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紅/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在高職院校當中,存在著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實踐發現電子通信設備已經成為學生日常學習工作中的一大阻礙,嚴重影響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成果。根據調查表明,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無法提高學生興趣,是導致學生無法展現主觀能動性的一大因素,面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擺脫網絡誘惑,最有效的方式是對網絡資源充分運用,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使教學手段、方法更加多元和特色化。在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正式步入高職院校課堂,逐步被教師和學生所接受,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按照規定的步驟完成作業,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效果獲得提高。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節奏和思路進行學習,教師想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只能通過個別學生的反饋,對知識的講解是灌輸性、一次性的。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每名學生個人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這一教學過程難以體現學生主體性,也無法展現教學的公平性。但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的學習活動已經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此,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利用移動終端,例如手機、電腦等進行學習活動,對知識內容反復研究,更能暫停、重復播放,以此鞏固知識點。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已經在高職院校中逐步實施,更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傳統線下教學45分鐘教師僅能將授課內容完成,沒有過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保存傳統教學模式中優勢的同時,可以實現無空間時間障礙的交流,例如通過視頻、語音電話,留言等。除此以外,傳統教學活動無論是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還是考核都十分嚴格,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減少了對學生的約束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向更深層次邁進,更好的探討知識。除此以外,在線上布置的學習任務能夠通過線下面對面的交流解決,達到教師言傳身教的目的。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能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這不僅對教學資源更加多樣化的運用,更能使學生提高主動性。這種方式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通過自由、愉悅的教學環境,依據個人特征充分運用學習材料,使學習活動更加豐富,具有個性化特征。在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更能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意味著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也得以提升,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對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大有益處。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使課堂處于半開放狀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更容易產生思想上的火花,任何一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向教師提出專業性問題,也能根據個人見解發表相關意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進行充分的研究。當然,這一教學模式中的交流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是更多對社會中存在的現象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加深刻的探索。
在線上線下教學活動中,線上教學無法完全替代線下教學的作用,尤其對于高職教育而言,學生基礎十分薄弱,也并沒有強大的自控性,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如果僅僅依靠自覺性來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學習目的并不現實。線上教學具有自身特征,能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高職院校需要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使二者有機融合,提高教學質量,更能為我國培養高質量人才。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已經習慣運用“灌輸式”教學模式,無法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進行認識并重視,學習時采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動力嚴重不足。線上教學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教學資源的選擇和開發、建設,這增添了教師日常工作量。除此以外,教師在教學理念上并沒有更新,創新能力較為匱乏,因此,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中的推廣具有難度,年紀較大的教師會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感到陌生,學習起來十分困難,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進行實踐練習。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通過有機融合的方式利用教學資源,更要求教師能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的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整課程教學設計,重新建構知識理論,不能單純的讓學生在網上查閱學習,應當重點研究如何推進教學進度,如何進行綜合性學習評價等,以此提高教學效果,確保課堂能夠與線上教學有機結合,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
大多數高職院校在線上教學時,由于教學資源較為匱乏,教學質量和材料參差不齊等導致教學水平難以提升,教師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建設,盡管已經進行實踐,但無法將線上與線下充分結合,沒有發揮出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作用。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學資源的質量無法提高,不能滿足教師教學的需要。有些教學過程只是通過手機拍攝視頻將教學內容進行簡單記錄,或者只是通過PPT放映知識點,學生不能提高學習興趣,教師也無法體會到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混合教學模式的作用,導致這種教學模式流于形式。
建設一門課程是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根本要求,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以及培養人才的相關規律,按照專業基礎為專業核心的基本原則,將課程內容分解成幾個任務,讓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程建設活動中去。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微課視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微課視頻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最為核心的部分,錄制視頻的成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需要將視頻時間控制在8~20分鐘左右,學生更能愿意觀看并重復學習,錄制視頻時教師需要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精準設計,運用專業軟件進行剪輯制作等,可以在微課視頻中添加字幕,讓微課視頻具有交互功能,讓學生在自主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潛能。
課前準備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并設計教學內容,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活動掌握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線上討論功能進行交流與溝通,或者學生能將問題做好詳細記錄,線下與教師進行討論。課前預習中,教師需要借助平臺的監控功能對學生到學習狀態實時掌握,必要時通過私信功能對學生進行提醒。課堂教學活動中主要分為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在理論教學時,一堂課的時間大約在90分鐘,其主要分為四個階段,1~2分鐘讓學生進行簽到活動,通過55~60分鐘的時間對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結構,讓學生對自主預習活動進行重視。運用25~30分鐘時間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后續的3~5分鐘時間,教師需要對課內知識點進行總結,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點評。最后是復習活動,在課后階段,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平臺發布課后作業或檢測試題等,學生在線完成,通過網絡平臺回放微課視頻鞏固知識點,復習課上所學內容。
對學生最終學習效果的評價要注重線上線下混合的模式,線上線下的占比要平均。線上評價主要由八部分組成,課后作業、課堂中的互動以及簽到觀看微課視頻的時間、測驗結果、討論次數和考試成績等。線下評價主要有三部分組成,例如實踐報告、實踐作品和期末考試結果。線上線下的各個評價分數要通過網絡教平臺進行大數據的統計與計算,線下需要通過教師批改分數的方式由第三方軟件計算得出最終數值,將計算的線下線上評價成績錄入到網絡平臺中,通過網絡平臺的計算使每名學生都能獲得綜合評價成績。這種評價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也能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使學生擁有綜合設計能力,減少學生出現失誤的狀況,更能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要求,是信息化教學的一種體現。
綜上所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章中的運用體現了現代化、信息化的全新教學模式特點,高職院校需要運用這一模式的優勢,加強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水平,對學生針對性的指導,時時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并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和指導,約束學生,使學生提升自我監控能力,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不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為我國社會的未來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