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榮
青島華夏職業學校
核心素養背景下,德育教育作為教育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受到學校的廣泛關注。對于學生教育來說,語言文化和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項目。文化學習旨在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文化,一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道德教育旨在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生活價值觀,也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教學目標。而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部生動形象的品德教育的好材料,所以為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學生能滿足與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并在學習知識的框架內逐步發展社會基本道德素養。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特點,通過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能受到道德涵養方面的培育發展。
語文教育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現代教育思想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完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形成,所以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德育工作,語文教師是這個任務的主導者,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與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無論對社會,對學校及學生自身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實現教育目標,運用作品中典型的事跡與形式多樣的的文字表達,進行德育滲透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道德素質教育。其次,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德育方式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德育教育。伴隨著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越來越普遍,學生需要針對新型的教育形式以及新課改的要求進行自我調整,這給學生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而且這會直接影響將來的教育進程和學生管理工作。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進一步思考和反思,課堂教學的模式要順應時代發展,滲透德育教學階段要對接學生的思維模式,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接受正確的生活化教育和價值觀,培養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材是語文教學的根基,必須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挖掘德育的素材,開展德育和文化教育。因此,學校任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深刻挖掘教材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在新課程下,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與思想和道德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把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中,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品德和核心素養。
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在線教學資源,為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微視頻、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直播教學、PPT講義等,豐富了教育的內容和途徑。與此同時,多媒體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使學生能夠在這種有趣的教學氛圍中輕松主動地學習,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加快學生融入課堂學習心態的轉變。講解魯迅的小說《祝福》和《阿Q正傳》時,學生通過觀看電影,對人物和社會背景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德育效果也更明顯。
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目的是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自律的能力和品德。語文教科書的許多內容可以與課外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部分來豐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記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保實踐活動有效組織起來,這樣學生就能逐漸意識到自身良好道德行為所帶來的樂趣。教師可以每學期定期安排幾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付諸實踐。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深化對思想道德品質的理解并體會服務的樂趣,從而幫助學生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道德品質的提升,使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更高效進行。
在公共衛生事件爆發期間,最流行的話題之一就是“全民成廚師”,結合《一碗清湯蕎麥面》的學習,讓學生體會逆境對人的考驗和塑造,同時讓更多學生真正意識到掌握生活技能的重要性,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如利用周末的時間做一道美食,這種寓教于樂類的作業也許是學生在繁重的試題作業中,最喜歡的家庭作業,作業的質量和完成率很好地反映了學生們對生活的熱愛。在作業布置結束一周后,教師可以通過把學生做的美食拍成短視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看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進步程度,那么教師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懂得如何生活的最終教育目標開始實現,能使教師在語文課上的德育滲透工作有更加顯著的效果。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情感世界的引領者,在語文教學中,首先要在引領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內容,深入挖掘課文中深刻的內涵,引導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并探索文章中蘊含的豐富的德育因素,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課文內容中所表達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實踐“語文即生活”的理念,挖掘語文教材所涉獵很多生活場景,把它們引入教學中來,生動的情景教學如能更多和生活相關聯,那么教學的效果將會更明顯。因此語言課堂教學的設計要更加具體完善,在課程內容上創造中要更多和學生的興趣愛好想關聯,和學生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相關聯,激發學生表達自我的意識和力量,促進語文課堂德育滲透的順利實施。
在講解《屈原列傳》時,教師可以通過現實生活的實踐活動來教學,營造德育教育的場景。首先,可以通過運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端午節的視頻,把學生所知道的相關知識呈現出來,為學生創造一種熟悉而直觀的現代生活情境,激活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德育的學習過程中。其次,還可以通過課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通過辦手抄報和小視頻拍攝這樣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豐富學生的家國情懷,以達到核心素養下學校的德育教育目的。
中職學生雖然文化知識基礎薄弱,但是在課堂上也具有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巧妙設計課堂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豐富的課堂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更容易讓老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以此來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
使用開學第一課進行“生命教育”。在開學第一課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觀看照片、視頻以及其他的多媒體資源,使學生被沖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堅強的臉和鐘南山院士溫柔而慈愛的話語所震撼,意識到生命是多么寶貴。讓學生得到高效的德育教育,學習如何正確的參加志愿活動,讓學生了解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重要性,學會自我保護。課文《我很重要》的講解也就水到渠成,同時也完成了對學生自我認知的教育。課堂中正是這樣一個個小的課外活動的拓展和實踐,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更加有利于在課堂上完成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
教師要充分注意線上與線下教育的結合,構建全面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這個新的概念需要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在線教學和離線課堂的資源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的教學氛圍,創造并實現實時有效的課堂效果,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和機制,提高學生的意識形態和道德質量,為學生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將多元化的德育教學與課堂評價系統機制緊密相連,德育評價考核機制從單一走向多元化。教師的授課及課件準備要足夠詳細,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評價機制主要根據教師靈活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態度、完成作業的效率以及其他更多因素的評價指標來確定,是較為客觀、可靠的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評價的主體,可以根據教師提供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思考,通過改編和整理執行,使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模式得到完善,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加強學生的精神和道德培養。
將道德教育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利于學生德育品質發展,也有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將基本文化知識的教學與學生的社會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為了在新課程改革中積極響應道德教育的需要,將道德教育納入語文教學已成為教育的主要和最終目標。在語文課程教學方面,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個人素質和良好的道德文化,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教學理念,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總而言之,道德教育對學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學生學習的首要領導者,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在學生思想中灌輸正確的生活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和道德品質的境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