等領域,加快培育跨境電商、智慧港航、“直播+”等數字服務新業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軟件名城和數字經濟先行區。同時,要把新基建作為產業結構優化、新經濟場景創新的重要手段,率先推進新一代信息網絡、城市大腦等規模部署,夯實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支撐。力爭到2025年,寧波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5%。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