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峰 李振興
大量案件表明,腐敗現象之所以屢禁不絕,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干部自身的思想、黨性、人格。解決腐敗問題的根本,就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通過加強警示教育、弘揚清廉文化等,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正確認識和處理公與私、親與清、情與法,個人與組織、與群眾、與制度的關系等,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清廉文化建設,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至關重要。寧波市紀委市監委立足本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不斷增強清廉文化引領力、滲透力,不斷提升清廉文化覆蓋面、影響力,讓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品味清風、正心修身。
共建——打造“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廉文化地標
今年端午假期,印有“揚清風、守初心”的北侖清廉教育專線公交車,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串聯起當地80多個清廉故事、300多個典型案例。乘客不僅能重溫黨史,感受第一屆中央蘇維埃政府工農檢察委員、首部黨章守護者張人亞的革命精神,還能了解抗英抗法抗倭抗日的烽火歷程,聆聽先賢清廉故事,既緩解了乘車的枯燥,也接受了潤物無聲的清廉教育。
隨著黨史教育的深入推進,在寧波這塊紅色熱土上,一個個紅色清廉文化“新地標”不斷被激活、擦亮,清廉文化之旅日漸火熱,深入人心。市紀委市監委在“融”字上下功夫,充分激活紅色資源,將清廉教育基地與“紅廉”特色相結合,打造了張人亞黨章學堂、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朱楓烈士紀念樓等一批清廉文化基地,形成融黨史學習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于一體的強大載體。
寧波還堅持在整合歷史、人文、家規等資源上持續發力,一個個優秀清廉故事從故紙堆里生動鮮活地走進群眾生活,成功打造鄞州走馬塘家風館、慈城清風園、余姚王陽明故居等一批主旨鮮明、富有地域特色的清廉文化基地。在此基礎上,市紀委市監委將涵蓋市、縣、鎮、村四級的120余個清廉文化點位串聯成4條特色“廉行”路線,實現種類上差異化、功能上聯動互補,促進各類清廉文化深度融合。上線全域清廉云地圖,并依托網站、微信等媒介,為民眾提供掃描二維碼在線游覽或預約參觀的便利。
共鳴——打造“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清廉文化作品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不斷豐富時代內涵,注入創新的“活水”,清廉文化建設才能更加突出時代性和本土化。長期以來,市紀委市監委積極探索創新形式和手段,讓清廉文化從文件走向文化,從機關走向基層,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一方面,寧波依托“清廉寧波?你我同行”系列活動,組織和吸引群眾參與清廉文化作品的創作,直接參與人數近萬人,并通過電視、廣播、戶外LED大屏幕,在公共場所播放各種類型的清廉作品。另一方面,大力發揮優秀文化作品潤物無聲、成風化人的作用。聘請非遺傳承人為“清廉文化使者”,依托蛟川走書、磚雕等非遺技藝,在創作中不斷注入清廉因子;創作編印《黨員干部家庭20項助廉清單》連環畫清廉讀本;排演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舞臺情景劇,開播“清廉家風”故事會,宣傳清廉文化的成果。
同時,積極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通過互聯網賦能,整合優勢資源,加大新媒體產品制作力度,因時而動進行全媒體、多形態、多落點傳播,積極利用網站、微信等平臺,從受眾維度、口碑維度、傳播效果出發,打造清廉文化傳播矩陣。經過一系列努力,清廉文化元素有效地滲透到了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涵養著四明大地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共振——構建“喚起工農千百萬”的共同參與機制
清廉文化只有實現具體化、可視化、體驗化,才能形成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一體踐行清廉建設的良好氛圍,構建“喚起工農千百萬”的共同參與機制。
寧波清廉家風館自去年開館以來,每逢周末總是人頭攢動。“這里的家風故事不僅接地氣,還有似曾相識感,原本抽象的家風家訓一下子就鮮活起來,孩童聽得懂,家長悟得透,傳承好家風的意識不自覺地樹立起來了。”不少參觀者這樣反映。該館由市紀委市監委、市婦聯、市文明辦等共同籌建,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集家風家訓展示宣講、培育培訓、互動體驗于一體,首次以寧波四明大地全域視角,聚家庭“小美”,展家風“大美”。
從共倡“廉潔”到現如今共建“清廉”,看似一字之差,其內涵卻更為廣闊,意味著清廉建設向更廣泛的社會領域延伸。寧波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探索與宣傳、文旅、教育、婦聯等單位的清廉文化共建模式,巧借社會力量,深挖蘊含寧波特色的清廉文化資源,持續推出符合大眾需求的清廉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慈溪市紀委市監委把清廉文化建設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融入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和精神文明示范線建設;寧海縣紀委縣監委整合全縣宣傳資源,設立“四季清風”工作室,打造“四季清風”廉政文化品牌;象山縣紀委縣監委與縣婦聯、象山影視城合作,拍攝制作清廉微電影《港灣》。
在此基礎上,寧波還把清廉文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推動清廉文化建設教育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形成立體化縱深推進的科學路徑,“威遠清風”“象廉相依”“清奉萬家”等十余個地方特色品牌交相輝映。
如今,清廉文化正深刻地影響著寧波的政治生態。通過清廉文化的引領,清廉村居為和美鄉村注入了更多豐富內涵,清廉學校為立德樹人清淤除障,清廉企業激活了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基層清廉示范點在四明大地競相涌現。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價值取向日漸深入人心。
(作者單位:寧波市紀委市監委)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