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洪

【摘要】目的:為有效探究在兒科的護理工作方面的管理過程當中運用的風險防范式的護理方法的相關應用效果而展開效果探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選取了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這一時間段之間來院就診的這100名患病的兒童,將其作為了研究對象,并隨機的將這100名兒童分為了防范組以及對照組,通過兩組只開對比,獲得這兩組之間的護理所獲取的病患的相應評價滿意度、護理當中風險的發生所占幾率以及涉及的醫患關系的糾紛實際發生占比幾率。結果: 在本次調研之中,防范組所獲得的病患護理的整體有效性以及護理產生的病患滿意程度均已明顯的高于相應對照組,而護理當中的風險的實際發生幾率以及相應的醫患關系的糾紛發生的幾率則均已明顯的低于相關對照組,完全的具備了統計學的相關意義(P≤0.05)結論:通過以上的研究表明,風險防范式的有關護理方式對于兒科的護理管理相關工作而言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的提升兒童病患的護理管理工作的實際發生效果,從而有效地降低在護理當中的風險的發生幾率以及醫院中的醫患二者之間的糾紛的發生幾率,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醫患關系的良好維護,從而證明風險防范式的護理方式適宜廣泛的應用到兒科的護理管理過程當中。
【關鍵詞】風險防范;護理;兒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153
由于兒童年齡尚小,其不論是身體發育還是心理發育,比起成人都有其特殊性,所以針對于兒科護理相關工作而言,應當采取非常有針對性的相關護理風險防范的有關措施。將風險防范式的護理方式應用到實際的兒童護理過程當中,能夠非常有效地提升護理工作過程的有效性,并能夠有效地降低護理當中風險的發生,能夠有效地維護醫患關系,降低醫患之間糾紛發生幾率。立足于對我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之間來院就診的100名患病兒童的研究,精細化對比了兩組患病兒童的相關護理方式的護理實際效果、護理過程滿意程度、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以及醫患關系的糾紛發生幾率,切實研究了關于風險防范式的護理方式對于兒科的護理管理之中所發揮的相關作用,現做出如下的調研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了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這一時間段之間來我院進行就診的100名相關患病的兒童作為了研究對象,防范組人數設定為50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所在范圍為3歲到1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3±3.97)歲。對照組人數設定為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區間為3到9歲,平均的年齡則為(5.97±3.03)歲。兩組人員在年齡、性別以及自身體能素質方面均沒有相關統計學意義(P>0.05),構成可比性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在研究開展之前,首先對兩組兒童的當前情況來預先進行病情記錄。針對防控組的護理工作而言,首先由護理經驗十分豐富的護理管理人員來針對防控組的護理人員進行分工以及護理流程工作的安排,其次由相關管理人員對于護理人員的實施過程進行實施風險的評估以及效果判定。而對照組的護理人員則進行基本的常規化的從病情的監測方面、飲食的護理方面、健康教育引導方面開展。
1.3觀察指標
通過對比以上兩組的患病兒童的對于被護理狀況的滿意度、護理風險的發生幾率以及醫患關系的糾紛發生幾率等指標,判定風險防范組的護理效果比起常規護理工作的護理效果區別。
1.4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次的研究小組當中開展的探究活動中,所采用的數據所取得的相關資料均已經經過了SPSS14.0的版本的統計學軟件來展開了相應的分析及處理,在研究當中的計數資料則均已使用了(n,%)的形式來進行表示,其中計量的資料則一致已采取了±平均數(x±s)的這一形式來做出表示,一致已采用了卡方以及t的方式來檢驗,采用了α+0.05的方式作為一般檢驗標準,這其中P均≤0.05的差異,完全的具備了統計學方面的主要研究意義。
2 結果
在本次的調研過程之中,顯而易見防范組的病患所給出的病患相對滿意程度指標很明顯的就高于了對照組,而護理當中的風險的發生幾率以及醫患二者間關系的整體糾紛發生幾率則恰恰相反,明顯的可見幾率低于了對照組,說明完全具備了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下表1。
3 討論
風險預防護理則要求醫務人員采用人性化護理方法,在具備較高的護理專業技能基礎上,還要提高自身服務理念和服務質量,并且需要有非常足夠的防風險意識,及時對可能出現的相關風險進行有效性的評估并及時制定相應的風險預防措施。
風險防范式的護理方式能夠在具體的護理工作開展之前,針對所要接受護理的對象的普適性特征制定相應的護理流程,以此來降低過程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的發生幾率,通過對于風險來進行預估預測,從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相應的解決策略,從而能夠對于護理相關工作做到有效地效果提升。由于處在孩童時代的兒童其自身身體較之成人而言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其身體的防范能力很差、身體的技能發揮也相對來說很薄弱,所以未成年人在發生護理風險的方面相關幾率比起成人而言要尤其的高。將風險防范式的護理舉措普遍應用到實際的兒童管理護理過程當中,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針對性的護理舉措的實施,能有效地降低在護理過程當中的風險事件的發生,從而降低醫患二者的關系的過于緊張的態勢,從而提升就醫過程當中整體的護理效果的患者的相對滿意程度。風險防范的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護理的有效性,以至于非常適宜在兒童的護理過程之中被醫院來進行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鄒瑩,胡沛麗.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0,26(S1):161.
[2]戴雙媛.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22):96-97.
[3]張海霞,海燕.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健康之路,2018,17(07):162.
[4]汪瑜.探討在兒科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防范式護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9):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