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心
湖北大學文學院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新聞報道與我們密切相關,是我們獲取信息與資訊實事的重要來源。而看似較為規范的新聞語言,也存在著許多的失范現象。通過觀察發現有些新聞報道會存在這些語言文字不規范的現象,例如 :錯別字現象 ;成語,俗語,語法的錯用和亂用現象;網絡用語以及外語的亂造亂用;修辭和典故的使用不當等這些問題。如何去發現這些問題并且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需要去著重思考與解決的。針對此可以分別從漢字、詞語、語法的三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1)諧音導致的誤用。元宵后返程務工的人特別多,經常幾分鐘就是一個人潮。我們可以從一段新聞報道的舉例中看到這里的“返程”應為“返城”。這就是由于“城”和“程”的諧音導致的誤用。所以造成了諧音字的誤用。例如:截止發稿時,沈小姐尚未找到那位好心姐姐。“截止”的意思是截止到某個時候。而“截至”的意思是到了某一個約定的期限停止。由此可得,這兩個詞語都需要帶上一個時間截點,但是這個時間截點的位置有所不同。“截至”應該放在時間點之前,而“截止”應該放在時間點之后。而這里的發稿在這里很明顯是一個時間上的節點,所以在這里應該用“截至”。
(2)形似字、異體字混淆導致的誤用。例如:開過會后的現場一片狼籍,所有人員都在清除和打掃垃圾,沒有注意到場外發生的特殊情況。這里的“狼籍”應該寫做“狼藉”,誤用的“藉”應該是籍貫的“藉”。兩個字有偏旁部首的不同。這是形似字的誤用。例:鎮上的居民可以盡情享受高水準的豐富多采的文化服務。
這里的“采”應為“彩”。這兩個字是異體字,根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要“推行規范漢字”,只有在滿足下面這些條件的情況下,可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在出版、教學、研究中使用的;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 ;文物古跡 ;姓氏中的異體字;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除了以上的這幾種情況其他的都屬于使用不規范的情況。
(3)數量詞使用錯誤。例:一駕載滿救助物資的貨機降落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一駕”應為“一架”。
(4)字義混淆形成的別字。例如:籃球俺不行,純粹看客,足球還湊和,呵呵。“和”應該為“合”,“合”的意思是“閉合”“合攏”。“和”的本義是指聲音協調,后來引申出來了“和諧”“融洽”等引申義,所以“合”突出的是兩者之間的聯系,“和”突出的是兩者之間的關系。
(1)實詞誤用。例如:曾經的繁華街道萬人空巷。經濟發展更是,仿佛在爆發前一天被按下了暫停鍵,止步不前。“萬人空巷”的用法在這里不規范。“萬人空巷”指家家戶戶出巷子(觀看或參加一些重大活動等),多用于形容慶典、歡迎等盛大場合。例如:某公司為開發區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環衛工人等堅守在崗位一線的執勤人員捐贈了2萬元的用品,向他們表示誠摯的慰問。這里的“消防官兵”的表達是有問題的。對于這個錯誤的例子來說,“消防官兵”可以把它改成“消防救援人員”。對于另外的一些場合,我們還可以表述為“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或者表述為“消防救援指戰員”。以上就是詞語使用不當的個別舉例。
(2)虛詞誤用。例如:隨著夜景的逐一完善,溪口的夜間旅游效益將得到充分釋放。“逐一”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一個的”,而主語“夜景”不能用一個一個的去衡量,所以這里的“逐一”應為逐漸。
(1)成分殘缺。例如:城市經濟發展和全民休閑時代的到來,農家樂成為許多市民休閑度假的首選。前半部分是聯合短語,不能獨立成句,后半部分是自足的句子,兩者之間缺少必要的連接詞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應在后半句之前加上使動詞,或在句首加“隨著”。
(2)搭配不當。哪怕是西方人,無論高傲的美國人、優雅的法國人,一旦脫離制度的約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里應該在優雅前面加上“還是”。
新聞有時效性,這一特性要求媒體爭分奪秒地對事件進行報道,在這個過程中新聞編輯由于過多關注新聞發布的速度,而忽視了新聞的質量。而承載新聞報道的載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推進,例如在手機移動端上,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新聞,讀者為了適應變化,用戶的閱讀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碎片化、瀏覽化、跳躍化等的特點。現在社會發展迅速,海量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導致新聞報道語言不再嚴謹化,這個問題發展到新媒體時期愈演愈烈。在各種突發事件發生時,媒體爭相報道,作為最當下的“熱點”,新聞工作者也會冒著一定的危險深入一線,迫切想要把最新動態和關注焦點掌握在自己和自家媒體上。
因為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今新聞報道主要是以網絡新聞為主,這也與我們當代的網絡發展迅速以及4G的普及,5G的迅速發展息息相關,用戶瀏覽新聞的主要渠道也因此發生了改變,各種各樣的新媒體渠道應運而生,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官方號,線上綜合性新聞平臺等。這不管是給媒體還是給受眾,都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多媒體報道文章在語音轉寫錄入時,會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錯誤,比如:如果錄入時選擇用音碼錄入會造成使用了同音字的問題,錄入時選擇形碼會造成使用了同形的字。而且不同類型的文字處理軟件系統在處理不同的文字方面也會產生一些錯誤。
語言是一個不斷發展地動態的過程。詞匯方面新詞匯不斷涌現,舊詞匯不斷的消亡,語音和語法方面變化則較為緩慢。新的變異不斷沖擊著現有的規范,這種沖擊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么在這種沖擊之下,大部分舊的語言規范保留在了語言系統中,而小部分被新的語言規范給替換,語言在這種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發展起來。而從漢語言本身的角度來看,漢字有著非常龐大的數量,從類型學角度來說,漢語相對于其他類型的語言沒有形態方面的變化,在語法方面的控制力較弱,且漢語同音字和形近字較多。
新聞媒體不僅傳播信息,也在某種程度上傳播了語言。新聞應符合“內容真實、信息準確、語言規范”的要求,不管是在傳統紙媒時代和如今的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新聞,為了這個目標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職業意識的提升、新聞嗅覺敏感度以及報道方向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對于語言能力素養、增強語言文字規范這些方面的觀念和能力也要得到一定的加強。成為“真實準確的新聞”的傳播者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而我們國家關于語言文字相關標準和使用規則其實并不繁雜,如果能夠及時地關注,并且認真地去學習與反思,相信一定能夠有一個質的提升。
新聞語言在各種媒體發布中是可控的、準確的、而且能給我們帶來示范性的效果和作用,這是針對于個人語言失范行為所作的比較。而在實際調查的過程中會發現具體情況不是這樣,甚至會南轅北轍,當下的新聞語言在示范作用方面不能對網民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這是由于自身在語言建設問題上就存在很多不足的原因。對于新聞語言失范現象,應該盡量減少甚至杜絕。宏觀層面的國家語言能力建設主要體現在公民個人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上。只有從公民個人語言能力的微觀層面出發,才能更好地實現國家語言能力的長期宏觀目標。
新聞編輯必須在這方面加強學習,需要在新聞媒體的督促下,比如:開設漢語應用學習班,通過這些課堂來對工作人員輪番進行培訓。然而對于一些突發公共事件而言,具有突發性和不確定性這樣的特點,所以短期來看,應該組織新聞工作者集中學習中新聞報道語言中的一些規范漢字語言用語,針對特殊的突發狀況,根據語委頒布的一些語言服務項目,包括一些規范的用語,來進行集中性的學習,當對具體的文章報道進行編輯的時候,需要規范謹慎,在不確定的地方需要積極及時主動的查閱。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為規范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參加培訓課程的學員,應根據每個人的漢語知識深度來為他量身定制屬于他自己的培訓計劃。而且在有針對性的培訓結束后對其進行考核,不合格者,等待這場培訓考核通過后方可上崗。
在此基礎之上,新聞媒體應注意加強對新聞底稿的在語言文字上面的審核。例如,在短期或長期內,盡量聘請具有一定知識儲備量的漢語語言文字應用方面的專家與學者,成立專門的一些審核的小組,新聞人員先提供稿件,再交由專家做一些審核和反復篩查,在此基礎上對稿件的語言文字進行規范,也是對稿件的潤色和提升。整合修改意見之后,將評審信息反饋給相應的編輯,督促其進行修改。或者相關人員增加重要新聞的審核次數。
新聞媒體除了向公眾去傳達一些真實的信息和事件的發生、進展、結果之外,在如何引導讀者和民眾方面也應該進行深度研究和思考。所以新聞報道的數量應該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從而為打磨更加優秀規范的新聞報道預留出了較多的時間與精力社會,從而減少在具體的語言文字方面犯一些比較基本的錯誤,或者在遇到具體的語言修飾時能夠更加的謹慎,甚至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而不是想當然的用以往的經驗去直接寫。所以應該盡量減少一些為了湊數量的無意義的報道,在保證基本的無語言文字錯誤的基礎上,再加以一定的思路整理,力圖給讀者呈現更加高質量的,真實,全面的新聞報道,甚至給予作者思路和啟發,這也許是新聞傳播的一個重要的目的,也是充分實現了語言文字作為新聞載體的一個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