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的英文縮寫。顧名思義:研究的是大腦神經、語言模式、身體之間關系的科學。N-neuro指的是大腦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思維過程。L-linguistic指語言,包括身肢體動作和內心活動,是把感覺經驗轉換為思維過程的方式。P-programming指為產生某種后果而要執行的一套具體指令。簡單概括:NLP就是通過對個體情緒、感受進行研究,探索和揭示運用我們的大腦、語言信號及生理機能,快速的實現特定目標。即模仿成功人士的語言及思維模式,對自己的思維進行重新調整和規劃,清晰目標,突破傳統思維框架,積極付諸實施,達成結果,實現目標。
NLP最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兼語言學家理查德·班得勒(RichardBandler)和心理學兼信息科學家約翰·格林德爾(JohnGrinder)兩位學者合作而成。他們對當時社會極受歡迎的心理治療大師以及其他領域杰出的溝通專家所使用的方法進行研究,從心理學、語言學的專業角度分析他們的溝通技巧,進行歸納、分類,建立起一套普通人都可以學習掌握,加以應用的程序。它是一種溝通模式,通過交流影響人的思維習慣來提升溝通效果。因為它發現了人的思維和情緒波動的規律,知道如何調整人達到身心合一的狀態,所以它能夠迅速抓住問題的要害,讓人看到更多的選擇,并找到方法,充分利用可用資源,突破發展瓶頸,處理各種困局,在最短的時間內化矛盾于無形,達到特定目標。目前NLP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人力資源開發、商業談判、企業經營管理、以及心態培養、人格塑造等多種個人、家庭及社會領域。
NLP教練技術就是將NLP理論對人心理的研究應用于教練技術的學問,是NLP領域中的一門應用技術。其特點是實用性強,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地都可以靈活運用。注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對象是正常人,是讓正常人生活和工作更好的技術。其核心理念是通過“聆聽、區分、發問、回應”等專業技巧,在互動過程中讓學員不斷清晰自己,反映真相、遷善心態,對自身的人格、認知、情感、意志等進行不斷的調整、重建,以最優狀態達到結果,實現目標。它是一種不斷內省,洞察心智的模式,是一種由內而外發展自我的思維方式,是一套認清目標、調整心態、計劃行動、付諸實施,達到理想狀態的訓練模式。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學校班級最初是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而設立的,隨著其功能的不斷拓展,班級逐步承載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多重功能,成為學校組織學生的主要途徑。在高校中,班級是最基本的學生組織,肩負著管理、引導和服務學生的責任,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平臺,是推動學生社會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高校學生的班級建設及班級管理在大學生學習生涯階段起著重要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指導學生黨支部和班團組織建設是輔導員主要工作職責的一部分。尤其在新生入學階段,班級的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及班級文化建設對班級能否形成一個團結、有凝聚力的集體,為班級成員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形成勤奮好學的學風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有重要意義。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關鍵時期,往往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他們拒絕教育灌輸,強調自我認知;他們注重理想信念,也關注個人利益,他們在認同主流的同時又強調個性獨立,有較高熱情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但生活中有時又出現知行不一的現象。在中國應試教育影響下,大學前的教育往往片面重視知識的傳授,學生自身也片面重視學業的成績,從而忽視了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心理素質的培養,其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普遍較弱。進入大學,轉換一個新的環境,會在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各方面出現種種不適。同一專業、同一班級甚至同一宿舍的同學可能來自“五湖四海”,地區的差異使大學生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導致在生活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容易發生沖突。而一個團結、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會對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
班級是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的,輔導員日常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工作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溝通。NLP的基本精神是地圖,但并不是指真實的疆域。在NLP中,每一份種類的地圖都是客體在主觀上為了特定目標確定的現實世界在大腦中的意識模型,即人的行為取決于他們對于客觀世界的個人詮釋而不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貌。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對世界的認知和描述,都會根據自己的主觀因素構建出一個自己的世界。每個學生的性格、興趣、能力、價值觀等都是有差異的,他們對同一件事情的認知不同,觀點不同,反應不同,行為模式也不同。承認并尊重他人的差異才會換來他人的尊重。只有學生愿意說,我們才能逐漸了解事情的真相、行為的動機以及事情背后隱藏的個人價值觀等,才能在聆聽的過程中梳理問題的根本原因,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
NLP教練技術認為,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其正面的動機。每個人所做的事情在他自身看來都是最好的決定,他們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做出了相應的行為選擇。我們要努力嘗試運用“環境、行為、能力、信念價值觀、身份和系統”六個NLP的理解層次去理解和接納他們。我們不能肯定人的行為,但可以肯定他的動機。NLP教練技術中的“目標設定”就是要清晰的知道我們想要的是什么。薩提亞的“冰山理論”指出,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夠被外界看到和了解的只是露出水面很少的一部分,而絕大部分的內在世界卻隱藏在更深層次,不為人所知、所見。了解冰山的全部,我們才可能會看到生命中的感受、期待、需求和價值,看到真正的自我。大多數情況來說,人類行為的意圖都是積極的,我們要善于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的各種行為。在判斷某人的行為并做出反應時,應承認人們有正當的意圖。在與學生溝通時,要多關注叛逆行為背后的積極動機,肯定學生錯誤行為背后的積極動機,然后提出合理的建議,激發學生想要改變自己的動力。批評的最高境界在于既不傷害自尊心,又能使當事人為自己的過失感到難過和內疚,從而從內心深處萌發出改正錯誤的愿望。
教練式技術是運用心理引導的溝通技巧與語言推進技術進行引導性對話的過程,逐步達成行動的目標及個體意愿的轉化。即通過專業技巧,提出適當的問題,引領對方進入過去、現在、將來或者某一情境,幫助其突破原有的思維框架,激發其內在動力,重塑心靈,實現目標。對話的目的有五個:增加當事人的能量;增加當事人的選擇權;讓當事人承擔責任;整體平衡,靈活實現,做出選擇;落實到具體行動。對話的過程分為以下幾步:(1)接納:努力建立與當事人之間親和、信任的關系,注意觀察并配合對方的身體語言、語調語速、語音習慣等,關鍵是抓住一切機會肯定對方。(2)調焦:把焦點集中于清晰目標,解決問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要注意分清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運用NLP的教練工具,當把焦點反復定位在解決方法上時,當事人會想到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案。(3)尋找解決方案:合理運用發問工具,把當事人引導去感知位置,把其帶到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去感知同一件事情,盡量把事情真相呈現給當事人。利用時間線,引導當事人從過去找到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將來可能會產生的后果或收獲,即假設在未來已經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是何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再返回現實尋找解決方法。即帶到過去承擔責任,看到未來增加當事人的能量。從人思考的六個層面環境、行為、能力、價值觀信念、身份、精神逐步引導,尋找解決問題的更多選擇項。(4)選擇與確定方案:人類的本質都是趨向快樂,逃避痛苦。運用動力窗讓當事人分析行動或不行動的益處及代價,結合實際問題引導當事人看清事情本身的問題存在、產生問題的原因、可能導致的后果,以及該如何采取何種行動。
要明確當事人的具體行動計劃,明確具體的實施時間,明確計劃的實施情況,明確如何獎勵或懲罰自己。
中國高等教育在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化的過程中,進行了系列改革。學分制全面推行,后勤社會化改革,校園網絡普及,高校社團、宿舍文化的發展,班級中非正式團體的建設,這些因素都會模糊班級概念,淡化班級意識。班級管理由集體逐漸向小團體、個體轉換,勢必帶來高校班級教育和管理的一系列問題。NLP教練技術作為心理學方面一種新型的實用技術,通過合理運用聆聽、觀察、對話、行動等幾個環節,熟練掌握溝通、發問技巧,在高校班級管理,尤其是對新建班級、非正式小團體、個體學生的管理、疏導中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