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楊豪
城管綜合執法涉及城市管理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加強和創新城市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鎮海區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以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為抓手,不斷優化城管綜合執法模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推進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是城市管理的發展方向。近幾年,鎮海升級智慧城管平臺,建立三級監督平臺,基本實現街面保序、市政維護、公用事業、園林綠化等184類城市管理問題全覆蓋、全采集、全閉環,月均采集問題達2.2萬個。同時,鎮海還搭建城市精細化管理平臺,主要應用在沿街店鋪燃氣、排水、垃圾分類等多領域問題“綜合查一次”,以實現“一次檢查、全面診斷、集中治理、一次到位”。目前,平臺錄入的沿街店鋪已達27490家。此外,鎮海還創新建筑渣土監管平臺,將卡口視頻、GPS軌跡、稱重系統等科技設備接入平臺,通過科技換人,實現建筑垃圾“兩點一線”(產生點、處置點、運輸路線)全程實時監管。今年上半年,鎮海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依托平臺巡查檢查69次,對違法行為立案304起。
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該領域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破解。
法律支撐尚有欠缺。除《行政處罰法》第18條規定外,城管綜合執法至今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來明確執法地位、執法主體、執法方式和執法程序,普遍存在“借法執法”的現象。例如,城市綠化領域的綜合執法事項就來源于《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動物園管理規定》《浙江省古樹名木保護辦法》等法律法規。法律依據錯綜復雜,容易產生執法邊界不清、處罰范圍不明等問題。
部門協調尚未理順。城管綜合執法應《行政處罰法》第18條“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而生,其行使的執法事項,往往涉及其他管理部門。例如,油氣管道的執法事項,由發展和改革(能源)主管部門負責日常監管、投訴受理,由綜合執法部門負責立案查處。此類情況,部門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職能交叉、職責模糊等問題。同時,綜合執法部門行使的處罰權限處于執法事項的末端,若前端負責審批、監管的部門放松行業管理,容易導致“以罰代管”、執法負擔加重等情況發生。
執法強制手段不足。執法強制力是執法效能的關鍵保障,然而在城管綜合執法過程中,尚缺少相應的強制手段來為基層提供保障。目前,綜合執法部門有權直接實施的行政強制措施極為單一,僅可在查處無照經營時扣押相關財物,在涉及其他領域案件時,缺乏必要的強制手段。例如,針對違反《城鄉規劃法》的違法建造建筑物、構筑物等案件,工商、稅務等部門擁有查封、凍結、沒收等強制執行手段,綜合執法部門僅能通過申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強制執行的方式,迫使不履行法律義務的相對人履行義務。
執法環境仍需改善。盡管城管綜合執法的外部環境已有所改善,但執法對象不配合執法,甚至暴力抗法的情況仍屢見不鮮。近3年來,鎮海區綜合執法部門遭遇暴力抗法事件101起,有46名執法隊員受傷就醫,其中公安機關進行立案的只有16起。究其原因,城管綜合執法作為整個城市管理的末端,作為直面群眾的群體,容易成為城市發展和管理領域問題的宣泄口,而部分商業媒體和自媒體的惡意炒作,也加重了基層執法難、執法對立的狀況。
要素保障仍存缺口。根據2020年度綜合執法事項劃轉要求,綜合執法部門須履行的執法事項達670項,新增執法事項221項,新增經信、房地產等執法領域11個。然而,這670項僅占全部處罰事項的6%左右。根據省市要求,到2021年底,市、縣綜合執法事項比例須達到12%以上,這對綜合執法編制、經費、裝備等要素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鎮海區綜合執法部門一線執法隊員每年人均加班超50天,近10年來,累計調出在編干部74人,與公務員考錄等方式進入的人數基本持平,事項劃轉后,執法人員急需補充。
理順服務與管理、服務與執法之間的關系,逐步實現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型升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是城管綜合執法的發展方向,也是破解上述問題的路徑之一。
重塑執法理念,實現城管職能減負。城管綜合執法在理念上要變“政府偏好”為“市民偏好”,建立以市民需求為導向的互動式服務型城管新模式,在充分吸納民意、引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的基礎上,放權給社會,放還社會可以自我管理的事務,為城市管理減負。例如,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投標,把城管承擔的環衛、市政、園林等領域的非強制性事務職能推向市場,實施“物業化”管理模式,加強政府與社會在城市管理領域的合作。
推動重心下移,提升綜合執法效能。推動綜合執法重心下移,是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鎮鄉(街道)組建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以屬地城管中隊為主體,公安、市場監管、生態環保等相關執法部門選派人員加入,共同代表屬地行使區級下放的綜合執法事項。隊伍在屬地黨委、政府領導下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接受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和各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培訓和監督,探索執法人員“區屬、街管、街用”的管理模式。
強化數字賦能,打造綜合執法平臺。按照“大集中、大整合、大共享”的原則,利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打造“大數據+綜合行政執法”云平臺,整合公安、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生態環保等領域數據,構建基礎設施運行、城市治理情況、交通實時路況等立體模塊,實現“感知、服務、指揮、分析、監管”五位一體的“綜合執法超腦”,為部門決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輔助。
推進源頭治理,彰顯柔性執法溫度。將行政處罰作為兜底的管理規范,與服務勸導、教育糾正深度結合。綜合執法作為執法事項的末端執法環節,要針對執法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前端審批、監管環節的部門進行充分溝通,提出建議,引導末端處置的被動執法轉變成前端管理的主動介入,避免“以罰代管”的情況發生,最大限度地爭取管理相對人的理解和支持,客觀上也能起到減輕執法壓力、改善執法環境的作用。
(作者單位:鎮海區委黨校 鎮海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責任編輯:胡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