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瑤 衛兵


摘要:討論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孕前體重指數(BMI)與其妊娠結局的相關性。方法 篩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于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并分娩的16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并依據孕婦的孕前BMI進行分組,分為輕體重組(20例),健康體重組(112例)和超重肥胖組(35例)。記錄孕婦的分娩方式,妊娠結局和新生兒體重,觀察不同體重指數對分娩結局和分娩方式的影響。結果 與其他兩組相比,超重肥胖組孕婦在早產、巨大兒、產后出血方面的發生率較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健康體重組孕婦妊娠結局和分娩方式方面結果最好,順產的發生率可達54.5%,有統計學意義差異(P<0.05)。結論 孕前BMI指數對GDM孕婦妊娠結局有重要影響,孕前體重指數超重會增加GDM孕婦的剖宮產率和巨大兒發生率,增加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幾率。因此合理控制孕前的體重指數,有利于改善GDM孕婦的妊娠結局,降低剖宮產率。
關鍵詞:體重指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15.3
妊娠期糖尿病(GDM)被定義為孕婦在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檢查發現的糖代謝異常,是妊娠期特有的并發癥之一,對母體和胎兒均可構成重大的不良影響。隨著現代人們生活質量變好,日常飲食結構發生改變,熱量攝入增加,已有相當數量的育齡女性出現超重以及肥胖的情況。據統計,GDM發病人數逐年增長,是孕期最常見的合并癥之一。研究表明,GDM的發病與孕婦孕前的體重指數(BMI)密切相關,超重和肥胖已成為GDM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目前,孕婦的BMI已成為指導孕婦體重增長適宜值的重要參考依據,控制孕婦BMI及體重增長是孕期保健的研究熱點。雖然分娩后大多數孕婦的糖耐量會在產褥期復查時降至正常,但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孕婦在以后的生活中以及再次妊娠時往往承擔著更大的糖尿病風險。為進一步探討影響GDM孕婦妊娠結局的不良因素,本文選取了2018年5月-2020年4月我院就診并分娩的168例GDM孕婦,討論了GDM孕婦孕前BMI對其妊娠結局和分娩方式的影響,以期為GDM的孕期保健提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并分娩的16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滿足《2019 SOGC臨床實踐指南:妊娠期糖尿病》中規定的診斷標準;②單胎妊娠且自然受孕;③孕前無抽煙、酗酒史;④孕婦及家屬理解試驗目標、內容,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多器官功能損害;②合并其他嚴重妊娠并發癥;③孕前即有糖尿病史;④臨床資料不全。參照《孕期體重增長指南2009年版》,根據孕婦孕前BMI進行分組,<18.5kg/m者納入體重不足組,18.5-24.9kg/m者納入標準體重組,>24.9 kg/m者納入超重肥胖組。三組的年齡、孕齡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表 1)。
分別測量研究對象的年齡,身高,孕前體重,分娩孕周等。計算孕婦的孕前BMI。統計孕婦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和剖宮產)及妊娠結局(早產、巨大兒、低體重兒,產后出血等)。
采用SPSS 25.0進行數據分析,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和χ檢驗,P<0.05被認為存在統計學意義的差異。
2.結果
超重肥胖組孕婦的剖宮產率高于標準體重組,標準體重組孕婦的自然分娩率高于體重不足組和超重肥胖組(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超重肥胖組孕婦的巨大兒、產后出血和早產發生率均高于體重不足組和標準體重組,體重不足組孕婦的低體重兒發生率高于標準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巨大兒和產后出血發生率低于標準體重組,早產率高于標準體重組,且均存在有統計學差異(P<0.05)(表2)。
3.討論
隨著育齡婦女中越來越多的超重和肥胖患病者,孕前肥胖已成為GDM,妊娠期高血壓等妊娠期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之一。GDM的患病率一般在所有妊娠期并發癥中占1%-14%,隨著2型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患病者,GDM發病率也在上升。GDM可導致各種不良母嬰結局的產生。對母體而言,GDM會提高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和羊水過多,胎盤早剝的風險;對新生兒來說,GDM會增加新生兒為巨大兒的幾率,使分娩過程中肩難產,臂叢神經受損的風險增加,死胎及先天性畸形的幾率也會提高。
有17%-50%的GDM孕婦分娩后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且其后代糖代謝異常幾率也較高。從妊娠中期開始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達到胰島素抵抗,足夠的b細胞代償使大多數婦女仍然保持正常的血糖。而超重和肥胖的孕婦代謝往往是紊亂的,胰島素分泌減少同時胰島素抵抗增加,B細胞代償不足,進而形成GDM 。孕前BMI提示了孕婦的肥胖程度,與GDM的發病存在相關性。本文按照孕婦孕前BMI分多組研究,孕前BMI提示超重肥胖的孕婦發生剖宮產的發生率為54.3%,明顯高于標準體重組剖宮產的發生率,可能是超重肥胖的孕婦羊水過多和巨大兒幾率高,且盆腔內較多脂肪囤積,胎頭入盆遲以及頭盆不稱概率增加導致。體重不足組也有著較高的剖宮產率,可能是早產率高和低體重兒可能性大,胎兒孕周較小,耐受宮縮能力差,孕婦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以降低胎兒宮內窘迫的風險,因此提高了剖宮產率。在妊娠結局方面,孕前超重肥胖組孕婦胎兒早產、巨大兒和產后出血發生率最高,孕前體重不足組孕婦的低體重兒率最高。根據以上結果可得出結論,孕前BMI與GDM孕婦的妊娠結局關系密切,會影響孕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及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因此,在孕前通過飲食控制,增加運動使BMI控制在18.5-24.9kg/m,能減少剖宮產,改善孕婦的妊娠結局。
綜上所述,對于GDM孕婦而言,在孕前嚴格控制BMI的增高,避免超重和肥胖的出現,有助于降低剖宮產率,改善不良妊娠結局。
參考文獻:
[1]鄭靜.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情況對母嬰預后的影響分析[J].云南醫藥,2021,42(03):248-249+253.
[2]朱輝,劉青,鄭昂,蔡可英.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調查[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9):141.
[3]陳桂平,趙曉青.妊娠糖尿病發病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病案,2018,19(3):100-103.
[4]李靜.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產后糖代謝轉歸的影響因素[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6):2632-2633.
[5]陳露露,石海君,漆洪波.加拿大婦產科醫師協會“妊娠期糖尿病指南(2019)”要點解讀[J].實用婦產科雜志,2021,37(01):23-27.
[6]楊延冬,楊慧霞.美國2009年足月單胎妊娠婦女孕期增重指南的臨床適宜性探討[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09):646-650.
[7] Berger H, Gagnon R, Sermer M.Guideline No. 393-Diabetes in Pregnancy[J].J Obstet Gynaecol Can,2019, 41 (12): 1814-1825 e1.
[8] Kuehn, Bm.Guideline for Pregnancy Weight Gain Offers Targets for Obese Women[J]..JAMA,2009, 302 (3): 241-242.
[9]劉譽,楊慧霞.妊娠期糖尿病影響后代糖代謝水平[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9(03):193.
[10]楊曉彥.胰島素抵抗在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9):7527+7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