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雪
烏魯木齊市第一百二十小學
基于國家教育政策的作用下,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學校更層次課堂教學工作中。不僅對小學課程改革帶來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這必然會造成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要求。小學語文教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完全融入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由此來看,教師們一定要重視語文學科,基于此,按照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特征以及學生的基本要求逐步在課堂活動中全面促進師生互動,通過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指導并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的興趣等等帶來幫助。
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傳統且固定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下被動地聽,兩者之間缺少互動,教學活動缺乏實踐,失去了課堂樂趣,阻擾了學生的發展,這對學生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并且學生們往往還會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這種教學模式相對來說比較傳統,使現代社會的實際發展要求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基于新課改理念的影響下,通過促進師生課堂互動最大化地激發師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而促進師生關系的協調發展。
不過,從現實角度來看,因為傳統教育思想的限制,導致一些全新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成效不佳,這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推進帶來一定的阻礙與干擾,針對此現象,必須要認真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問題,以此來總結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為逐步增強師生互動質量帶來幫助與指導。
1.師生互動對象單一。
準確來說,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主體完全限定在教師與學生個體、教師與學生集體等方面,很少強調生生互動或者教師與學生小組的互動。由此來看,整個互動對象相對單一;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也比較單一,其中經常體現于提出所遇到的問題,你問我答或者你答我問,對于這種教學模式而言,通常只關注個別小學生,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對老師們存在害怕心理,亦或者學習成績差,擔心自己被提問,從而埋頭彎腰,害怕被教師點名,希望老師能夠看不到自己等,通常不會認真地思考與探索。對于這一現象來說,必然會導致課堂氣氛緊張,針對這一現象來說,都會間接的影響到學生們之間的學習和互動,如果過于強調與教師進行互動,不但會影響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而且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拓展。
2.課堂互動期間關注對象受限。
若要確保小學語文課堂互動過程不出現冷場等尷尬現象,促使教學工作能夠順利推進。大部分教師會選擇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解答問題,但是卻忽視了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這必然會造成優等生更優、差等生更差的問題,從而出現一個嚴重的惡性循環。優秀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通常會受到教師的表揚,而且還會受到同學的稱贊和羨慕,但是對于差等生來說,因為基礎薄弱,無法聽懂或者理解一些問題,通常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這必然會使其出現自卑心理,甚至會留下負面陰影,更有甚者會讓一些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之情,影響其身心的健康成長。在師生課堂互動的過程中,需要幫助這一類學生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培養其課堂學習興趣,方可提高其學習成績。
3.師生互動的主導者是教師。
在傳統的課堂活動中,師生們之間的互動過程以學生為體,根據老師的指導來完成任務,如果在遇到一些挫折或者困難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消極情緒。另外,還有一些教師比較注重自己的權威,刻意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整個學習課堂出現冷場等尷尬現象。
1.多提出問題,激活課堂氛圍。
通過課堂提問等方法來加強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這屬于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教學模式。科學、有效、規范的課堂提問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氛圍,促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大大提升。最關鍵的是,提問一定要有針對性、有引導性,由此才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探索,促使其更加活躍地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并且,教師需要學生在課下多預習、多復習,方可跟得上課堂的教學進度,真正地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如何解答和應對的,不至于出現思維混亂、不知所措等情況,從而導致課堂冷場。例如:在《最大的麥穗》教學活動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整篇文章全面理解,則需要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哲理,利用良好的互動環節,由此來引入提問重點。在導入新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給予積極提問:“大家知道該如何摘麥穗嗎?通過農田勞作大家能夠感受到哪些人生哲理嗎?”經過提問,能夠將學生的思路引入到文章中去,此時無需學生即可給出答案,則需要鼓勵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共同討論的方式尋找最理想的答案。由于每個人的回答是不一樣的,此時教師需要給予針對性地指點與輔助,鼓勵學生再一次思考,從而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文章中蘊藏的哲學道理,幫助學生深入探索與體會,從而讓自己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在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注意力是集中的、思想是方式的、心態是積極的、課堂氛圍是活躍的,能夠最大化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其學習熱情不斷提升。
2.多關注差等生,為其提供發言的機會。
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加強師生互動一定要多關注中等生與差等生,為其提供較多的發言機會。只有讓差等生受到關注,方可使其感受到關心與重視,這對于培養其自信心、改善其學習態度等是有積極作用的,而且這對于提高全班學生的學習成績、活躍課堂氛圍等都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在對差等生提問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設計針對性的問題,編排個性化的教學提綱,例如:設計自主學習的課堂主題,需要引入一個重要的切入點,那就是自主思考、自主選擇、自主調控、自主評價、自主反思,它能夠最大化地彰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差等生感受到尊重與關心,從而使其獲得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并積極開展實踐活動。由此來看,唯有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學生,鼓勵其自主參與和表達,方可最大化地挖掘其學習潛能,并進一步增強其學習熱情,使其獲得更加端正的學習態度。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理解情況,把握他們之間的差異性,教師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中篩選出幾名代表,了解他們對這一篇文章的感受與理解情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差等生的表現往往是不理想的,此時教師不能夠一味地將其與優等生進行對比,則需要換位思考,多傾聽、多尊重,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尋找解決思路,對他們降低學習要求,多包容、多支持,逐步培養差等生的自信心,只有在獲得自信心的情況下,才能夠幫助他們逐步成長和發展。
3.創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高質量互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單單是一位教書育人的學者,而且也應該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兩者的地位是公平的,方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逐步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與依賴感,由此能夠讓師生之間能夠互相理解,為創建和諧的課堂做鋪墊。另外,根據素質教育理論的內容來看: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師教了什么,而是學生需要什么,且對學生的素質提升帶來怎樣的變化。由此來看,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嚴格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師生之間平等關系的建立能夠避免教師的高高在上,使其真正地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與指引者。所以,教師需要將學生當作一個完整的個體,并結合學生的身心特征、認知能力等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內容,緊緊把握師生互動中的學生地位,運用科學、完善的教學理念,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兩者的高質量互動,為創建高效課堂做鋪墊。
4.運用多元化的互動機制,鼓勵全班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并不多,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多元化地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促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拓展,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通過高質量地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教師一定要彰顯出自身的主導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需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逐步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由此能夠達到授之以漁等目的。由此來看,除了運用常規的師生互動模式之外,還需要引入多元化的互動機制。例如:學生與學生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個人與小組之間等,它能夠讓教師的“一言堂”轉變成“眾言堂”,通過集思廣益、多說多辨等方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認知,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另外,也可以引入一些全新的互動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如,在《狼與小羊》的課堂活動中,教師通過不同角色的互動演繹,鼓勵學生一起表演和闡釋,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解析狼與小羊的內心變化,根據其語言風格去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這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其更全面地把握課堂的教學脈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真觀察,需要通過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表現,由此來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對學生細節的觀察與分析,能夠針對性地調整學習進度,在實現師生良性交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年齡段上來看,小學生們正處于人生中重要的啟蒙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推動者、組織者,在師生互動教學活動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互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社交技能,更好的培養的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真正地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無限魅力,為提高其學習成績明確方向,真正地讓小學生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