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銳 張平
摘要:全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態,徹底革新了新聞生產理念與輿論傳播生態,構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特征的“四全”新聞輿論傳播體系?!叭獭泵襟w實現了新聞全程的媒介參與;“全息”媒體創新了新聞呈現的表現形式;“全員”媒體優化了新聞生產的資源聯動;“全效”媒體提升了新聞傳播的精準效能。體現出新聞輿論與媒介資源的互通互融,是實現新聞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可行化路徑。
關鍵詞:全程參與 全息形式 全員聯動 全效傳播
全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融合是新聞輿論深度發展的必然趨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致使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毙侣勢浾撘羁陶J識到全媒體時代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努力推動新聞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構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特征的全媒體新聞傳播體系。
新聞輿論的“四全”媒體傳播體系依托多媒介平臺,運用多技術實現手段,滿足了多元化受眾群體的新聞訴求。“全程”媒體聚焦新聞內容生產,注重新聞事件跟進;“全息”媒體豐富新聞呈現形式,創新新聞傳達方式;“全員”媒體拓展新聞主體范圍、加速新聞資源整合;“全效”媒體提高新聞傳播能力、實現新聞精準推送?!八娜泵襟w實現了新聞輿論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傳播樣態,對于重塑新聞媒介生產格局與輿論傳播生態有著重大現實意義。
“全程”媒體是指覆蓋新聞全程的媒介參與,既可以完成新聞內容的生產零時差,使新聞事件發生時間趨近于新聞報道時間;也可以在空間維度上全方位跟進新聞報道。媒體的全程參與確保了新聞時效性,而媒體全覆蓋則有利于新聞報道的完整性與深度感。
1.新聞內容生產的零時差?!叭獭泵襟w新聞生產的零時差,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智能自動化采集編寫新聞素材,生產流程大幅簡化,秒級生產使新聞報道幾乎伴隨著新聞事件同時進行,有效地突出了新聞輿論的時效性特質。
騰訊財經在2015年推出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機器人“Dreamwriter”,開啟了國內新聞生產零時差的先例?!癉reamwriter”根據算法程序將新聞數據套入預先設計的模板中,可實現新聞稿件的自動撰寫和分發,確保了新聞報道的實時同步性。新華社打造的智能“媒體大腦”平臺可借助無人機航拍、傳感器等設備,精準抓取新聞現場的圖片、視頻、文字等新聞素材,智能編輯后自動合成,優化新聞生產流程。在2019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報道中,記者將采集到的現場新聞素材實時回傳到“媒體大腦”,“媒體大腦”將收集到的素材進行圖像分析、捕捉、剪輯、配字幕、合成后自動根據話題和角度大批量地生成若干新聞報道,《HELLO,進博會》作為其中的一條預熱新聞,整個新聞生產時長僅用了13秒,助推新聞報道與新聞事件兩者同步進行。
2.新聞事件報道的全覆蓋?!叭獭泵襟w新聞報道的全覆蓋,通過對新聞事件全過程跟進、全鏈條報道、全視角切入,有效提升了新聞報道的完整性和深度性。不僅在時空范圍內做到了全程跟進,對新聞事件的不同角度也都有所關切,確保了新聞報道的全面性。新華社“現場云”移動采集通過直播和信息捕捉技術在線式采集,傳輸、加工新聞現場信息,以圖片、視頻直播等形式多角度跟進新聞事件,使新聞報道深入且全面。
在2019全國兩會報道中,地方媒體以受眾需求為導向,以“現場云”技術為載體,全程直播追蹤兩會各個階段;以多視角切入,全面梳理兩會新聞動態。新華社運用“現場云”技術全程跟進每日會程。開幕式當天“現場云”跟蹤報道新聞已多達150余條?!短熘型韴蟆返摹丁敖忝没ā迸軆蓵凡捎谩艾F場云”和“連線傳聲筒”技術兩線并行,以第一視角全程直播跟進熱點事件,還將新聞信息轉換成二維碼發布在紙媒和多媒介終端上,打破傳播壁壘,確保新聞輿論的全面覆蓋。
“全息”媒體新聞呈現形式的創新,豐富了新聞輿論的表現形式。全息呈現突破傳統新聞輿論只限于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的呈現形式,逐漸由靜態信息展示向立體內容互動轉變。AR和VR媒體技術打造了沉浸感的新聞場景,H5交互設計提升了新聞觸達的操作體驗,圖形化的數據建模技術則創建出新聞數據的可視化效果,多元媒介的不同特性使新聞呈現形式更為靈活。
1.沉浸感的新聞場景營造。AR與VR媒體技術通過打造沉浸感的新聞場景,使受眾從新聞報道的“閱讀者”轉為新聞事件的“體驗者”。VR新聞原貌復現新聞現場,使受眾身臨其境般地感受新聞事件。AR新聞則是增強新聞實感,帶給受眾真實體驗。
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中,央視網運用“VR+AR”技術推出《全景沉浸看報道》,通過構建全景式、動態化的虛擬新聞場景,提升受眾閱讀新聞時的沉浸感。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經濟指標、民生發展、就業情況、醫療建設等數據信息用“VR實景”+“三維動畫”加以呈現,并運用光流縫合技術拼接了20多個大廣角的虛擬場景,使新聞呈現場景化的空間特征。新華社采用具有視覺注意力捕捉能力的“AR眼鏡”直播兩會,通過數據分析便可將佩戴者看到的場景截取下來并實時同步到AR屏幕上,數據互通讓受眾以第一視角觀看兩會現場。
2.操作性的新聞觸達體驗。“全息”媒體的新聞呈現形式,注重提升用戶獲取新聞的操作體驗感。H5不僅包含音視頻、動圖等多種呈現形式,還將互動游戲、手寫識別等小程序疊加運用到新聞內容中。用戶點擊網頁鏈接進入H5新聞頁面中,以滑屏、晃動屏幕等操作獲取信息。不僅滿足了互動體驗感,更提升了新聞的觸達率。
目前,H5新聞涵蓋交互型和技術型兩種形式。在2019年全國兩會報道中,在《人民日報》推出的技術型H5新聞《2019年政府KPI賬單》中,當用戶在界面上輕觸打印機按鈕,H5就會模擬打印音效和打印流程將醫療、交通、就業、環保、脫貧等新聞數據打印輸出,賦予受眾趣味性的操作體驗。《現代快報》推出的交互型H5新聞《總理邀你一起手繪2019藍圖》,則是運用“hammer. js”技術實現圖形色彩填充,引導用戶獲取信息。當用戶手指觸摸屏幕并根據提示做出相應手勢時,H5頁面中的“2019藍圖”就會自動填充色彩,新聞獲取極具互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