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煒 黃治東 高 占/.常州大學;.江蘇海洋大學
我國新課改政策明確提出,高校需要關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將這一工作與文化自信的培養工作相結合,以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保障學生既能夠樹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又能夠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提升個人的創業能力。作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手段,文化自信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明顯,如果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比較足,那么在后期自主創新創業的過程之中,將會獲得更多的動力支柱,同時積極性較高,能夠主動應對創新創業途中所出現的各類問題。但是從目前來看,高校文化自信教育工作不容樂觀,間接影響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學生缺乏創新創業的原動力。
首先,大學生文化自信不容樂觀,有的學生缺乏文化自信意識,對主流文化價值的理解認知比較淺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偏低。高校在頂層設計時明確了前期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為主體,其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最為關鍵。通過對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不難發現,學校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校領導及老師需要嚴格按照這一標準,關注學生的技能培養。但是有的學校重技能輕人文,忽略了人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最終導致人文教育出現的邊緣化的傾向。
其次,學生個人對人文教育存在偏見,往往認為只有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學好專業課程才能夠找到好的工作。這一點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人文素養知識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及提升,極少有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文化的建設中。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社會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些也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從目前來看,許多高校站在宏觀的角度,立足于學生全面成長發展的現實條件,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必修和選修課程,積極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課程框架體系。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學校構建了創新創業基地,通過校企合作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給予學生更多參與一線實習的機會。另外,學校在校園內部也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比賽活動,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創新創業經驗,順利實現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目標。
但是學校所設置的創新創業課程比較機械和單一,還沒有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學環境節有所遺漏,無法實現針對性的引導以及協調。與其他教育工作相比,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系統性比較明顯,學校忽略了后期的監督以及協調管理,無法充分彰顯這一課程的主體教育價值及作用。外加上學校自身的教育經驗不足,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比較機械,沒有設置與專業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相符合的教學內容,實質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相脫離,難以更好的實現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學生無法將所學習到的專業課程知識應用與創新創業過程中。
文化自信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原動力,對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學校需要關注文化自信的內在組成部分,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根本要求。
首先,文化自信能夠豐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內容,保證大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不斷的創業動力和源泉。其次,文化自信能夠改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不再以簡單的創意業理念分析為核心,而是站在文化的角度,促進精神元素的有效融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和創新創業精神。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根本和核心所在,只有真正實現文化的繁榮發展和進一步延續,才能保障民族的繁榮進步。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工作,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相結合,其中文化自信是這三者的根基和基礎。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學校也需要結合文化自信這一大原則,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方向,堅持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發展。
創業教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包含不同的工作要求,社會文化工程最為關鍵。高校需要了解社會文化工程的內部組成要求和環節,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尋求精神根基和精神支柱,只有這樣才能夠彰顯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及優勢。其中民族特色和中國特色的分析最為關鍵,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夠體現創新創業的文化特征,保障時代特征與民族傳統之間的有效結合,豐富創新創業的內容及形式,對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建設者以及接班人。
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和老師都是一個較大挑戰,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的心理意識價值體系和思想觀念為依據。作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信息化時代和文化多元化發展備受關注,學校需要結合這一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融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借鑒其他學校的優秀做法,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最為關鍵。學校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根基,抓住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核心要點,將更多的創造性元素融入其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將文化自信根植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之中,保障學生能夠堅持正確的文化理念和發展方向,主動投身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提升個人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動手水平。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以社會商業經濟生態系統為基礎,關注時代發展趨勢的分析及研究,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的屬性,高校需要注重自身特色的融入,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特色相結合,展示學科特點,塑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其中文化自信最為關鍵。學校需要了解文化自信的本質,塑造學生的精神家園,讓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之中堅守自己的精神陣地,在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的引導下,真正實現自身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文化的發展最為關鍵。高校需要盡量避免同質化問題,堅持文化自信,融入自身的獨特優秀傳統文化,開創全新的創業文化,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在切身感悟的過程之中實現艱苦奮斗、嚴謹治學。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自信的樹立需要以文化為基礎和根基,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根本所在。因此在落實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需要關注優秀傳統文化的分析及研究,了解文化自信的內在組成部分和核心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也曾明確提出,在長達5000年的文明發展中,我國誕生出了許多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密切相關,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因此只有真正的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本,才能夠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穩定落實。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只有堅持文化自信的內在價值,才能保障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獲得更多的內在驅動力和精神根基。外部文化的借鑒和消化最為關鍵,我國高校需要從本土文化中吸取精華,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抓住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文化核心思想,注重不斷調整及優化升級。我國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存在差異性,在吸收他國文化并樹立文化自信心的過程中,我國需要堅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豐富創新創業的育人活動形式,真正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人與自我的完美協調。在推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學生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產生了較大的變動,為了確保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順利落實,學校需要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倫理教育,加強法律法規的約束,保障學生實現良性成長性發展。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革命文化有極為明顯的時代價值和教育作用,對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有重要的影響。學校老師可以結合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將革命精神融入其中,充分體現中國革命的自我創新和自我發展,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更多依據和精神指導實踐。保障大學生能夠主動的學習革命精神,并用其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個人的精神世界,主動參與各種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學校需要加強方向上的指引,深入剖析不同的文化傳統,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心,主動投身于創新創業中,提升個人的創新能力和創業水平。
文化自信對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有明顯的作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原動力和精神支柱。學校需要關注文化自信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保障學生獲得更多收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