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萍
蘇州大學文學院
助讀系統是語文教科書的四大系統之一,在幫助學生閱讀文本,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在全國范圍內的投入使用,助讀系統的鮮明變化,尤其是提示類助讀系統在單元導語、預習提示、旁批、閱讀提示四個板塊的較大改動,也引起了廣大師生、學者的關注。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利用提示類助讀系統,是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
單元導語是位于每單元前面,提示本單元學習主題、閱讀重難點與學習方法的提示性材料。和其他版本的語文教科書相比,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有著明顯的不同:采用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單元導語,既總結概括了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學習意義,又明確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方法,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這樣的單元導語也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便利,通過研讀單元導語,教師能夠準確把握編者意圖,了解本單元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為其教學明確方向。
以部編本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的第二單元為例,單元導語人文主題部分主要是加深學生對親情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而學習方法上則是繼續重視朗讀,以促進對文章感情基調的把握。基于這樣的單元導語,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可以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關鍵語句,把握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親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培養珍愛親情的情感”作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具體到本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時,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也不能脫離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即要以單元教學目標為宏觀指導,具體設計單篇課文教學目標。
當然,該單元的課文也有對詩歌鑒賞能力、文言文學習方法、古代常見敬辭與謙辭等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應當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平衡呢?其實,單元導語的一大作用就是幫助教師確定教學重難點。語文教師在備課時事無巨細,其最終結果往往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因此,教師應當堅持“一課一得”的教學目標原則,參考單元導語的內容,對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心中有數,精選教學內容,明確單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此外,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單元導語的一大亮點就是對教學方法的指導更加細化、具體,這也為教師確定教學方法提供了參考。教師可以根據單元導語的提示,選擇講授法、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等適合本課的教學方法。
總之,單元導語雖然篇幅短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既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難點,也使得教學方法更加合理。
預習提示置于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每篇教讀課文之前,不僅有對課文寫作背景、文本中心內容、作者人生經歷等的介紹,也有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作為語文教科書提示類助讀系統的重要內容,預習提示雖以課文附件的形式出現,但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的預習提示更加注重其內容的豐富性和引導手段的多元化,重視和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建立聯系,要求更加具體、有針對性。所以,教師要充分運用預習提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可以以預習提示提供的信息作為參考,設計引語,導入新課,并且在預習提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前感知文本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借助預習提示找出文章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指導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以部編本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的《春》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巧用預習提示的兩段話作為課前導入語,引導學生回憶文人墨客描寫春天的詩文,談談自己的印象。這樣的導入語不僅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起到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重視預習提示對于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作用。雖然預習提示已經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給予了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但是畢竟篇幅有限,其內容也較為簡單。所以,教師可以結合預習提示,適當做一些擴充,對學生提出更加具體的預習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逐漸養成獨立的預習習慣,為其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預習提示能指引學生課文的學習重難點,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方法,指明學生的預習方向,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留心發現、充分挖掘預習提示的作用,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所謂旁批,起源于古代讀書人的批注,是一種用于學習、質疑以及思考的方法。在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中,自讀課文新增了旁批設計這一板塊,置于課文的左側或右側空白處。其類型多種多樣,既有對課文主旨、段落內容等進行概括總結的概括提煉型,也有對課文語言藝術、修辭手法、情感表達等方面展開點評的賞析感悟型,還有對文本語意進行更深層次思考的思維啟迪型,對敘述脈絡、寫作手法、語言特色、情感呈現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究的研究拓展型。這些旁批的設置有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讀課文,并為學生閱讀、分析文章提供了方法示范,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逐漸將所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旁批的設計也起到培養學生發散式閱讀,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
針對這樣類型多樣的旁批,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呢?首先,教師要牢記自讀課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將教讀課上習得的方法運用到自讀課文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而新增加的旁批正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階梯。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先讓學生借助旁批對文本內容有一定的個人理解,教師再進行適當的指導。其次,自讀課文旁批的設計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零散地分布在課文左右兩邊空白處,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教學目標對旁批的內容進行適當整合,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課文,使旁批內容更好地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服務。當然,自讀課文并非就是只讓學生自己閱讀,還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拓展。因此,教師要發揮其引導者的作用,備課時充分考慮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哪些地方需要適當拓展延伸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等。
以部編本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的《雨的四季》這篇課文為例,教師首先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借助旁批自主閱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結構,概括文中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然后適當引導、點撥學生賞析文本語言,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表達其對四季的雨的熱愛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適當拓展延伸,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的寫景方法進行片段寫作訓練,鞏固所學知識。
旁批是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重要幫手,所以教師在自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旁批的作用與特點,靈活處理旁批內容,最大程度發揮旁批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新設的閱讀提示板塊是自讀課文中用于提示文本內容、主旨、結構和閱讀方法的提示性材料。它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文本內容、主題思想、語言特色等的點撥和提示;二是為學生指明具體的學習要求和學習方法;三是將課內閱讀延伸向課外閱讀,推薦閱讀篇目。這樣的閱讀提示,一方面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鞏固教讀課上所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師正確把握編者意圖和文本的主題思想,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首先,和旁批的使用一樣,教師要正確認識閱讀提示,牢記自讀課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主閱讀。其次,閱讀提示的內容涵蓋了文本內容、主旨、結構、語言等多方面,所以教師可以參考閱讀提示來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然后是指導學生正確使用閱讀提示。學生既可以在閱讀本文內容之前瀏覽閱讀提示,提前了解文本的簡要內容,也可以在自主閱讀文本之后參考閱讀提示,對照自己先前的閱讀感受,做出相應的調整。再者,教師要靈活使用閱讀提示。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學習基礎,提取閱讀提示中的部分內容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借助學習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教師再依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組織教學。另外,閱讀提示的一大特點是注重課外閱讀延伸,提示學生閱讀與單元主題類似的名著,努力實現“三位一體”閱讀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利用閱讀提示中關于課外閱讀的引導,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以部編本七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的《散文詩二首》為例,其閱讀提示第一段首先介紹了散文詩的特點,然后提示師生這兩首散文詩的異同點以及主旨內容;第二段則是對冰心和泰戈爾作品風格相似之處的提示,引導學生課外閱讀相關作品。教師可以設計比較兩首散文詩的學習任務單,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總結。另外,布置學生課外閱讀《泰戈爾詩選》和冰心的《繁星》《春水》,品味兩位詩人的作品風格,并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其閱讀成果。
對于閱讀提示,教師要注重其與旁批的合力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高自學能力。另一方面,還要重視閱讀提示所指向的課外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將閱讀提示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提示類助讀系統既為語文教師明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學習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指引了方向。但由于部編本初中語文教科書在全國范圍內投入使用的時間較短,如何有效利用提示信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究。